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军

作品数:23 被引量:319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烟草专卖局基金重庆市烟草专卖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9篇烤烟
  • 16篇密集烘烤
  • 16篇烘烤
  • 11篇烟叶
  • 8篇上部叶
  • 5篇叶质
  • 5篇叶质量
  • 5篇上部烟叶
  • 5篇香气
  • 4篇烟叶质量
  • 4篇评吸
  • 4篇评吸质量
  • 4篇香气物质
  • 4篇烤烟上部叶
  • 3篇淀粉
  • 3篇定色
  • 3篇致香物质
  • 3篇密集烤房
  • 3篇烤房
  • 3篇烘烤过程

机构

  • 2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贵州省烟草科...
  • 2篇云南瑞升烟草...
  • 1篇攀枝花市烟草...

作者

  • 23篇詹军
  • 20篇宫长荣
  • 13篇贺帆
  • 12篇王涛
  • 11篇李伟
  • 6篇宋朝鹏
  • 5篇刘冲
  • 4篇刘建军
  • 4篇徐成龙
  • 3篇武圣江
  • 3篇张丰收
  • 2篇史龙飞
  • 2篇苏海燕
  • 2篇霍开玲
  • 2篇赵华武
  • 2篇田斌强
  • 2篇周芳芳
  • 1篇樊军辉
  • 1篇邵年
  • 1篇王洁

传媒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烟草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作物研究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9篇2012
  • 13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密集烘烤中稳温时间对烤烟上部叶香气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2
2011年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h、54℃持续12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詹军李伟霍开玲汪代斌陈少鹏宫长荣
关键词:烤烟密集烘烤上部烟叶香气质量
密集烘烤定色期升温速度对上部烟叶吸食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1
2011年
为改善上部烟叶的吸食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采用密集烤房研究了定色期不同升温速度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度的降低,烤后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不断升高,而总氮、烟碱、蛋白质、淀粉含量有减少的趋势,快速升温(CK:42~47℃以2/3℃/h升温,47~54℃以1℃/h升温)不利于细胞内各种反应的进行,导致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差和各类香气物质含量最低,而适当降低升温速度能明显提高各类香气物质的含量,改善上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尤其对香气量、香气质、刺激性和口感的改善最佳。可见,定色前期以1/3℃/h升温,后期以1/2℃/h升温能明显提高上部烟叶吸食品质。
詹军李伟王涛刘建军贺帆宫长荣
关键词:密集烘烤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吸食品质
密集烘烤干筋期温湿度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7
2011年
为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研究了密集烘烤干筋期不同温湿度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筋阶段的湿度状况对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当提高干筋后期(60℃以后)湿度能够明显改善上部烟叶的烘烤质量,其中以处理T3(干球温度54~59.9℃,湿球温度为38℃,干球60℃及以后,湿球温度41℃)对烤后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的改善效果较为突出,显著提高了烟叶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其烤后烟叶香韵好,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质纯净,刺激性小,浓度和劲头适中,杂气少,口感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詹军武圣江贺帆李伟霍开玲宫长荣
关键词:烤烟密集烘烤温湿度
密集烘烤定色期升温速度对烤烟类胡萝卜素降解和颜色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期不同升温速度对烤烟类胡萝卜素降解组分、降解香气成分含量及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烘烤时间的推进逐渐降低,β-胡萝卜素、叶黄质、新黄质和紫黄质在定色期的降解幅度均为:慢速升温(1℃/2.0 h)>中速升温(1℃/1.5 h)>快速升温(1℃/1.0 h),慢速升温处理类胡萝卜素总量降幅达76.11%.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含量以慢速升温处理最高(39.73μg·g-1),其次为中速升温处理(35.07μg·g-1).烟叶各颜色参数在定色期开始后的18 h前后均有一个高峰,定色过程中亮度(L*)、红度值(a*)与烟叶类胡萝卜素及其各组分含量均呈负相关,其中a*与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好.可见,定色期以1℃/2.0 h升温利于烟叶类胡萝卜素的充分降解和外观质量及香气质量的改善.
詹军周芳芳贺帆李伟王涛宫长荣
关键词:密集烘烤
密集烘烤过程中基于色度学和形态学的烤烟外观变化与化学成分关系被引量:33
2012年
以烤烟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对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颜色参数(L*、a*、b*)、形态特征变化及其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叶片正面与背面各颜色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烘烤前期变化较大,烘烤后期变化幅度较小,同时正面变化速度较背面快。烘烤开始时烟叶厚度收缩率一直呈现较大变化,进入干筋期变化趋势减缓;其余各形态指标前期变化幅度较小,中期相对剧烈,后期又逐渐减缓。相关分析表明,烟叶正面和背面L*、a*、b*与烟叶形态和主要化学成分大部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烤烟烟叶颜色参数与其形态和化学成分各指标的回归方程表现出较好的拟合度。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参数的变化可以用来定量预测形态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王涛贺帆詹军李伟赵华武裴晓东龙大彬宫长荣
关键词:烤烟密集烘烤色度学形态学化学成分
装烟密度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以烤烟中部叶为材料,研究密集烘烤装烟密度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新植二烯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随装烟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高密度处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新植二烯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分别较低密度处理高12.48%、18.46%、24.27%;高装烟密度处理能促进棕色化反应产物的积累,但会明显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总含量;低装烟密度有利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充分转化形成;中密度装烟(T2)条件下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较其他处理高。
李伟詹军张丰收宫长荣
关键词:密集烘烤中性致香物质
密集烘烤后期湿度对烤烟香气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进一步改善烟叶香气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在四川省凉山州以云烟85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后期(47℃~54℃)、干筋前期(54℃~60℃)、干筋后期(60℃~68℃)不同湿度处理对烤后中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集烘烤后期高湿(T6)能显著提高中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低湿处理(T1)的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较低,但以T3(定色后期低湿度,干筋期高湿度)处理各类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且感官评吸质量最佳;在上部叶中,各类致香物质(除新植二烯)和致香物质总量以定色后期和干筋前期低湿,干筋后期高湿(T5)处理最高,评吸质量以T5处理最好,T6处理其次;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评吸指标与各类致香物质之间呈正相关,且不同部位烟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强弱有所不同,中部叶大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要好于上部叶.综合考虑,在试验中,中部叶烘烤后期湿球温度以T3(定色后期36℃~37℃,干筋前期39℃~40℃,干筋后期41℃~42℃)、上部叶以T5(定色后期36℃~37℃,干筋前期37℃~38℃,干筋后期41℃~42℃)处理为最佳,能改善烟叶香气品质.
詹军周芳芳贺帆王涛李伟樊士军宫长荣
关键词:密集烘烤烤烟致香物质评吸质量香气品质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与酶解力变化(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μ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贺帆王涛田斌强宋朝鹏史龙飞徐成龙詹军宫长荣
关键词:烤烟密集烘烤淀粉
密集烘烤相关因素对烤烟上部叶质量的影响
为改善上部烟叶烘烤质量,于2010~2011年分别在云南楚雄、重庆武隆、贵州绥阳、安徽皖南、河南许昌、湖南郴州、四川凉山和贵州遵义等地,分别研究了密集烘烤中稳温时间、湿度、升温速度、循环风机转速对烤后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常...
詹军
关键词:烤烟烟叶质量密集烘烤化学成分香气物质
文献传递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与酶解力变化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μ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王涛贺帆田斌强宋朝鹏史龙飞徐成龙詹军宫长荣
关键词:烤烟密集烘烤淀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