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改玲

作品数:72 被引量:929H指数:17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矿业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7篇土壤
  • 13篇露天
  • 12篇煤矿
  • 10篇复垦
  • 9篇养分
  • 9篇团聚体
  • 9篇复垦土壤
  • 8篇有机碳
  • 7篇玉米
  • 7篇露天煤矿
  • 6篇植被
  • 6篇施肥
  • 6篇土地复垦
  • 6篇镉胁迫
  • 6篇胁迫
  • 6篇露天矿
  • 6篇黄土高原
  • 5篇水分
  • 5篇水土
  • 5篇土壤养分

机构

  • 66篇山西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山西省水土保...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 4篇山西省水利厅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 3篇墨尔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北大学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西省农机局
  • 1篇山西省生物研...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72篇王改玲
  • 14篇樊文华
  • 11篇郝明德
  • 9篇白中科
  • 9篇刘奋武
  • 6篇王青杵
  • 6篇郭青霞
  • 5篇秦俊梅
  • 4篇石生新
  • 4篇高杰
  • 3篇李立科
  • 3篇陈德立
  • 3篇殷海善
  • 3篇赵景逵
  • 3篇李晓龙
  • 3篇张前进
  • 3篇王晓玲
  • 2篇王日鑫
  • 2篇王曰鑫
  • 2篇魏忠义

传媒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山西农业科学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煤矿环境保护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天津农业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被引量:58
2001年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白中科郭青霞王改玲张前进魏忠义
关键词:复合生态系统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土地利用结构
安太堡露天矿不同复垦年限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为研究复垦过程中植物和土壤养分生态计量特征及其相关关系,对山西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复垦年限(3a、8a、20a、原地貌耕地)苜蓿地土壤和植物总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a苜蓿中茎、叶C∶N显著降低,N∶P显著升高,其中20a茎的N∶P为17.09,是3a的3.5倍;20a苜蓿茎中P含量明显降低,从而使茎C∶P明显增高。土壤C、N随复垦年限延长递增,P略有降低;土壤C∶P,N∶P随复垦年限增加而上升,C∶N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茎的C∶P、N∶P与0~10cm土壤的C∶P、N∶P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茎的N∶P与0~10cm土壤全P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片N含量与0~10cm、10~20cm土壤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期复垦提高了土壤C、N含量,苜蓿生长主要受到氮素限制向受到氮和磷的共同限制转变。研究结果为矿区土地复垦中植被恢复及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少婷王改玲张菁刘焕焕
关键词:土壤养分植物养分苜蓿
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土壤种子库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采用萌发试验法研究了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排土场土壤中有活性种子存在,且以1年生植物为主,可为植被恢复提供物质基础;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环境改善,种子库的组成种类增加,数量增多,幼苗生长加快;复垦10年的沙棘、草地、刺槐林地,土壤种子库组成种类较新排土区明显增多,且优势种因复垦模式不同而异;未复垦的空旷区有利于种子传播,但土壤微环境差,不利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较差。
王改玲白中科郝明德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排土场安太堡露天矿
山西采煤产生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山西是采煤大省,采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突出。截至2013年,采煤破坏土地总面积已达1151.95km~2。采煤矿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1)地表植被被铲除或受到破坏;(2)地下含水层受到破坏:(3)产生...
王曰鑫王改玲
关键词:水土流失煤矿开采土壤污染土地复垦生态修复
文献传递
不同培肥对煤矿区复垦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采用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处理对平朔大型露天煤矿复垦土壤的熟化效果。结果表明:有机肥+菌肥+化肥各处理(Y1J1H1+Y2J2H2+Y3J3H3)对土壤速效P和有机质的增加最明显;有机肥+菌肥配施较低浓度化肥(Y1J1H1+Y2J2H2)对土壤碱解氮、磷酸酶、微生物量氮的增加最明显;有机肥+菌肥配施低浓度化肥(Y1J1H1)对土壤脲酶和微生物量碳的增加最明显;有机肥+菌肥各处理(Y1J1、Y2J2和Y3J3)对土壤速效K的增加最明显;单施有机肥各处理(Y1、Y2和Y3)对土壤pH的增加最明显;各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磷酸酶、脲酶和微生物量碳、氮与碱解氮的相关性较好,微生物量氮与速效磷、pH的相关性较好。
秦俊梅王改玲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复垦土壤
黄土高原吕梁山不同撂荒年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为探究不同撂荒年限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试验选取黄土高原吕梁山自然撂荒1、2、3、5、10、15、20 a枣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作业下的枣园土壤为对照(CK),利用干筛和湿筛法测定并分析各样地0~20 cm土层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撂荒初期,土壤团聚体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撂荒3 a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随撂荒年限的增加逐步提高。20 a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占团聚体总量的69.6%,较CK提高了55.2个百分点。土壤总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撂荒年限的延长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撂荒20 a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7.88 g/kg;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主要集中于1~0.25 mm团聚体内。不同撂荒年限土壤中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54.3%~82.2%,较CK(29.3%)提高25.0~52.9个百分点;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17.7%~71.8%,除撂荒1 a和3 a土壤外,其他样地均高于CK(21.1%)。水稳性团聚体MWD、R>0.25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水稳性团聚体GMD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P<0.05);水稳性团聚体R>0.25与2~1、1~0.25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与5~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P<0.05)。可见,撂荒恢复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及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
陈曦王改玲刘焕焕殷海善樊文华
关键词: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分布
晋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以山西省阳高县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选择土壤机械组成、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8项反映土壤特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对裸坡、荒坡、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苜蓿(Medicago sativa)6种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项理化性质指标可归纳为有机质因子、质地因子和孔隙因子3个公因子;柠条、沙棘、油松和苜蓿4种人工植被土壤有机质因子和孔隙因子均高于荒地;除苜蓿外,其他3种人工植被土壤质地因子均高于荒地;而裸地土壤的3个公因子均处于最低水平;苜蓿、柠条、沙棘、油松、荒地、裸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596、0.584、0.495、0.481、0.305和0.194。说明苜蓿、柠条、沙棘和油松4种人工植被均能促进土壤质量改善,其中苜蓿和柠条的优势更明显,裸坡则使土壤退化。
王改玲王青杵
关键词:土壤质量人工植被主成分分析黄土丘陵区
腐殖酸和腐殖酸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及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肥、施化肥、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粗蛋白含量。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质量、秸秆质量、行粒数、每穗粒数、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腐殖酸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穗轴质量、穗行数,对玉米百粒质量影响不显著。
袁丽峰黄腾跃王晓玲王改玲
关键词:风化煤玉米粗蛋白质含量
安太堡露天矿不同复垦年限苜蓿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剖面特征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揭示土地复垦对矿区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复垦3、8和20 a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苜蓿地0~10、10~20、20~30、30~40 cm土层深度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与自然恢复土壤和原地貌土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和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都随复垦年限延长呈递增趋势,而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呈递减趋势,有效磷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时间变化不规律;除复垦3年苜蓿地的有效磷外,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0~20 cm土壤养分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底层。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土壤酶活性的高低可以反映土壤养分转化的强弱。【结论】多年苜蓿的复垦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对于土壤肥力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张菁江山王改玲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剖面特征苜蓿地
安太堡煤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和复垦模式土壤氮矿化及硝化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为揭示煤矿复垦区土壤氮素内循环中的矿化及硝化特征,探索不同复垦模式与不同复垦年限下复垦土壤的氮素转化效率,采集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中复垦3年、9年、21年苜蓿地及3年荞麦地表层(0~20 cm)土壤,并以3年自然恢复和未复垦新排土为对照,采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与恒温培养法研究各采样地土壤矿化与硝化过程,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与Logistic方程对有机氮素的矿化与硝化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3年苜蓿地的矿化速率最高, 21年苜蓿地的矿化速率最低,且土壤氮素快速矿化主要在培养前7 d,之后逐渐平缓,并在28 d趋于稳定。经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可知,氮矿化势(No)的变化范围为89.28~124.51mg·kg?1,21年苜蓿地>3年自然恢复地>3年苜蓿地>3年荞麦地>未复垦新排土>9年苜蓿地;矿化速率常数(k)的变化范围为0.022 6~0.051 9, 3年苜蓿地>9年苜蓿地>未复垦新排土>3年自然恢复地>3年荞麦地>21年苜蓿地。氮矿化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r=0.91)。复垦区各土壤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硝态氮含量大致为"S"型曲线且可分为3个阶段:前期阶段(0~5d)—上升阶段(5~14 d)—稳定阶段(14~28d);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复垦年限显著影响硝化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复垦年限苜蓿地最大相差6.85d),21年苜蓿地硝化过程剧烈而短促,3年自然恢复地的硝化过程缓慢而漫长;耕地较草地有更大的硝化速率与更长的硝化时间。长期的种植苜蓿复垦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氮库容量,矿化过程更为平稳。
江山刘焕焕张菁王改玲
关键词:有机氮矿化硝化安太堡露天煤矿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