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脏
  • 6篇动脉
  • 6篇手术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先天性
  • 4篇瓣膜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心脏瓣膜
  • 3篇心脏病
  • 3篇体外循环
  • 3篇旁路移植
  • 3篇外循环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心脏
  • 3篇先天性心脏病
  • 3篇房颤

机构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赵建刚
  • 14篇吴明营
  • 12篇齐弘炜
  • 12篇崔华楠
  • 7篇周自强
  • 7篇王妍军
  • 7篇胡大一
  • 7篇陈楠
  • 6篇汤楚中
  • 5篇王锡峥
  • 4篇蒙革
  • 4篇赵凤华
  • 4篇袁彪
  • 3篇梅运清
  • 3篇吴文波
  • 3篇徐东
  • 2篇齐弘伟
  • 2篇王长华
  • 1篇朱朗标
  • 1篇王京生

传媒

  • 7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纤维元基因突变位点特性与新生儿马凡综合征被引量:2
2001年
徐东崔华楠赵建刚胡大一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新生儿遗传病常染色体病
阿司匹林剂量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获得性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14 d内)100 mg/d和200 mg/d阿司匹林治疗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NHAA)及获得性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探讨增加阿司匹林剂量对术后早期获得性A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行OPCAB术的患者60例,按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200 mg组、阿司匹林100 mg组,分别于停药前(Ta)、手术前(Tb)、术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后6 h(T1)、第5天(T2)、第14天(T3)进行TEG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术后T1、T2时200 mg组INHAA显著高于100 mg组(P<0.05),T3时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T1时AR发生率200 mg组显著低于100 mg组(P<0.05),T2、T3时AR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OPCAB术后早期(14 d内)200 mg/d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增加INHAA,减少获得性AR的发生率,有益于术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
吴文波吴明营周自强齐弘炜崔华楠王妍军赵建刚陈楠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体外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分析(附82例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对比体外循环下及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 8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应用体外循环 4 7例 (体外组 ) ,非体外循环 35例 (非体外组 ) ,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医院内死亡 2例 ,其中体外组 1例 ,术后第 14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 ;非体外组 1例 ,术后第 3天死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 ,余 80例顺利出院 ,1例复发心绞痛 ,药物治疗有效 ,疗效满意。结论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近期疗效。
徐东凌云鹏崔华楠赵建刚张坚徐莉王京生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肥厚心肌的保护方法。方法14例重度AS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采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持续灌注,首次灌温4∶1氧合血高钾停搏液,待心脏停跳充分后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停搏液持续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灌温血3~5min。应用碳酸氢钠及利尿剂,采用常规超滤滤出多余液体及钾。结果自动复跳9例,20Ws除颤1次后复跳2例,除颤3次后复跳3例。停机时血钾(5.20±0.39)mmol/L。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术后22d院内死亡1例,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其余痊愈出院,随访1~31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温血高钾诱导-冷血低钾持续灌注-温血灌注为AS患者进行了良好的心肌保护,联合应用利尿剂、碳酸氢钠及常规超滤,可避免高血钾及水肿的发生。
赵凤华齐弘炜吴明营王丽芳蒙革赵建刚崔华楠周自强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心肌保护超滤
右心室双通道术治疗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合并冠状动脉异常
2010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合并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表面患者行右心室双通道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我中心连续收治6例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合并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表面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0.8~12.0岁,平均年龄5.5岁。法洛四联症2例,右心室双出口4例。手术在保留原来右心室肺动脉出口的同时,采用自体心包片或国产牛心包片建立右心室的第2个出口。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后右心室与肺动脉压差为24.17±6.18mmHg。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2个出口均有血液,未见流出道阻塞。随访6例,随访时间3个月~1年,其中4例患者心前区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2例闻及3/6级杂音。超声心动图提示:所建的右心室通道通畅,右心室与肺动脉间的压差(24.67±5.32mmHg)与术后早期比较变化不大,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结论右心室双通道术可在保护横跨右心室流出道表面冠状动脉的情况下疏通右心室流出道。
吴明营齐弘炜蒙革王妍军赵凤华赵建刚崔华楠周自强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变异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补救性外科手术
齐弘炜吴文波吴明营袁彪赵建刚崔华楠王锡峥陈楠周自强王妍军
60岁以上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9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总结98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60岁以上行瓣膜置换术者98例,其中单瓣置换87例(二尖瓣置换58例,主动脉瓣置换29例)、双瓣置换11例,及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1例,左室室壁瘤手术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近年老年瓣膜置换的特点。结果本组共置换心脏瓣膜109枚,其中机械瓣39枚,生物瓣70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5例。院内死亡4例(4.08%),左室破裂1例,室颤1例,出血二次开胸后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2例(2.04%)病重自动出院,其余痊愈出院。术后早期16例(16.33%)发生并发症,包括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二次开胸止血6例、低心排7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切口感染延迟愈合2例、肾功能不全6例及心包大量积液1例。结论 6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生物瓣应用逐渐增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较多,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准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齐弘炜吴明营崔华楠赵建刚周自强王锡峥王妍军陈楠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假体植入老年
马凡综合征分子生物学的诊断被引量:1
2001年
徐东赵建刚崔华楠汤楚中胡大一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染色体病分子生物学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将48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分为两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7例,慢性房颤组21例,采用病理学检查评价心房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评价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有显著的纤维化,而且其心房肌细胞IL-1β和TNF-α的表达强度也显著大于窦性心律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炎症反应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房颤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
王长华胡大一汤楚中吴明营梅运清赵建刚齐弘伟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
深低温停循环时不同脑保护方法对猪大脑组织含水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试验用小型猪脑海马头部组织含水率,揭示深低温停循环时不同脑保护方法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1998-10/2000-02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用小型猪16头。随机将猪分为4组:深低温停循环组,顺行脑灌注组,逆行脑灌注组,逆行脑灌注+尼莫地平组,每组4头。②鼻咽温降至18℃时分别给予如下处理90min:深低温停循环组通过上、下腔静脉放血至氧合器的静脉储血罐,冰袋敷头;顺行脑灌注组阻断降主动脉,通过主动脉弓灌注头臂三支血管,维持灌注压在50mmHg(1mmHg=0.133kPa)左右;逆行脑灌注组阻断降主动脉,结扎奇静脉,通过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维持灌注压在25mmHg左右;逆行脑灌注+尼莫地平组在体外循环开始10min内经氧合器的标本口加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其他操作同顺行脑灌注组。③复温120min至鼻咽温36℃。取左侧海马头部组织称湿质量,于110℃烘箱内干燥24h,测干质量,计算组织含水率。④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结果:小型猪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脑组织含水率:逆行脑灌注组明显高于深低温停循环组、顺行脑灌注组和逆行脑灌注+尼莫地平组[(83.60±0.68)%,(81.52±1.16)%,(81.04±0.59)%,(80.92±0.74)%,F=9.22,P=0.0019],而深低温停循环组、顺行脑灌注组、逆行脑灌注+尼莫地平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①逆行脑灌注加重深低温停循环后的脑水肿,脑水肿可能是深低温停循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一原因。②尼莫地平在深低温停循环时有降低逆行脑灌注引起的脑水肿的作用。
齐弘炜江朝光汤楚中吴明营蒙革赵建刚胡大一
关键词:脑水肿钙通道尼莫地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