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中良

作品数:162 被引量:1,412H指数:18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天文地球
  • 6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生物学
  • 14篇农业科学
  • 9篇理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同位素
  • 24篇地球化
  • 24篇地球化学
  • 23篇湿地
  • 16篇土壤
  • 14篇水体
  • 14篇重金
  • 14篇重金属
  • 12篇稀土
  • 11篇污染
  • 11篇化学特征
  • 10篇稀土元素
  • 8篇地球化学研究
  • 8篇植被
  • 8篇离子
  • 8篇流域
  • 8篇湖泊
  • 7篇水化学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溶解态

机构

  • 111篇天津师范大学
  • 88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天津市控制地...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162篇王中良
  • 37篇刘丛强
  • 18篇王义东
  • 17篇朱兆洲
  • 15篇孙艳玲
  • 14篇宋柳霆
  • 14篇梁莉莉
  • 11篇李军
  • 10篇郭长城
  • 10篇陈清
  • 10篇刘小龙
  • 9篇孟伟庆
  • 9篇张兵
  • 8篇白莉
  • 8篇薛冬梅
  • 7篇杨曦
  • 7篇韩贵琳
  • 7篇杨艳丽
  • 6篇柳听义
  • 6篇王方

传媒

  • 25篇天津师范大学...
  • 15篇地球与环境
  • 11篇生态学杂志
  • 10篇矿物岩石地球...
  • 5篇地球化学
  • 5篇环境科学
  • 5篇中国地理学会...
  • 4篇中国稀土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湿地科学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水文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2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7篇2016
  • 14篇2015
  • 18篇2014
  • 13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8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壳聚糖-纳米铁球去除污水中重金属Cr(Ⅵ)的研究
将纳米铁包埋在壳聚糖(CS)球中,可以提高其抗氧化性和分散性。CS上的氨基和羟基能提高NZVI颗粒的空气稳定性,能保护NZVI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S-NZVI球规则均一的黑色多孔球体,粒径大约为3.1mm,孔径大小分...
柳听义王中良杨曦颜小星
文献传递
中国西南喀斯特湖泊硫酸盐来源的硫同位素示踪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硫是导致酸沉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重工业污染和矿物燃料利用过程中的排放.处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贵阳市,其酸雨污染问题一直很严重,这是由于该地区分布有较多的燃煤型火力发电厂和冬季居民的取暖用煤释放,而该地区煤中S的含量可高达20 mg/L.……
王中良刘丛强朱兆洲
关键词:湖泊硫酸盐硫同位素
腐殖酸对生物炭吸附水环境中雌激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500℃限氧裂解制备生物炭(记为500BC),并采用批量吸附实验对比500BC及腐殖酸负载后生物炭(记为500BC-HA)对于水环境中两种雌激素(双酚A(BPA)和17α-乙炔雌二醇(EE2))的吸附性能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腐殖酸分子可阻塞部分500BC孔隙,使500BC的孔径、孔容及比表面积下降,负载腐殖酸后,500BC的比表面积由8.43m2/g减小至4.40m2/g,孔径从26.1nm减小至3.2nm,孔容由0.018cm3/g下降至0.001cm3/g;与500BC相比,500BC-HA对BPA、EE2的吸附能力均明显降低,一方面是因为腐殖酸分子占据了500BC表面的吸附点位并堵塞部分孔隙,使其吸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腐殖酸负载后引入更多的含氧官能团,使500BC表面疏水性降低,与雌激素间的疏水作用减弱。腐殖酸负载质量浓度为0~10mg/L时,增加负载质量浓度对500BC吸附性能影响明显,当负载质量浓度大于10mg/L时,腐殖酸在500BC表面达到饱和,继续增加负载浓度对500BC的吸附性能不再产生影响。
卢珊王方王中良
关键词:腐殖酸生物炭雌激素
湿地生态系统碳汇与碳源过程的控制因子和临界条件被引量:33
2011年
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组分特征,已成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碳汇。但是近年来对于湿地系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降水减少等原因使其碳"汇"功能减弱,湿地的碳蓄积能力下降且有转变为碳"源"的趋势。文章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水份、植物类型、土壤厚度、微生物(底物、pH、温度、氧化还原条件)等方面总结了影响湿地碳汇/源过程的控制因子和临界交替条件。湿地水位的高低决定湿地的氧气环境,与甲烷产生量成正相关,但却与二氧化碳产生量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湿地植物通过通气组织与根系分泌物等影响湿地碳的吸收与排放通量,湿地植株的高度、覆盖率等也是影响湿地作为碳汇与碳源的重要因素。不同深度土层由于其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等微生物活性不同导致各个土层碳吸收、排放通量的差异,通常浅层土壤中的CO2、CH4的产生率高于深层土壤。微生物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到湿地碳的吸收与排放,影响活跃程度的因素包括湿地底物、pH、温度与氧化还原条件等。湿地底物浓度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甲烷的产生率,中性或者是弱碱性环境是产甲烷菌的最适宜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甲烷产生量越大,而温度对于二氧化碳的影响则是通过改变光合作用来实现。氧化还原电位与甲烷产生量成负相关关系,-150 mV是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最高电位。总体上,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碳吸收与排放过程的复杂,以上这些因子相互作用,且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最后针对如何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控制湿地向碳"源"转化的条件措施方面进行了讨论,包括间歇灌溉、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等来增强湿地的固碳能力。
孟伟庆吴绽蕾王中良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碳源
脉冲降雨对土壤异养呼吸影响机制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脉冲降雨对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机制,通过设置土壤+凋落物+降雨(A)、土壤+降雨(B)、土壤+凋落物+灭菌+降雨(C)、土壤+灭菌+降雨(D)和土壤+凋落物+无降雨(CK)共5组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分析了脉冲降雨对中亚热带湿地松林下凋落物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降雨不同程度地激发了凋落物呼吸和矿质土壤呼吸,两者在0.25-1 h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到降雨前水平,模拟降雨引起的物理排气过程持续时间较短.凋落物呼吸对降雨激发的土壤异养呼吸的平均贡献率为93.1%,而矿质土壤呼吸仅为6.9%.由此可知,降雨不同程度地激发了凋落物呼吸和矿质土壤呼吸,物理排气过程对土壤呼吸贡献有限,而凋落物呼吸对激发土壤异养呼吸贡献很大,且作用时间较长(48 h),是主导土壤异养呼吸对降雨响应的关键.
李一强王义东王辉民王中良
关键词:土壤呼吸凋落物分解模拟降雨
近60年天津海岸带地区降水与气温的演变规律被引量:3
2020年
天津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其中春旱问题突出.因此,探讨该区年和春季降水量与气温的长期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8年降水与气温数据,根据气象行标当候(5 d)划分春季(10~22℃),利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和小波相干性分析该区降水量与气温的长期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0.9 mm/(10 a),而春季降水量总体上无显著变化趋势;年和春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区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②年降水量时间波动主周期为23 a,比气温和春季降水量主周期(27 a)缩短4 a;降水与气温的不同步可能导致气温高的年份春季降水少,加剧了春旱问题.③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在1995年前为负相关,3~5 a周期区间内春季降水量比气温在1985—1995年和2005—2010年落后1 a左右,年和春季降水与气温在全年和春季尺度上均为非线性的耦合关系.④春季植物生长关键期(3—4月份)降水量无显著变化,但气温却升高,这可能影响植物生长对水分潜在的需求,进而降低作物产量.
李锐郭乂瑄郭长城张兵张文江王义东王中良
关键词:降水气温小波分析
天津滨海湿地土壤盐分空间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天津滨海的天然湿地主要起源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后来的海陆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使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为研究湿地土壤盐分自潮间带向内陆演进的演变规律,依据距海距离,选取潮间带(0 km)、北大港(24 km)、七里海(38 km)和大黄堡(70 km)4个典型滨海湿地,对其土壤盐分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自潮间带向内陆呈显著指数递减趋势,并表现出表层(0~5 cm)聚集特征.(2)除(HCO3-+CO32-)外,离子含量与距海距离之间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潮间带、七里海和大黄堡湿地的土壤阳离子均以Na+为主,而北大港湿地以Na+和Ca2+组成占绝对优势.从潮间带到内陆温地,土壤中阴离子从以Cl-为主过渡到以Cl-、SO42-和HCO3-+CO32-为主.(3)除大黄堡湿地,各湿地含盐量均与C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42-从潮间带湿地到内陆湿地由不相关过渡到极显著正相关,HCO3-+CO32-与含盐量仅在北大港湿地呈极显著正相关.(4)潮间带湿地土壤表层 (0~5 cm)和中间层(20~50 cm)为弱碱化土,次表层(5~20 cm)和深层(50~100 cm)为中度碱化;北大港和大黄堡湿地整个1 m土层均为弱碱化;七里海湿地为中度碱化.
冯小平王义东陈清郭长城王中良
关键词:滨海湿地盐渍化
城市化进程中天津城市热岛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控制城市热岛的增长趋势并提出科学的政策方案,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年—2009年的5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对地表亮温进行反演,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城市热岛在天津城市化进程中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天津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热岛景观在数量特征上体现为斑块个数减少,高等级热岛景观类型面积和单体面积均增大,热岛景观逐渐变得更加聚集化;在形态特征上,热岛景观形状指数增大,斑块形状越来越复杂;在结构特征上,热岛景观的聚合度、邻近指数和蔓延度逐渐增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热岛景观分布向不均匀、组团式发展;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的高温组团大致分布在市区、塘沽区中东部、汉沽区西北部和大港西南部,其中以市区和塘沽区中东部2个组团为典型.利用景观指数分析城市热岛环境,可为制定有效防止热岛发展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赵全勇孙艳玲王中良
关键词:城市热岛城市化
天津咸化湿地土壤碳、氮特征对长期垦殖的响应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解长期垦殖(超过60 a)对湿地土壤碳、氮特征的影响,以天津2个咸化芦苇沼泽(七里海和大黄堡)和湿地开垦后的农田为样地,通过元素分析法对不同层级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碳氮比、层化比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垦殖前七里海和大黄堡沼泽表层土壤(0~5cm)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层化比率均远远高于下层土壤,土层深度增加至5~10 cm时,4项指标数值急剧降低,随着土层深度的进一步增加,数值缓慢降低.垦殖后的农田表层土壤的4项指标值远低于沼泽表层土壤,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4项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呈缓慢下降趋势,同沼泽相同土层的数值相近.由此可见,湿地表层土壤作为土壤、大气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关键层次,其碳、氮特征对长期垦殖的响应较深层土壤更加敏感.
许士麒王义东郭长城娄翼来王中良
关键词:滨海湿地有机碳全氮
红枫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Zn的赋存形态及季节性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对贵阳市红枫湖中溶解态锌、颗粒态锌及颗粒态锌中不同结合形态的研究,探讨了红枫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锌的主要赋存形态与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红枫湖总锌的质量浓度为0.72ug·L^-1~13.04ug·L^-1,污染较轻。红枫湖南湖总锌全年均高于北湖,主要是位于南部的羊昌河输入所致。红枫湖水体中锌的主要赋存形式是溶解态锌(占总锌的70%1;颗粒态中AEC(吸附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结合态锌是最主要的赋存形式(占颗粒态锌的72%)。溶解态锌含量夏季低而冬季高,主要是因为夏季生物吸收与吸附、以及冬季沉积物孔隙水向上覆水体的释放。颗粒物中有机结合态锌的变化主要受湖泊藻类繁殖的影响。
梁莉莉刘丛强王中良宋柳霆
关键词:红枫湖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