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正进

作品数:483 被引量:4,679H指数:4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7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4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27篇水稻
  • 124篇性状
  • 116篇粳稻
  • 83篇穗型
  • 69篇杂交
  • 57篇育种
  • 48篇籼粳
  • 47篇基因
  • 44篇高产
  • 38篇穗部
  • 36篇株型
  • 35篇超高产
  • 34篇穗部性状
  • 32篇直立穗
  • 31篇直立穗型
  • 30篇籼粳稻
  • 28篇超级稻
  • 27篇水稻品种
  • 23篇数量性状
  • 19篇后代

机构

  • 476篇沈阳农业大学
  • 25篇黑龙江省农业...
  • 21篇内蒙古民族大...
  • 20篇黑龙江八一农...
  • 19篇辽宁省农业科...
  • 16篇吉林省农业科...
  • 14篇辽宁省盐碱地...
  • 13篇黑龙江省农垦...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四川省农业科...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沈阳师范大学
  • 7篇黑龙江农业经...
  • 6篇上海市农业科...
  • 5篇广东省农业科...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莱阳农学院

作者

  • 482篇徐正进
  • 214篇陈温福
  • 74篇张龙步
  • 68篇张文忠
  • 63篇王嘉宇
  • 61篇徐海
  • 47篇马殿荣
  • 35篇杨守仁
  • 33篇唐亮
  • 30篇赵明辉
  • 29篇张喜娟
  • 25篇姜树坤
  • 23篇周淑清
  • 21篇刘丽霞
  • 17篇宋桂云
  • 15篇张树林
  • 14篇韩亚东
  • 13篇陈书强
  • 12篇钟鸣
  • 12篇孙健

传媒

  • 90篇沈阳农业大学...
  • 36篇中国水稻科学
  • 33篇作物学报
  • 23篇华北农学报
  • 22篇辽宁农业科学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北方水稻
  • 13篇作物杂志
  • 12篇种子
  • 12篇吉林农业科学
  • 12篇植物生理学通...
  • 1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0篇内蒙古民族大...
  • 8篇分子植物育种
  • 7篇核农学报
  • 6篇杂交水稻
  • 6篇2012东北...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16篇2015
  • 17篇2014
  • 28篇2013
  • 28篇2012
  • 28篇2011
  • 28篇2010
  • 28篇2009
  • 28篇2008
  • 35篇2007
  • 24篇2006
  • 34篇2005
  • 19篇2004
4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穗型和行距对水稻冠层受光态势的影响被引量:62
2005年
提出了量化指标半消光深度(Ds)和冠层照光度(CLI)两个概念。利用这两项指标对不同行距下不同穗型水稻冠层的受光态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叶角是决定不同品种之间光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叶角越小,冠层受光越优越。在齐穗期穗子成为影响冠层光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以弯穗型品种穗子遮光强烈而对冠层内光分布影响较大。灌浆期穗型的变化仍然是影响冠层光分布的主要因素:弯曲穗型由于穗子严重弯曲,上部受光良好,但下部并不比其他穗型优越。无论什么品种,在整个生育时期行距越宽,冠层受光越好。相同品种相同行距在不同生育时期光分布有明显变化,一般是在孕穗期光照条件比齐穗期优越,到灌浆期光照条件又有所改善。但不同品种变化规律不尽一致。
王建林徐正进
关键词:穗型行距水稻
水稻理想穗型设计的原理与参数被引量:50
2005年
提出了水稻理想穗型的概念, 分析了水稻理想穗型设计的原理, 初步建立了辽宁水稻理想穗型参数: 穗长<17 cm, 颈穗弯曲度< 40°, 穗颈长3~4 cm, 直径>2 mm, 大维管束数和一次枝梗数>15个/穗, 一次枝梗粒数>80粒/穗, 二次枝梗籽粒偏向穗轴中上部分布, 穗型指数>0.5.此外, 还讨论了通过理想穗型实现产量与品质在更高水平上统一起来的可能性.
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杨守仁
关键词:水稻穗部性状穗型
籼粳稻杂交对中国东北粳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从系谱分析,中国东北粳稻改良品种大多是籼粳稻杂交育成的,以生产上推广的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InDel与SSILP标记分析籼稻血缘相对含量,以程氏指数法比较形态分化差异,同时测定10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籼稻血缘、形态分化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北粳稻在保持粳型遗传背景的同时引入了较多的籼型血缘,籼型位点频率平均为4.71%,显著高于日本粳稻的0.30%。中国东北粳稻12条染色体籼型位点频率差异很大,第5、第6、第10和第11染色体超过5%,最高的第5染色体达到9.83%,最低的第7染色体只有0.59%。籼型位点频率为辽宁(6.17%)>吉林(3.92%)>黑龙江(3.44%),辽宁显著高于吉林和黑龙江,而吉林与黑龙江差异不显著。程氏指数法分别将中国东北粳稻和日本粳稻判别为偏粳类型和粳型,穗颈维管束性状也有明显差异。日本粳稻碾磨品质明显优于中国东北粳稻。程氏指数与碾磨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籼型位点频率与碾磨品质和食味值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黑龙江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是中国东北粳稻垩白性状总体低于日本粳稻的主要原因。
高虹李飞飞吕国依夏英俊王嘉宇孙健唐亮徐正进
北方粳稻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被引量:78
2005年
以东北地区主栽的粳稻(Oryza sativa var.japonica)品种为对象,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光合作用 测定仪控制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阐述了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对光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及其耦合关 系。结果表明,光合速率随光强或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均遵循米氏响应;在不同CO2浓度下,表观量子效率随 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大,但CO2浓度达到800μmol·mol-1以上时,表观量子效率有所减小;在不同光强下,表观羧化 效率也随光的增强而增大,但光强达到1600μmol·m-2·s-1以上时,表观羧化效率也有所减小;在光强和CO2浓度 协同作用下,光合速率的响应遵循双底物的米氏方程,在光强和CO2浓度均趋于饱和时,北方粳稻(品种:辽粳294) 剑叶的潜在最大光合速率为71.7378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560μmolCO2·μmol-1 photons,表观羧化效 率为0.1031 μmol·m-2·s-1/μmol·mol-1。气孔导度也随光的增强而增大,对光强的响应规律也可以用Michaelis- Menten曲线模拟,而叶面CO2浓度的提高会使气孔导度减小,气孔导度(Gs)对叶面CO2浓度(Cs)的响应可以用Gs =Gmax,c/(1+Cs/Cs0)的双曲线方程模拟。在光强(PFD)和CO2浓度协同作用下,气孔导度可以用式Gs=Gmax (PFD/PFDc)/[(1+PFD/PFDc)(1+Cs/Cs0)]+Gct估算。
王建林于贵瑞王伯伦齐华徐正进
关键词:粳稻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强二氧化碳浓度
水稻不同穗型对冠层特征及群体光分布和物质生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5
1995年
研究了水稻不同穗型对冠层特征及群体光分布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不同穗型群体在光分布、消光系数、冠层形成与发展,以及干物质生产速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与半直立或弯曲穗型群体相比,在叶面积指数相同情况下,直立穗型群体的消光系数低,群体内部光分布比较均匀。因此,在叶面积较大时,直立穗型群体的干物质生产和产量高于半直立或弯曲穗型群体。但在叶面积指数较小时,弯曲穗型群体的光吸收量相对较多,更有利于群体光能利用和物质生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群体辐射吸收量和群体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不同穗型品种对氮素的反应。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周洪飞杨守仁
关键词:水稻穗型冠层特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
水稻苗期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对由杂交稻0201衍生的F7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进行苗期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的调查,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2个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且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干物重性状2对独立的主基因间表现为隐性上位,控制叶绿素含量性状的2对连锁主基因间是显性上位性作用,重组率为0.4884。
唐亮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干物重叶绿素含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水稻RIL群体产量和品质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粳型的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对水稻主要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究水稻高产优质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构成。结果表明,在确保经济系数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生物产量,可使穗数达到14~16个,穗粒数150~170粒,千粒重为24g左右,结实率大于93%,穗长24cm左右,穗颈粗1.4~1.6mm,粒型为粒宽稍小的长粒米也有可能实现高产优质。
唐亮徐正进袁媛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穗部性状
一种水稻开花期调控蛋白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开花期调控蛋白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OsLFT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编码OsLFT1蛋白的OsLFT1核苷酸序列、OsLFT1基因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首次克隆了水稻OsLFT1基因,构建了...
王晓雪霍轶琼闫志强李丹朱末吕艳鹏桑玉伟崔志波张文忠徐正进陈温福
辽宁省杂草稻的初步考察被引量:32
2005年
对辽宁省杂草稻的发生范围、来源、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讨论,认为杂草稻在辽宁的发生越来越普遍,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杂草稻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通过农事活动等近距离传播;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马殿荣陈温福徐正进张文忠
关键词:杂草稻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沈阳农业大学稻作室研究生培养实践
2001年
稻作研究室在几十年研究生培养实践中 ,逐渐摸索出在培养方式上遵循“五个结合”,在培养过程中贯彻“四项严格要求”,在培养内容上注意“五个方面”。通过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更高层次上统一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使研究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张文忠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刘丽霞周淑清
关键词:素质教育专业教育高等农业教育学位论文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