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红艳

作品数:97 被引量:515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菌糠
  • 15篇土壤
  • 13篇玉米
  • 11篇污灌
  • 11篇污灌区
  • 11篇污染
  • 9篇生物炭
  • 8篇污灌区土壤
  • 7篇多糖
  • 7篇栽培
  • 7篇作物
  • 7篇菌肥
  • 7篇虫草
  • 6篇蔬菜
  • 6篇细胞
  • 6篇灵芝
  • 6篇酶活性
  • 5篇蛹虫草
  • 5篇松茸
  • 5篇土壤酶

机构

  • 96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山西水利职业...
  • 3篇信阳农林学院
  • 3篇山东瑞芝生物...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厅
  • 1篇山西省生物研...
  • 1篇农业农村部环...

作者

  • 97篇程红艳
  • 35篇常明昌
  • 29篇冯翠萍
  • 29篇孟俊龙
  • 11篇谢英荷
  • 8篇刘靖宇
  • 7篇李涛
  • 6篇杨杰
  • 6篇董卿
  • 6篇杨继飞
  • 4篇闫双堆
  • 4篇冯两蕊
  • 4篇王腾
  • 4篇王强
  • 4篇田野
  • 4篇焦剑
  • 3篇王伟娟
  • 3篇张建国
  • 3篇王术荣
  • 3篇李海杰

传媒

  • 19篇山西农业大学...
  • 7篇山西农业科学
  • 6篇营养学报
  • 5篇天津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中国食品学报
  • 4篇灌溉排水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食用菌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食用菌
  • 3篇食用菌学报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醋糟菌糠对3种作物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为研究醋糟菌糠作为一种生物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解决食用菌菌糠对环境污染及其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对玉米、高粱、糯玉米3种作物基施醋糟菌糠后不同生育期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醋糟菌糠显著提高了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加入醋糟菌糠的土壤细菌数量比对照提高32%-54%;放线菌数量在成熟期提高明显,玉米田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幅最大,为101%;真菌数量变化总体趋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醋糟菌糠的施入增加了作物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种植高粱、玉米和糯玉米土壤的脲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39%、189%和185%;3种作物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抽穗期最高,最大增长率为40%;3种作物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期变化趋势不同,玉米各生育期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较为稳定,其增长率分别为38%、28%、48%。3)醋糟菌糠的施入增加了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含量,不同生育期3种作物的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增幅为58.10-407.67 mg·kg-1,微生物氮含量增幅为11.98-27.55 mg·kg-1。由此可见,醋糟菌糠的施用可以增强土壤生产力的可持续性,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效果。同时该研究也为醋糟菌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董卿程红艳张建国王效举孟丽君王腾王强田野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玉米糯玉米
巴氏蘑菇多糖对铅中毒大鼠脾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研究巴氏蘑菇Agaricus blazei多糖对铅中毒大鼠脾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进而探索巴氏蘑菇多糖对铅中毒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选用45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多糖组、铅中毒模型组、铅+50mg/kg·d多糖试验组、铅+100mg/kg·d多糖试验组、铅+200mg/kg·d多糖试验组。铅中毒模型组、铅+多糖试验组分别给予含0.2%醋酸铅饮水,自由饮用。饲养60d后,采集脾脏,荧光定量RT-PCR对其细胞因子IL-1β、IL-2、IL-6、TNF-α、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β、IL-2、IL-6、TNF-α、IFN-γmRNA的表达量,多糖组升高,差异显著(P<0.05或P<0.01);铅中毒模型组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多糖浓度越高,表达量越高,铅+200mg/kg·d多糖组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与铅中毒模型组相比,试验组多糖浓度越高,表达量相对升高越多,铅+200mg/kg·d多糖组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巴氏蘑菇多糖对铅致大鼠免疫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程红艳常鼎然冯翠萍常明昌王将李海杰李越
关键词:荧光定量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
姬松茸多糖对铅中毒雄性大鼠的抗氧化作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姬松茸多糖对铅中毒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选择45日龄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多糖对照组、铅中毒模型组、姬松茸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其中姬松茸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和铅中毒模型组均给予含0.2%醋酸铅饮水,自由饮用。其他组饮用蒸馏水。多糖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每天每只100,50,100,200 mg/kg体重灌服姬松茸多糖液,其他组灌服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饲养60d后,取大鼠肝脏、肾脏、心脏和血清,分别测定SOD、GSH-Px、CAT和MDA等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铅中毒组SOD活力下降,差异显著(P<0.05或P<0.01),MD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多糖对照组GSH-Px活力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与铅中毒组相比,多糖对照组SOD、GSH-Px和CAT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MDA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中剂量组MDA水平下降(P<0.01),肾脏和血清中SOD活力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高剂量组中CAT活力升高,差异显著(P<0.01或P<0.05);肝脏和血清中GSH-Px活力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姬松茸多糖能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对铅致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王伟娟冯翠萍常明昌程红艳白林玥
关键词:姬松茸多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菌糠木醋液对铜铬污染土壤玉米生理生化指标及重金属富集转运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为了给菌糠木醋液在农业及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探讨灌施不同用量、不同种类菌糠木醋液对污灌区铜(Cu)、铬(Cr)污染土壤中玉米的生长及玉米对重金属Cu、Cr富集、转运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10 kg土),以平菇、猴头菇、灵芝菌糠木醋液为试验材料,施用1、2、4 mL 3个梯度的菌糠木醋液,测定苗期及成熟期玉米的生理生化指标及成熟期玉米植株不同部位Cu含量、Cr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结果表明,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玉米苗期和成熟期的株高、根长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提升玉米叶绿素含量,玉米成熟期,2 mL猴头菇菌糠木醋液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达55.2%。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提高玉米过氧化氢酶活性,1 mL平菇菌糠木醋液在苗期和成熟期的提高效果均为最好,分别提高105.9%和83.8%。玉米成熟期,4 mL猴头菇菌糠木醋液降低丙二醛含量效果最为明显,降幅为55.7%,且不同菌糠木醋液均为4 mL用量降低丙二醛含量效果最佳。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增加玉米根中Cu、Cr富集量,降低玉米雄花序中Cu富集量和玉米茎中Cr富集量,且3种木醋液均以4 mL用量对玉米根中Cr富集量促进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增加57.2%~122.8%。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会提高玉米根部Cu富集系数,1 mL猴头菇菌糠木醋液提高效果最明显。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会提高玉米根部Cr富集系数,4 mL灵芝菌糠木醋液提高效果最明显。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降低玉米叶部、雄花序的Cu、Cr转运系数,并且能降低玉米茎部、果穗Cr转运系数,使Cr主要集中在玉米根部。
李丹洋程红艳王効挙郝千萍常建宁黄菲闫梦张国胜
关键词:玉米转运系数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初步研究与探索被引量:36
2010年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中小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技术模式,完善食用菌工厂化相关理论体系的建立,我们从2003年就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五个食用菌工厂化基地的成功建设和运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模式,较为系统地总结出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特点、原理、构成及推广应用的意义。这将为推动我国传统食用菌产业升级换代,逐步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常明昌孟俊龙程红艳韩晓芳郭亮徐全飞
不同处理菌糠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灵芝、猴头菇、平菇菌糠经过晾晒、腐熟和裂解为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对油菜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菌糠都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且生物炭的促进作用大于经过晾晒和腐熟的菌糠,各个处理土壤酶活性均高于空白处理,且菌糠处理的酶活性均高于生物炭处理的酶活性。不同处理菌糠对叶绿素的提高不明显。(2)施入菌糠的处理会降低土壤的p H,而施入生物炭的处理则会使p H升高。施入灵芝菌糠生物炭后的p H最大,比空白处理增加了1.59%,直接的灵芝菌糠处理后的p H最小,比空白处理减小了5.05%。不同处理菌糠均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直接的灵芝菌糠比空白处理增加了12.90%。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3)不同处理菌糠均促进了土壤速效氮含量的提高,其中直接的灵芝菌糠处理对速N的增加作用最高,增加了62.8毫克/公斤。速效磷都比空白处理增加,除腐熟的平菇菌糠处理外,其余各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菌糠对土壤速效K的含量相对CK来说,均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是灵芝菌糠,其次是猴头菇菌糠,促进作用较小的是平菇菌糠。
张然程红艳吴梦欣田野董卿
关键词:菌糠生物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
一种双孢蘑菇照明采收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孢蘑菇照明采收刀,包括刀片,所述刀片的侧面固定装配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安装有多个LED灯,多个所述LED灯位于刀片两侧,所述刀片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靠近底座。通过LED灯使...
徐丽婧孟俊龙常明昌程红艳冯翠萍耿雪冉程艳芬刘靖宇王术荣
文献传递
不同种植作物对污灌区土壤铜形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为弄清在污灌区农田种植玉米、大豆、高粱、向日葵、菊花5种作物对土壤中铜形态的影响,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种植前后不同形态铜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植5种作物后土壤可交换态铜的含量均有增加,玉米土壤增加率最高,达到25.67%;碳酸盐结合态铜、有机结合态铜含量大致都呈降低趋势,菊花土壤降低率最高,分别达到57.95%和58.6%;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的含量在种植玉米、大豆、向日葵后均有所增加,而种植高粱和菊花后有所降低;残留态铜的含量总体呈降低的趋势。在垂直深度上,可交换态铜的含量在不同土层均表现为增加,其中种植玉米后增加最明显;碳酸盐结合态铜和残留态铜在种植作物后均表现为降低,降低率随土层加深而增加;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和有机结合态铜的变化率在不同土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程红艳谢英荷贾红丽庞姣
关键词:污灌土壤作物
工厂化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优化及栽培试验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索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保证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质量和产量。以菌球大小、菌球均匀度、生物量、生长周期、北虫草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的北虫草液体菌种最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起始pH 6.0,装液量80 L,培养时间3 d,接种量20%。
薛变丽段超李波陈丽程红艳孟俊龙常明昌
关键词:工厂化北虫草液体菌种栽培
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香菇菌糠生物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及其机理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为探讨菌糠原料及其所制备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与其对染料孔雀石绿吸附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以香菇菌糠为原料,在不同热解温度下(350℃和750℃)制备菌糠生物炭(LS350和LS550),研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理化性质与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吸附前后的菌糠和菌糠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吸附剂比表面积增大,芳香化增强,草酸钙(碳酸钙)组分增多,这些理化性质是引起生物炭吸附性能差异的重要原因;批量吸附试验表明,香菇菌糠和菌糠生物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与Redlich-Peterson模型。由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香菇菌糖、LS350和LS750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785.65、6986.74和13118.43 mg·g^(-1),LS750的吸附量最高。吸附机理表明,香菇菌糠和菌糠生物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过程主要包括氢键作用、π-π共轭作用、静电引力、阳离子交换等机制。以香菇菌糠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对阳离子染料孔雀石绿具有高效吸附性能,且可重复利用,可为菌糠生物炭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张海波苏龙程红艳张国胜何小芳
关键词:香菇菌糠生物炭热解温度孔雀石绿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