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光仪

作品数:19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引种
  • 5篇偃松
  • 3篇五针松
  • 2篇引种试验
  • 2篇珍贵树种
  • 2篇树种
  • 2篇种源
  • 2篇可行性
  • 1篇地理变异
  • 1篇形态学
  • 1篇学成
  • 1篇一致性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遗传分化
  • 1篇引种造林
  • 1篇育苗
  • 1篇育苗试验
  • 1篇造林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新品种

机构

  • 18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阿里河林业局
  • 1篇塔河林业局

作者

  • 19篇赵光仪
  • 6篇刘桂丰
  • 3篇杨传平
  • 3篇侯爱菊
  • 2篇金琦
  • 2篇石冬琰
  • 2篇郭幼庭
  • 2篇姜静
  • 1篇滕文华
  • 1篇曾科文
  • 1篇肖向红
  • 1篇魏利
  • 1篇李国范
  • 1篇田兴军
  • 1篇穆怀志
  • 1篇董京祥
  • 1篇赵博生
  • 1篇李慧玉
  • 1篇柴汝松
  • 1篇祖元刚

传媒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林业科学
  • 3篇林业科技
  • 1篇森林工程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学会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4
  • 3篇1991
  • 1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及其形态学的研究被引量:11
1989年
经一系列考察研究证实,我国50年代后期于大兴安岭发现的所谓“漠河红松”,应属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而并非红松P.koraiensis。天然红松实际上不入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主要覆被西、中西伯利亚地区。在我国大兴安岭,仅偶见于西北隅,属首次发现。种的鉴定,除根据一般常用形态性状鉴别外,还以解剖镜、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相结合,对针叶表皮上的下陷气孔外口及其在角质层上的印痕,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外口,乃至表皮细胞,也与红松明显不同,应视为一可靠鉴别特征。
赵光仪李国范侯爱菊
大兴安岭三类五针松比较形态学研究被引量:7
1998年
对大兴安岭三类五针松,即兴安松(PinushingganensisH.J.Zhang)、偃松(P.pumila)和西伯利亚红松(P.sibirica)进行了系统地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兴安松主要性状未超出偃松变异范畴,不应做为一新种,亦不属于偃松与西伯利亚红松杂交种。文中首次提出了松属种鳞排列模式的概念。认为广义种偃松与本亚组(Subsect.Cembrae)红松类的亲缘比与另一亚组(Subsect.Strobi)美、日五针松类似更远。
赵光仪柳文杰赵博生
关键词:偃松比较形态学
兴安松分类地位初步探讨被引量:3
1998年
新种兴安松(PinushingganensisH.J.Zhang)1985年被命名后,大兴安岭五针松即成3种。为探求三者亲缘关系,以比较形态学、化学、生物化学以及生态学、地理学等多种方法,对三者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初步结果表明:①兴安松非大兴安岭特有成份,也不宜做为分类学的一个物种;②偃松(P.pumila)是个多型种,兴安松可能只是它的一直立性饰变,现做为传统分类学的一变型,学名重组合为P.pumilaf.hingganensis。
赵光仪赵博生柳文杰
关键词:偃松
新林地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研究被引量:9
1999年
大兴安岭新林地区1992年开始进行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1995、1996年春分别在6处试验地定植,1998年秋调查结果显示,引进树种在本区表现适应,前景乐观。
韩桂杰潘登孙延生赵光仪
关键词:引种造林
珍贵树种西伯利亚红松引进的可行性被引量:31
2002年
西伯利亚红松 (Pinussibirica)主产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广泛分布于欧亚泰加林带 ,种内变异非常丰富 ,存在大量优良种质 .该树种具有极强的耐寒性 ,其水平分布可进入北极圈内 (6 8.5°N) ,垂直分布可达树木上限 ,分布区内绝对低温有 - 6 7℃的记录 (红松约 - 5 0℃ ) ,是寒温带针叶林的著名建群种 .而我国的寒温性森林面积很大 ,自然环境条件与西伯利亚红松分布区基本相似或略好 ,但树种较单一 ,西伯利亚红松仅在我国的北疆高山及生态环境最严酷的大兴安岭满归林业局有极少量分布 ,因此在环境条件更好的其他地区引进是完全可能的 .西伯利亚红松的引进不仅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我们对良种的需求 ,而且可以开展食用松籽的生产试验 ,使我国一向几乎无农业可言的广大高寒林区 ,逐渐成为新兴的坚果林生产基地 .
刘桂丰杨传平赵光仪
关键词:珍贵树种可行性引种森林资源
西伯利亚红松与红松种子形态、种皮显微构造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Normal experiment methods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technique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e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eed coats between Pinus sibirica and P. koraiensis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seeds of P. sibiri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ousand\|grain weight of the measured seeds of P. sibirica was only 39 9% and 48 5% of that of P. koraiensis. The weight of outer seed coats of P. sibirica was 54 04% and 52 6% of their whole seed weight, which was lighter than that of P. koraiensis, while the weight of the seed coat of P. koraiensis was of 61 7% of their whole seed weight. Five layers were seen at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hard seed coat of P. koraiensi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xternal seed epidermis layer (external seed coat), epidermis layer, dense lithocyte layer, palisade layer and inner epidermis. There were four layers in the seed coat of P. sibirica : the external epidermis layer, epidermis layer, palisade layer, and inner epidermis. Thickness of outer seed coat of P. sibirica and P. koraiensis was 400 μm and 1 200~1 300 μm respectively. 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 showed a big hindrance and the permeability barrier in the seed coat of P. sibirica, but not stronger than that of P. koraiensis.
毛子军袁晓颖祖元刚赵光仪
关键词:种子形态种皮显微构造
珍贵树种西伯利亚红松引进的可行性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Loud.)Mayr)主产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广布于欧亚泰加林带,种内变异非常丰富,存在大量优良种质。西伯利亚红松是集珍贵用材、木本粮油、保健食品于一身的优良树种,而且,该树...
刘桂丰杨传平赵光仪
关键词:引种可行性
文献传递
应用ISSR-PCR对西伯利亚红松19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7
2005年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s, ISSR)技术,以引种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PinussibiricaDuTour)不同地理分布区的 19个种源为材料,筛选出 12个引物,获得总位点数 148条,其中多态位点数 136条,多态位点比率为 91. 89%。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种源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 26. 48%,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I)平均值为 0. 156 3);种源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动(Nm为 0. 246 1)和遗传分化(Nei指数平均值为 0. 106 8,Gst平均值为 0. 329 8);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 67. 02%,种群间占 32. 98%。综合UPGMA聚类分析、地理变异规律及生态类型,种源划分结果为:西萨彦 -阿尔泰山地生态区种源;东西伯利亚南部高原生态区种源;西西伯利亚平原生态区种源。
杨传平魏利姜静刘桂丰赵光仪
关键词:ISSR遗传分化
大兴安岭引种红松的商榷被引量:3
1991年
本章简要回顾了由“漠河红松”误称导致认为在大兴安岭“缸松已经引种成功”,“已经安家落户”,酝酿生产性全面推广的历史。说明误称纠正后,有对此进行重新认识的必要。主张目前应继续积极试验,但不宜轻谈“成功”和推广。
赵光仪侯爱菊杨春田
关键词:引种
大兴安岭三类五针松针叶精油比较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对大兴安岭三类五针松,即兴安松(PinushingganensisH.J.Zhang)、偃松(P.pumila)和西伯利亚红松(P.sibirica)针叶精油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兴安松与偃松亲缘关系很近,且不介于西伯利亚红松与偃松中间,不属于二者的杂交种。
金琦郭幼庭赵光仪石冬琰Markku Reunanen
关键词:偃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