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军
-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60岁以上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9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总结98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60岁以上行瓣膜置换术者98例,其中单瓣置换87例(二尖瓣置换58例,主动脉瓣置换29例)、双瓣置换11例,及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1例,左室室壁瘤手术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近年老年瓣膜置换的特点。结果本组共置换心脏瓣膜109枚,其中机械瓣39枚,生物瓣70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5例。院内死亡4例(4.08%),左室破裂1例,室颤1例,出血二次开胸后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2例(2.04%)病重自动出院,其余痊愈出院。术后早期16例(16.33%)发生并发症,包括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二次开胸止血6例、低心排7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切口感染延迟愈合2例、肾功能不全6例及心包大量积液1例。结论 6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生物瓣应用逐渐增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较多,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准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齐弘炜吴明营崔华楠赵建刚周自强王锡峥王妍军陈楠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假体植入老年
- 阿司匹林剂量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获得性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14 d内)100 mg/d和200 mg/d阿司匹林治疗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NHAA)及获得性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探讨增加阿司匹林剂量对术后早期获得性A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行OPCAB术的患者60例,按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200 mg组、阿司匹林100 mg组,分别于停药前(Ta)、手术前(Tb)、术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后6 h(T1)、第5天(T2)、第14天(T3)进行TEG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术后T1、T2时200 mg组INHAA显著高于100 mg组(P<0.05),T3时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T1时AR发生率200 mg组显著低于100 mg组(P<0.05),T2、T3时AR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OPCAB术后早期(14 d内)200 mg/d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增加INHAA,减少获得性AR的发生率,有益于术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
- 吴文波吴明营周自强齐弘炜崔华楠王妍军赵建刚陈楠
-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冠状动脉分流栓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冠状动脉分流栓。;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维持吻合操作期间切开的冠状动脉的血流。;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吴文波王妍军周自强吴明营
- 氧化苦参碱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机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冠脉结扎诱导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OMT组、心梗模型组,OMT预处理组(ig给予OMT 100 mg/kg)。给药12小时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8小时后,取大鼠心肌组织,通过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情况;收集大鼠血清,检测LDH与CK水平,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的活力,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分析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凋亡心肌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血清CK、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血清CAT、SOD与GSH的活性明显降低(P<0.001),MDA的含量、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01)。OMT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凋亡,降低了其血清MDA含量,IL-1β、IL-6和TNF-α水平,增加了其CAT、SOD与GSH的活性。结论:氧化苦参碱预处理能够显著减轻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损伤,这可能与其抗炎、抗凋亡与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 崔华楠周自强王妍军吴明营
-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心肌梗死炎症反应
- 白藜芦醇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途径减轻出血性休克导致的大鼠的心肌损伤恢复心肌收缩功能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探讨白藜芦醇在出血性休克导致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SD大鼠的失血性休克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失血性休克模型组(HS组,n=6),白藜芦醇治疗组(RSV组,n=6)和白藜芦醇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抑制剂sirtinol共同处理组(RSV+sirtinol组,n=6)。待模型复制完毕后,监测左心室收缩功能,取血液样本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改变。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测定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H2O2)的浓度。取大鼠的心肌组织定量测定总三磷酸腺苷(ATP),免疫印迹实验测定sirt1的表达。结果失血性休克造成明显的心功能的损伤,明显增加了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了心肌组织中SOD的表达,升高了H2O2的含量并减少了心肌组织中ATP含量与sirt1的表达,白藜芦醇干预恢复了休克导致的大鼠心功能的损伤、抑制了炎症因子、逆转了心肌组织中SOD与H2O2的含量并增加了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与sirt1的表达,而使用sirt1抑制剂能够抑制白藜芦醇的这些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sirt1途径发挥的。
- 崔华楠李燕周自强王妍军陈楠吴明营
- 关键词:白藜芦醇失血性休克
-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7例和预后良好组69例。收集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应用超声测量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出现不良事件7例,发生率为9.21%。两组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血管狭窄数目、糖化血红蛋白和尿酸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YHA分级较高、血管狭窄数目较多和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较高均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的面积为0.658,95%CI为0.536~0.779,P=0.017,最佳临界值为7.32mm,其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预后不良灵敏度为65.9%,特异性为58.8%。结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增高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王妍军杨青苗吴明营崔华楠周自强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
- 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4月至12月患者48例,前瞻性随机分为CABG组(n=28)和OPCAB组(n=20)。分别于肝素化前5 min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0 min经中心静脉导管采血,采用TEG及Platelet MappingTM系统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同时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及血常规。记录术后出血量及同种异体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鱼精蛋白中和后相比肝素化前ACT、R值、K值及α角均无显著差异;但MA值、血小板抑制率(INHADP、INHAA)差异显著(P<0.05)。肝素化前两组患者的ACT值及TEG参数值相比无显著差异;鱼精蛋白中和后两组患者的R值、K值及α角相比差异不显著,但MA值、INHADP、INHAA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OPCAB组引流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CABG组(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受损是导致CABG凝血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与CABG相比,OPCAB有益于保护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异常出血及输血量。
- 崔华楠吴明营周自强王妍军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功能
- 罂粟碱和硝酸甘油对乳内动脉血管内皮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对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局部腔内注射罂粟碱和硝酸甘油,将LIMA末端废弃的血管环行器官浴槽实验,研究2种药物对动脉血管内皮的影响。结果将50例行LIMA和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吻合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罂粟碱组和硝酸甘油组,每组25例。不接触技术采集LIMA后分别行腔内注射3 mg/3 mL浓度剂量的自体肝素全血罂粟碱和硝酸甘油,分别测定:80 mmol/L的KCl、3种浓度(10-7mol/L、10-6mol/L、10-5mol/L)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刺激下的血管平滑肌收缩反应;3种浓度(10-7mol/L、10-6mol/L、10-5mol/L)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诱导下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结果两组血管环对80 mmol/L的KCl最大收缩反应张力和对3种浓度(10-7mol/L、10-6mol/L、10-5mol/L)去甲肾上腺素(NE)的平均收缩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管环对3种浓度(10-7mol/L、10-6mol/L、10-5mol/L)乙酰胆碱(Ach)的平均舒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浓度剂量的自体肝素全血罂粟碱和硝酸甘油均不会改变乳内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 王妍军张永吴明营周自强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乳内动脉内皮功能罂粟碱硝酸甘油
- 香芹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香芹酚(CAR)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香芹酚10 mg/kg组(C组),香芹酚25 mg/kg组(D组),香芹酚50 mg/kg组(E组)。A组大鼠麻醉后行开胸术,分离左前降支但不结扎,B组于心肌缺血前30 min通过股静脉注入0.5 ml生理盐水,后行缺血/再灌注术,C、D、E组于缺血前30 min分别通过股静脉注入10 mg/kg、25 mg/kg和50 mg/kg香芹酚溶剂,后行缺血/再灌注术。造模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蛋白Bax及Bcl-2表达。结果造模后B组梗死面积明显大于A组(P<0.05),而香芹酚预处理后,梗死面积逐渐减小,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ELISA显示,造模后B组MDA含量明显提高(P<0.05),CAT、SOD和GSH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香芹酚预处理后,MDA含量明显降低,CAT、SOD和GSH活性明显提高,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显示,造模后B组Bax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5),Bcl-2显著降低(P<0.05),而香芹酚预处理后,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显著提高(P<0.05)。结论香芹酚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王妍军王东文吴明营崔华楠吴文波
- 关键词:氧化应激凋亡
- 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及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NHAA)及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114例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体外循环组54例和非体外循环组60例,术前7 d停用阿司匹林,按照分组常规进行手术,术后6 h起按常规剂量(100 mg/d)服用阿司匹林,分别于术前停药前(T0)、术后12 h(T1)、术后第5天(T2)、术后第10天(T3)和术后第15天(T4)5个时间点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NHAA),计算AR发生率。结果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组间INHAA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6,P=0.563);各时间点INHAA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519,P=0.000)。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效应(F=15.500,P=0.000)。两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体外循环组T1时点INHAA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T2时点INHAA低于非体外循环组(P<0.05),T3、T4时点的INHAA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外循环组不同时点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的INHAA均低于其他时点(P<0.05)。非体外循环组不同时点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INHAA低于其他时点(P<0.05)。两组术后AR发生率组间相同时间点对比显示体外循环组在T1时点低于非体外循环组(P<0.05),T2、T3、T4时点两组间A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术后早期存在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下降和AR现象,与非体外循环相比,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12 h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更高,AR发生率更低;术后第5天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更低;术后5 d以后CPB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及AR发生率影响较小。
- 王妍军吴明营吴文波杨青苗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外循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