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鹤潼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胁迫
  • 6篇拟南芥
  • 5篇杂交
  • 5篇甲基化
  • 4篇生态条件
  • 4篇籼粳
  • 4篇籼粳稻
  • 4篇籼粳稻杂交
  • 4篇粳稻
  • 3篇镉胁迫
  • 3篇基因
  • 2篇性状
  • 2篇亚种
  • 2篇幼苗
  • 2篇生物标记
  • 2篇生物标记物
  • 2篇水稻
  • 2篇铜胁迫
  • 2篇籼粳分化
  • 2篇籼粳交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辽宁大学
  • 4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沈阳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辽宁何氏医学...
  • 2篇通辽市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广东省农业技...

作者

  • 15篇王鹤潼
  • 9篇刘宛
  • 6篇台培东
  • 6篇徐正进
  • 6篇何蕾
  • 5篇宋婕
  • 4篇惠秀娟
  • 4篇贾春云
  • 4篇崔伟娜
  • 3篇陈温福
  • 3篇孙梨宗
  • 3篇曹霞
  • 2篇李照令
  • 2篇彭应财
  • 2篇江奕君
  • 2篇杨悦锁
  • 2篇徐海
  • 2篇金峰
  • 2篇成智博
  • 2篇陈瑞娟

传媒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种子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F_2代亚种属性与株型性状的特点被引量:7
2013年
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分别在辽宁和四川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亚种属性及其与株型性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F2代植株籼粳属性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变异,相对于四川,辽宁呈现明显的偏籼分布,生态环境对程氏指数六性状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降低趋势。不同地区株高的类型间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剑叶长表现为籼型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趋势,剑叶张角地区和类型间大多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剑叶宽的类型间差异因组合而异。总之不同地区从籼型到粳型,均有穗长递减而穗弯曲度递增的趋势。籼粳稻杂交F2代植株个体籼粳属性与株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的方向和程度在不同地区和组合间不完全一致。
金峰王鹤潼徐海江奕君赵明珠杨莉徐正进陈温福郑家奎
关键词:生态条件籼粳杂交株型性状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交后代亚种分化研究及环境响应
以利用不同亚种有利基因为目标的籼粳稻杂交是水稻重要育种方法,在迄今国内外对亚洲栽培稻分类、起源、演化以及籼粳稻杂交育种进行广泛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本课题以典型籼粳稻杂交(七山占×秋光)重组自交系(F6)和分离世代...
王鹤潼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生态条件籼粳分化
文献传递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籼粳交后代亚种分化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籼粳交育种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育种方法之一,明确籼粳亚种分化机制是指导籼粳交育种的关键.本文用InDel(插入/缺失)和ILP(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对在辽宁省和广东省种植并用单粒传法、混合法及系谱法构建的籼粳交(七山占/秋光)F6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法与单粒传法群体无偏分离,粳型判别值(Dj)集中在40%-60%之间;两地系谱法群体总体偏籼(30%~55%),且广东群体(38%)比辽宁(42%)偏籼,两地群体分布呈显著差异.混合法与单粒传法群体中Dj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区域血缘呈显著正相关;而在系谱法中部分正相关被打破,且两地群体籼粳血缘呈规律性分布.表明人工选择是影响籼粳分化的主要因素,并与自然选择协同作用引起群体偏分离现象;群体中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与籼粳分化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这可能是影响籼粳交育种在综合亚种优势上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王鹤潼金峰江奕君林青山徐海陈温福徐正进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籼粳分化生态条件
改进MSAP-PCR技术应用于Cd胁迫下拟南芥DNA甲基化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是植物胁迫表观遗传损伤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可用手段虽多,然而多数较繁琐,不利于表观遗传损伤的快速诊断。为此应用MSAP-PCR法研究Cd胁迫下拟南芥基因组甲基化变化,并通过优化实验条件、筛选引物(共5条,包括通用引物MLG2和本实验室设计引物AP-1、AP-2、AP-3、AP-4)以及检验多态性和敏感性,综合评估该方法在植物甲基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发现:该方法模板量选择在150~250 ng并使用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含50%尿素)分辨PCR产物多态性最佳;该方法对镉敏感性高,在0.2 mg·L-1Cd2+水平就可检测约30个位点的甲基化多态性;引物AP-4对Cp G位点甲基化变化最敏感,而AP-3对CHG位点甲基化变化敏感性最高。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果准确且敏感性高,可作为植物全基因组甲基化研究的理想方法,以及植物抗逆研究和环境污染早期诊断的生物胁迫标记物。
王鹤潼何蕾宋杰孙梨宗崔伟娜台培东贾春云刘宛
关键词:拟南芥生物标记物
Cd胁迫诱导拟南芥幼苗DNA损伤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以拟南芥为供试植物,通过基于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法的DNA损伤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的DNA甲基化分析以及Real-time PCR的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了Cd(0、0.125、0.25、1.0、2.5 mg·L^(-1))胁迫5 d的拟南芥幼苗DNA损伤、DNA损伤修复系统以及细胞周期对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随Cd浓度的增加DNA损伤加剧,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CNA1、PCNA2,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MSH_2、MSH6,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标志基因KU70、MRE11、GR1,同源重组(HR)标志基因RAD51、BRCA1的表达均与Cd胁迫浓度呈明显的倒U型剂量效应关系,DNA修复系统对Cd胁迫的敏感性依次为MMR>HR>NHEJ。该结果表明:轻度Cd胁迫主要引起DNA错配损伤,并且该损伤易修复;随着Cd胁迫的增强,会引起DNA断裂与染色体损伤,损伤较难修复。另外,对Cd胁迫响应最敏感的MSH6、MLH1基因可作为表征Cd胁迫对于拟南芥遗传毒性效应的有效生物标记物。
宋婕王鹤潼崔伟娜孙梨宗曹霞何蕾姜丽思成智博惠秀娟台培东杨悦锁刘宛
关键词:CDDNA损伤修复DNA修复细胞周期
显性脆秆水稻不育系中脆A的选育被引量:8
2010年
在三交组合Ⅱ-32B∥协青早B/Dular的F2群体中获得1株显性脆秆水稻,遗传稳定后命名为ZGBCR1。用中9B作轮回亲本与ZGBCR1杂交并连续回交3次,再与中9A测交、连续回交,育成印水型显性脆秆水稻不育系中脆A。中脆A茎叶脆嫩、全生育期表现脆性,配合力好,米质优,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较好,异交习性好,繁殖制种产量高。用中脆A组配的F1杂种优势强,茎秆容易折断。中脆A于2008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在稻草饲用和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彭应财甘朝洪王鹤潼徐正进
关键词:杂交水稻不育系选育
水稻显性脆秆突变体Bc18的鉴定和基因定位被引量:1
2016年
从三交组合Ⅱ-32B//协青早B/Dular的F2群体中获得了1个脆性突变体,整个植株表现全生育期脆性。根据该突变体的表型,将其命名为Bc18(Brittle culm 18)。为了更好地鉴定该突变体,用正常茎秆强度品种中9B作轮回亲本与Bc18杂交,创制了Bc18脆秆近等基因系中脆B和中9B。表型鉴定显示,突变体Bc18在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上与野生型中9B无显著差别,但茎、叶的机械强度分别下降了70.70%和47.16%。细胞壁组分分析表明,突变体Bc18茎、叶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野生型中9B无显著差异,但半纤维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1.84%和17.35%。6个杂交组合F2和12个回交BC1F1群体的遗传分析证明Bc18脆性突变由单显性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技术,构建了Bc18/02428和Bc18/9311的F2定位群体,并利用网上公布的SSR标记和新设计的InDel标记,最终将Bc18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长臂端InDel标记PBC22与PBC33之间约154kb的区间内。
彭应财刘文真傅亚萍王鹤潼胡国成陈温福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BCL机械强度基因定位
植物位点特异性甲基化研究的引物设计及PCR体系优化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设计大量引物,探索在植物甲基化引物设计中长、短引物的设计方法及其相应的PCR条件,同时比较不同Taq酶对甲基化率影响。结果表明:17~30 bp短引物适合使用Touch-down程序PCR,但特异性差、成功率低;31~50 bp长引物使用55℃退火60℃延伸的PCR条件成功率最高,其中反向引物的长度及Tm小于正向引物较佳;高保真酶因其3′→5′外切酶活性不宜用于甲基化研究,而Epi TaqTMHS在PCR结果中表现最佳。
王鹤潼宋婕崔伟娜曹霞何蕾贾春云惠秀娟台培东成智博刘宛
关键词:引物设计
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F_2代亚种特性分化与经济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以籼粳稻杂交F2代群体(七山占/秋光)为供试材料,2010年分别在广东省与辽宁省同年种植,研究籼粳亚种属性和经济性状的分化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广东和辽宁2个生态地区群体,亚种特性呈相似正态分布,未出现偏分现象,说明在F2群体中遗传重组对群体的作用呈主导性。经济性状发生较显著的分化,穗数、千粒重、1次枝梗数及粒数辽宁地区显著高于广东,而产量、穗粒数及结实率呈现相应生态条件的偏向性,籼型及偏籼型在广东地区较高,粳型及偏粳型在辽宁地区较高,说明在籼粳交F2代中不同的籼粳类型存在较为显著的生态适应性,并且该结果在相关性分析也得了验证。此外,对进一步研究籼粳分化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程玲王鹤潼荣俊珍徐正进
关键词:籼粳杂交亚种特性经济性状
运用MSAP研究镉胁迫对拟南芥幼苗基因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环境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0、0.5、1.5、5.0 mg·L-1Cd2+处理对拟南芥幼苗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镉处理19 d后,叶片数、地上部鲜重无明显变化,但根长受到显著抑制;(2)选取10对引物扩增DNA酶切产物,所得三个镉处理造成的拟南芥基因组MSAP%均高于对照(35%);(3)随着镉处理的增大,拟南芥基因组甲基化(M)型条带依次减少,去甲基化(D)型条带逐渐增加,并且条带亮度也有所变化;(4)将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后发现,mRNA、假设蛋白、表达蛋白、用于编码假定蛋白的mRNA序列V型质子ATP酶亚组、叶绿体中光合体系II CP47基因、叶绿体DNA、rRNA重复单元、核糖体蛋白等多种序列均存在甲基化修饰现象。这些特异序列可为我们寻找镉胁迫的生物标记物及胁迫响应的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李照令王鹤潼陈瑞娟贾春云贾春云李晓军台培东李培军
关键词:拟南芥镉胁迫MSA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