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迎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病毒
  • 3篇流感
  • 2篇毒株
  • 2篇致病
  • 2篇致病机制
  • 2篇生物学
  • 2篇禽流感
  • 2篇重组病毒
  • 2篇反向遗传操作
  • 2篇分离株
  • 2篇分子
  • 2篇H9N2亚型
  • 2篇病毒分离
  • 2篇病毒分离株
  • 2篇雏鸭
  • 1篇蛋白
  • 1篇蛋鸭
  • 1篇滴度
  • 1篇血凝
  • 1篇血凝效价

机构

  • 8篇山东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山东省医疗器...
  • 1篇天津市生机集...

作者

  • 14篇石迎
  • 7篇李泽君
  • 6篇刘思当
  • 4篇李雪松
  • 4篇滕巧泱
  • 4篇闫丽萍
  • 3篇李国新
  • 3篇岳瑞超
  • 3篇刘立涛
  • 2篇屈亚锦
  • 2篇李超
  • 2篇任庆海
  • 2篇吴晓刚
  • 2篇余磊
  • 2篇李德龙
  • 2篇李宁
  • 1篇李宁
  • 1篇刘绍琼
  • 1篇胡东方
  • 1篇彭珊

传媒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2篇中国动物传染...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家禽
  • 1篇山东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鸭坦布苏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传代致弱研究
自2010年鸭坦布苏病毒病在中国发生以来,该病给我国的养鸭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获得鸭坦布苏病毒的弱毒株,我们把鸭坦布苏病毒强毒株FX2010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
李国新吴晓刚颜丕熙闫丽萍滕巧泱童光志李泽君高旭元肖亚莉刘绍琼彭珊李雪松石迎张月娥余磊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
研究目的:鸭坦布苏病毒可感染几乎所有品种鸭,该病自2010年首先在福建、浙江等地发病,目前在我国主要养鸭地区均有流行,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危害养鸭业的重大疫病之一。临床发现,坦布苏病毒对不同日龄鸭的...
李宁吕传位岳瑞超石迎刘思当
关键词:雏鸭病理性损伤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为研究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对1周龄樱桃谷雏鸭肌肉接种坦布苏病毒FX 2010株,建立雏鸭感染模型,动态观察感染雏鸭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组织病毒含量及免疫反应。结果显示,雏鸭攻毒后第3天食欲下降,排黄白色稀粪,第5天时出现神经症状,部分雏鸭急性死亡,死亡率高达22.5%(9/40)。剖检病、死鸭可见心内膜出血,脾肿胀、坏死,肝、肾变性肿胀,脑膜充血。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心、肝、肾实质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或见出血;脾淋巴细胞局灶性坏死并伴有大量异嗜性粒细胞浸润;大脑呈典型的病毒性脑炎变化。雏鸭感染后第1天各器官就能检测到坦布苏病毒,第3天器官病毒含量除脾外均达峰值,后逐渐下降。雏鸭攻毒后第5天血清中出现微弱的中和抗体,以后逐渐升高,第17天时达峰值。以上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后能迅速入侵机体各组织器官并大量复制,呈组织泛嗜性特征,造成全身广泛性组织损伤,重症雏鸭死于急性败血症病变。雏鸭接种病毒后能快速产生中和抗体以抵抗感染并迅速清除病毒。
李宁石迎吕传位岳瑞超刘思当
关键词:雏鸭病理组织学变化
不同代次鸭坦布苏病毒对蛋鸭的致病力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探讨鸭坦布苏病毒奉贤分离株(FX2010)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培养对病毒致病力的影响,采用FX2010及其第100代(FX2010-100P)和180代(FX2010-180P)传代培养的病毒肌肉注射接种6月龄蛋鸭,观察接种鸭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以及病毒在鸭体内的分布,评价不同代次病毒对蛋鸭的致病力。结果显示,FX2010感染鸭发病非常明显,各脏器均有明显病理变化,FX2010-100P感染鸭表现较轻的临床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而FX2010-180P感染鸭未表现临床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FX2010组在大部分鸭的脾、肺、肾、脑和卵巢中都能分离到病毒,而FX2010-100P组仅在少部分鸭的脾、肺、肾和卵巢中能分离到病毒,在脑中分离不到病毒,FX2010-180P组仅在少部分鸭的脾中分离到病毒。研究表明传代毒对鸭的致病力逐渐降低,其毒力的降低可能与病毒在体内增殖能力下降相关。
石迎高旭元余磊李雪松闫丽萍滕巧泱刘思当李国新李泽君
关键词:传代致病力
鸡脾脏转移因子的理化性质鉴定及对肉仔鸡应用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对山东莘县金鑫畜禽有限公司研发提取的鸡脾脏TF进行理化性质鉴定、增强鸡体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体内外抗病毒及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该鸡脾脏TF主要成分为多肽,理化性质鉴定、无菌试验和安全试验结果均符合脾脏TF质量标准,在鸡胚和BHK细胞上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直接抗菌作用不明显。临床药效试验表明该TF可以显著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
车国喜李德龙耿群臧喜龙刘立涛李超任庆海石迎
关键词:脾脏
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2015年
本研究将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全基因组分3段克隆,获得3个重组质粒,利用融合PCR方法扩增得到5'端含有T 7启动子的病毒全长c DNA,经体外转录得到感染性的RNA,将RNA转染DF-1细胞,48 h后出现细胞病变。当细胞病变达到90%,将细胞上清接种DF-1细胞,72 h后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ulorescence,IFA)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拯救病毒成功。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拯救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与亲本毒完全一致,表明MM1775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坦布苏病毒致病性等相关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闫大为吴晓刚李雪松石迎冯琳琳崔宏锐李国新李泽君
高增殖性能犬流感CIV-PR8重组病毒的制备被引量:2
2012年
为获得高效表达犬流感病毒(CIV)HA和NA抗原的疫苗株,本实验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A/canine/Zhejiang/01/2010(H3N2)犬流感病毒(简称ZJCIV)的HA和NA基因与A/Puerto Rico/8/34(H1N1)病毒(PR8)的6个内部基因进行重组,拯救并获得了一株重组病毒CIV-PR8。分别用含100 EID50的CIV-PR8和ZJCIV感染SPF鸡胚,含2×103TCID50的CIV-PR8和ZJCIV感染MDCK细胞,不同时间段取病毒样品测定血凝效价和TCID50值。两者比较表明,CIV-PR8分别在接种后36 h和48 h时血凝效价达到峰值,鸡胚尿液中效价可达210,为野生病毒株的16倍;细胞上清血凝价可达28,为野生病毒株的4倍;病毒增殖曲线表明通过鸡胚扩增和细胞扩增,CIV-PR8的滴度均高于野生病毒株ZJCIV。结果表明,拯救的CIV-PR8增殖能力明显高于野生病毒株ZJCIV,该重组病毒有望成为犬流感疫苗研制的候选病毒株。
周洁文滕巧泱闫丽萍边延峰张旭徐大伟石迎周雨霞李泽君
关键词:血凝效价病毒滴度
H4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分析
2009年,于上海某鸭场分离到一株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42-2/H4N6),为了追溯其遗传进化特征,我们在上海的活禽市场进行了病毒监测。共分离鉴定得到7株H4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遗传进化分析表明4...
石迎李泽君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H9N2禽流感重组病毒
2016年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普遍存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宿主范围较广,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具大流行潜力的病毒之一。为了利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 uorescent protein,GFP),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A/Chicken/Shanghai/2093/2009(H9N2)(SH2093)毒株的NS2基因连接到PB1基因下游,同时将GFP基因连接在NS1基因之后,拯救并获得了1株表达GFP的重组病毒SH2093-GFP。虽然SH2093-GFP在MDCK细胞上的增殖能力低于野生毒株SH2093,但该病毒可以成功表达GFP,为进一步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作为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等提供重要依据。
崔宏锐滕巧泱石迎陈鸿军李雪松刘芹防李泽君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反向遗传操作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对4月龄莱芜黑猪的致病性分析
2012年
本试验旨在探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对地方品种猪的致病特点。将HP-PRRSV经滴鼻感染4月龄健康莱芜黑猪,观察接毒后的表现,于接毒不同时期颈静脉采血,ELISA试剂盒(IDEXX)检测外周血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定期剖杀,采集相关的器官组织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不同组织的动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病原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攻毒后第2天便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但持续2d后症状就基本消失,感染猪未见死亡。攻毒后5d便可检测到抗体阳性(1/7),14d抗体达峰值。攻毒后3d便可见间质性肺炎,轻微的病毒性脑炎,实质器官颗粒变性;攻毒后7d出现典型的间质性肺炎、淋巴组织坏死、各段肠管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实质器官出现空泡变性。在攻毒后2~4周内,肺一直表现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病毒性脑炎逐渐加重,肾上腺变性坏死,胰腺轻微的炎性细胞浸润,甲状腺轻微充血、出血,实质器官出现严重的空泡变性。PRRSV抗原阳性信号出现在淋巴组织(淋巴结、脾、扁桃体)、气管、心、肝、肺、肾、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甲状腺、肾上腺、颌下腺、子宫、大脑及小脑内;盲肠、结肠、直肠、膀胱、胰腺、输卵管及卵巢均未见到阳性信号。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偶尔出现在核内。试验结果表明:HP-PRRSV人工感染4月龄莱芜黑猪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并导致广泛的组织损伤,但临床症状表现轻微,未见死亡现象,4月龄莱芜黑猪对HP-PRRSV感染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P-PRRSV对我国地方猪与外源品种猪的致病性差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聂丽肖一红李德龙石迎刘思当
关键词:莱芜黑猪免疫组化病理学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