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梅霞

作品数:4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硝态氮
  • 1篇氮分布
  • 1篇冬小麦
  • 1篇养分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有效锌
  • 1篇植物系统
  • 1篇植物营养
  • 1篇植物营养元素
  • 1篇深层土壤
  • 1篇施肥
  • 1篇施锌
  • 1篇施用
  • 1篇土壤-植物系...
  • 1篇土壤-作物系...
  • 1篇土壤矿质氮
  • 1篇土壤剖面
  • 1篇土壤硝态氮
  • 1篇土壤铵态氮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郝明德
  • 4篇田梅霞
  • 2篇刘晓宏
  • 2篇魏孝荣
  • 1篇张春霞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肥料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土壤与环境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期定位施锌土壤-作物系统锌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Zn土壤作物系统Zn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Zn肥可引起Zn在土壤中的累积,其剖面各土层有效锌含量均高于对照,且高于Zn肥有效施用的临界值。冬小麦各器官及全株Zn浓度和积累量均高于对照,但分配有所不同。长期施用Zn肥土壤中Zn有较大盈余,作物携出量仅占当季施Zn量的4 11% ,长期施用Zn肥作物体内Zn含量虽未超标,但却引起Zn在土壤中的富集。
魏孝荣郝明德田梅霞
关键词:N肥长期施用作物系统有效锌
长期施锌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植物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03年
对黄土高原旱地连续17a施用锌肥条件下植物营养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锌肥0~40cm土层土壤的碳、氮元素含量高于对照处理,而40~100cm土层土壤的碳、氮含量低于对照处理;0~100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高于对照,而有效磷含量低于对照。施锌冬小麦茎、叶和籽粒中氮含量高于不施锌处理,而壳中氮含量低于对照处理,施锌后氮素在冬小麦茎、叶、籽粒和整个植株中的累积量高于对照,籽粒和茎中磷的含量低于对照,植株中磷的积累量也低于对照。
魏孝荣郝明德张春霞田梅霞
关键词:土壤冬小麦养分
黄土旱塬长期轮作施肥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被引量:52
2001年
报道了黄土旱区连续 13年长期不同轮作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影响。化学氮肥的施用可有效地提高土壤硝态氮的含量 ,并造成硝态氮的淋溶 ,单施氮肥硝态氮淋溶深度达 150 cm;氮肥、磷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不同程度的减小了硝态氮的淋溶 ,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 ;在贫氮地区土壤上 ,尤以氮肥、磷肥配施效果最佳。在相同的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下 ,连续种植小麦、玉米、苜蓿 ,以玉米连作施肥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量最小 ,而小麦连作施肥累积量最大 ;而且 ,无论施肥与否 ,均对深层土壤硝态氮分布造成不同程度的亏缺。在不同轮作系统中 ,粮草 3年轮作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最小 。
刘晓宏田梅霞郝明德
关键词:轮作施肥硝态氮分布
土壤矿质氮和可矿化氮对当季作物的贡献被引量:12
2001年
从土壤矿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土壤可矿化氮3个指标研究了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有效氮对作物吸氮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状况不一。土壤硝态氮和土壤可矿化氮与作物吸氮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而土壤铵态氮与作物吸氮关系不密切。在深度120 cm之上的土层的土壤可矿化氮对作物吸氮有较大的贡献。在考虑土壤供氮能力时,建议应该考虑120 cm深层以上的土壤。
刘晓宏郝明德田梅霞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土壤铵态氮深层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