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宾江

作品数:15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酯
  • 4篇注射
  • 3篇热毒宁注射液
  • 3篇注射液
  • 2篇滴丸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性
  • 2篇血栓性脑梗死
  • 2篇银杏
  • 2篇银杏内酯
  • 2篇硬化性
  • 2篇原辅料
  • 2篇溶出
  • 2篇萜内酯
  • 2篇磷脂
  • 2篇脑梗

机构

  • 15篇江苏康缘药业...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中药制药过程...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沈阳市骨科医...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福建省中医药...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作者

  • 15篇赵宾江
  • 12篇萧伟
  • 9篇王振中
  • 4篇景娇
  • 3篇谢雁鸣
  • 3篇常艳鹏
  • 3篇杨伟
  • 3篇郭家奎
  • 3篇王连心
  • 3篇吴云
  • 2篇吉海旺
  • 2篇田恒勇
  • 2篇孙晓萍
  • 2篇陈俊
  • 2篇周一飞
  • 2篇柳于介
  • 2篇毕宇安
  • 2篇王健
  • 2篇王星星
  • 2篇王永香

传媒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医杂志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毒宁注射液过敏反应患者的血清免疫毒理学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嵌套式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3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监测,对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按1∶4比例匹配,匹配因素为性别、年龄±5岁、用药季节、药品批次等,另取4例健康志愿者,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总补体C3(C3)、血清总补体C4(C4)、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总免疫球蛋白IgE(TIgE)。结果 3000例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患者中有2例出现过敏反应,根据匹配原则共检测血清样本14例,2例过敏患者TIgE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IL-10、IL-4均升高,IgA、IgG、C3、C4、IL-2、IFN-γ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健康志愿者及匹配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别,提示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系统激活。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过敏反应可能为由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
常艳鹏萧伟谢雁鸣王连心赵宾江周一飞景娇杨伟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过敏反应免疫毒理学
龙血通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血瘀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引量:21
2016年
为评价龙血通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血瘀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临床试验。该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全部病人在口服曲克芦丁片(3粒/次,3次/日)的基础上,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龙血通络胶囊及其模拟剂(2粒/次,3次/日),连服4周。试验结果经ITT分析显示,在主要疗效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降值方面,试验组下降5.17±2.60,对照组下降4.31±2.31,试验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下降率为(37.2±15.8)%,对照组下降率为(29.9±15.3)%,试验组下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ITT分析,试验组显著进步率为31.6%,对照组为13.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的ITT分析,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68.9%,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中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试验组出现1例,为"腹泻",对照组出现2例,分别表现为"皮肤瘙痒"、"上呼吸道感染"。说明龙血通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病残情况,对中医血瘀证候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赵宾江王振中罗惠平郭家奎吉海旺王健杨林勇萧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血瘀证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Ⅲ期临床试验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 确证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卒中恢复期之痰瘀阻络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尤其是改善语言、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41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按3∶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盲法、舒血宁注射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试验方法。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 mg(5 mL/支),或舒血宁注射液1支(5 mL),均加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首次滴注时控制滴速10~15滴/min。疗程为14 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评分减少率的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综合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85.39%,对照组总有效率7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62.99%、对照组4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单项神经功能指标肩臂运动、手运动、下肢运动、步行能力及中医证候上肢不遂、下肢不遂、口舌喎斜、言謇或失语、感觉减退或缺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及异常舌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治疗安全、有效。同时提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改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总评分、神经功能指标、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上肢不遂、口舌喎斜、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苔白腻、脉弦滑等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
赵宾江王振中凌娅周慎吴松鹰董少龙谢裕华李玲孙远征王健吉海旺闫咏梅李妍郭家奎田恬萧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
九味熄风颗粒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评价九味熄风颗粒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优效性检验的方法。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4家中心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144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治疗组服用九味熄风颗粒,对照组服用其安慰剂。疗程为6周。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25.00%、78.26%,中医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7.65%、9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积分、发声积分、总积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积分、发声积分、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YGTSS积分变化差值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抽动评分、发声抽动评分中2分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分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发声抽动评分中0分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足心热、潮热盗汗、急躁易怒的0分评分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分的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熄风颗粒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有效,优于安慰剂,且使用安全。
杜春雁胡思源赵宾江蔡秋晗魏小维丁樱王雪峰向希雄
关键词:小儿抽动障碍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
澳洲茄边碱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从龙葵中提取纯化澳洲茄边碱,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龙葵药材粗粉80%乙醇回流提取,以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纯化澳洲茄边碱,最后鉴定结构和检查纯度;MTT法筛选澳洲茄边碱对人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并研究其对肝癌H22和EAC小鼠移植瘤的作用。结果:澳洲茄边碱含量达到97.9%;体外对6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在2.4 mg.kg-1的给药剂量下对肝癌H22和EAC小鼠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澳洲茄边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唐朝辉张岩李娜徐连明赵宾江萧伟王振中毕宇安
关键词:抗肿瘤
不同剂量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探索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评价不同剂量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将240例年龄18~30岁的原发性痛经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高剂量组、试验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8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随访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痛经疼痛程度进行比较。治疗期试验高剂量组、试验低剂量组、安慰剂组治疗期有效率分别为68.42%,67.57%,47.89%,试验组均优于安慰剂组(P<0.001);随访期试验高剂量组、试验低剂量组、安慰剂组有效率分别为73.68%,72.97%,53.52%,试验组均优于安慰剂组(P<0.005);治疗期试验高剂量组、试验低剂量组、安慰剂组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下降57.88%,46.17%,30.40%;随访期试验高剂量组、试验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下降67.93%,53.56%,47.46%,试验组疼痛持续时间下降率均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0 1),试验高剂量组疼痛持续时间下降率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疗效呈现出一定的量效趋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均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症状,减少疼痛持续时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较好的总体治疗效果和远期治疗效应。
柳于介萧伟王振中赵宾江周忠明姜惠中金哲魏绍斌王喆王东梅夏亲华林洁王琪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桂枝茯苓胶囊疼痛强度
一种银杏内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杏内酯滴丸,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重量配比的原辅料:银杏内酯5~20份、基质20~40份、表面活性剂0.2~5份;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自大豆磷脂和/或泊洛沙姆。本发明将原料分散于基质中制成滴丸,提高了...
肖伟王星星孙晓萍朱秀辉耿婷赵宾江王永香周恩丽吴云王振中
文献传递
炮姜超临界CO_2萃取6-姜酚的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HPLC法测定6-姜酚量的变化,比较炮姜超临界CO2萃取(SFE-CO2)与醇回流提取工艺的区别。方法炮姜药材分别经SFE-CO2及醇回流提取,SFE-CO2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50℃、时间2 h;醇回流法为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HPLC法测定提取前后炮姜药材中6-姜酚的量。结果经SFE-CO2萃取后萃取物中6-姜酚达9.53%,转移率73.4%,较醇回流法高32%。结论 SFE-CO2萃取法较醇回流法适合炮姜中6-姜酚成分的提取。
郑伟然陶永华苗宏伟景娇赵宾江宋娟萧伟
关键词:炮姜6-姜酚HPLC
基于巢式设计的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全国5家医院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患者的临床信息,以不良反应为结局指标,进行巢式病例对照设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3000例热毒宁注射液患者中16例发生不良反应,以儿童居多,平均年龄10.12岁,男性11例,女性5例;以消化系统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胃脘痛)发生较多,占87.5%。以年龄、性别、用药季节、药品批次相同为匹配条件,按照1∶4比例匹配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64例,多因素条件Logistic结果显示,滴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P=0.043),注射前是否冲管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P=0.027)。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儿童居多,注射前未冲管及滴速过快是不良发应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黎明全萧伟谢雁鸣杨伟常艳鹏王连心冯晓纯段晓征刘聪艾春玲赵宾江田恒勇景娇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不良反应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及不良反应(ADR)发生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住院及门诊3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监测,对出现ADR的患者临床表现及怀疑药品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3000例患者中发生ADR 16例,占0.53%,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胃脘痛、过敏等。1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例;9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14例,占87.50%;16例患者出现ADR距发生ADR当天开始用药平均时间为(0.68±0.44)h,从用药开始到出现ADR的总用药天数平均为(3.44±1.86)天。出现ADR的16例患者均停药处理,其中4例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停药处理后患者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热毒宁注射液ADR属偶见,属于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过敏反应,以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多在用药3h内发生,临床应注意监测儿童用药及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常艳鹏萧伟杨伟谢雁鸣王连心赵宾江周一飞景娇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