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毅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
  • 6篇介入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急诊
  • 5篇梗死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急诊PCI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血红蛋白
  • 3篇糖化
  • 3篇糖化血红蛋
  • 3篇糖化血红蛋白
  • 3篇桡动脉

机构

  • 20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梁毅
  • 16篇张鸿举
  • 10篇叶兴
  • 7篇王相智
  • 5篇李莉
  • 5篇刘孝钧
  • 5篇李文
  • 4篇尚咏琦
  • 4篇杨剑峰
  • 3篇吴慧敏
  • 2篇王又平
  • 2篇杨建峰
  • 2篇刘田
  • 1篇聂文丽
  • 1篇杨建锋
  • 1篇汪爱虎
  • 1篇李利强
  • 1篇刘田
  • 1篇胡铭
  • 1篇陈文

传媒

  • 4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探讨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8例CHF患者 ,随机分成米力农组和对照组各 34例。米力农组给予米力农 10m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以 0 5~ 0 75 μg/kg .min的速度静脉滴注 ,1次 /d ,共 10天。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及利尿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QTd并加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QTd数值分别为 :米力农组 89± 12ms和 5 8± 9ms;对照组 88± 14ms和 6 3± 13ms。两组治疗前后QTd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间治疗前后QTd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短期内应用米力农能改善CHF患者QTd的异常。
梁毅叶兴聂文丽
关键词:米力农充血性心力衰竭QT离散度CHF心电图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感知R波抑制型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心室起搏心室感知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入选9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术后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75~150 mg/d;对照组未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随访6个月均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内径(RVD),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后6个月LVEDD、LVESD、RVD和BNP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LVEDD(49.21±7.21)mm vs(46.75±8.05)mm,LVESD(30.31±7.26)mm vs(28.65±6.97)mm,RVD(20.57±1.23)mm vs(18.15±1.16)mm,BNP(232.4±23.36)ng/L vs(168.7±21.65)ng/L,LVEF有明显增高,LVEF(44.85±5.95)%vs(49.67±6.72)%(P〈0.05或〈0.01);对照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LVEDD、LVESD、RVD和BNP均比治疗前升高,LVEDD(50.12±7.52)mm vs(53.46±8.15)mm,LVESD(29.72±7.63)mm vs(32.69±8.05)mm,RVD(19.86±1.62)mm vs(20.25±1.87)mm,BNP(230.5±21.85)ng/L vs(250.6±25.65)ng/L,LVEF有明显降低,LVEF(45.25±6.35)%vs(42.35±4.95)%(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LVEF、RVD和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VI起搏器植入后常规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病情及预后十分有益。
杨剑峰张鸿举梁毅
关键词:心律失常抗高血压药
97岁高龄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一例被引量:2
2005年
患者,男,97岁,因反复数次晕厥1周,以“病窦综合征,高血压病”收入院。入院后安装永久起搏器,完全符合起搏标准。术后患者无并发症,起搏器功能良好。结论:高龄不是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绝对禁忌证。
张鸿举梁毅叶兴汪爱虎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病窦综合征高龄永久起搏器
血管内超声评价StentViz技术在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中指导支架串联植入的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StentViz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弥漫性长病变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CAG检查证实冠脉弥漫性长病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AG组(n=25)和StentViz组(n=25)。术前使用定量冠脉造影(QCA)对两组CAG相关指标(最小管腔直径、参考血管直径、直径狭窄率)进行测量并比较其差异性;在第1枚支架释放后,CAG组和StentViz组分别在常规CAG和StentViz实时指导下定位串联的支架,由同一位介入医师评估到位满意后,释放支架,选择合适的后扩球囊及压力后扩张支架。术后使用QCA对两组的相关指标(最小支架直径、最大支架直径、平均支架直径)进行测量并比较其差异性;术后两组均行IVUS检查测量串联支架重叠部分的长度、支架的最小、最大直径,比较两组在支架的定位(支架串联重叠部分的长度)及扩张性(支架的扩张指数)的差异性。结果 术前经QCA测量,StentViz组和CAG组在最小管腔直径、参考血管直径、直径狭窄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经QCA测量,StentViz组和CAG组在最小支架直径、最大支架直径、平均支架直径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经IVUS测量,在两组的最小支架直径、最大支架直径和平均直径无统计学差异的前提下(P>0.05),StentViz组的支架偏心指数小于CAG组[(0.16±0.08)vs.(0.22±0.09),P=0.027],StentViz组的支架扩张指数大于CAG组[(0.84±0.08)vs.(0.78±0.09),P=0.027],StentViz组支架扩张优于CAG组。StentViz组串联支架重叠部分长度明显小于CAG组[(1.22±0.32) mm vs.(2.20±0.37) mm,P=0.001]。结论 与常规CAG指导冠脉长病变支架植入相比,StentViz可更加清晰的显示支架影,有效指导支架的定位及扩张。
陆奕杉彭龙华刘孝钧徐晤段洋冯辉李志梁毅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
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超声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应用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入选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A组,观察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管腔狭窄≥50%,A组患者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亚组;B组,对照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管腔狭窄〈50%。分别对各组的HbAlC、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合并糖尿病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HbAlc明显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明显,斑块形成及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累及支数越多,相对应HbAlc数值越高,内膜中层增厚患者越多,双支、三支亚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斑块形成及合并糖尿病,单支病变亚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及三支病变亚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更好地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程度,对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杨剑峰梁毅张鸿举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狭窄
应激性高血糖对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422例住院非糖尿病ACS患者,以入院即刻的随机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血糖正常组(A组)156例,入院血糖〈6.1 mmol/L;轻-中度SHG组(B组)137例,入院血糖6.1~10.0 mmol/L;重度SHG组(C组):血糖〉10.0 mmol/L。分析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A、B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3支病变、弥漫性病变较A组显著增多(P〈0.05)。C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非糖尿病ACS患者中SHG提示更加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是与近期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
李莉张鸿举王相智梁毅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的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将急诊PCI术成功后1 h的18导联心电图(ECG)与入院当时ECG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高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均测定HbA1c,并确定是否合并糖尿病,对其相关性的观察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经急诊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大,HbA1c数值偏低,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少,而B组患者经急诊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小,HbA1c数值偏高,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HbA1c数值明显相关,可以作为早期干预临床治疗的实用指标,并进一步指导AMI的临床治疗。
杨剑峰梁毅张鸿举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糖化血红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近期疗效评价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IIIa(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替罗非班对冠脉灌注、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7例发生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组(冠脉组,n=45)与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组(静脉组,n=42)。冠脉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在冠脉内3min注入替罗非班12μg/kg作为负荷量,随后以0.15μg/(kg·min)静脉维持24~48h;静脉组在支架释放后3min内静脉注入替罗非班12μg/kg作为负荷量,随后以0.15μg/(kg·min)静脉维持24~48h;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TFG)、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并比较两组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指标、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即刻两组TFG、CTFC、TMPG、MBG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给予替罗非班冠脉内或静脉内给药后,两组TFG、CTFC、MBG、TMPG指标均较未给药前显著改善,冠脉给药组TFG、CTFC优于静脉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PCI术后1周心超结果(LVEF、LVEDD、LVESD)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院内MACE事件发生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1月和3月随访期MACE发生率两组亦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地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微循环血流,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李文张鸿举王相智梁毅丁少娟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替罗非班心肌灌注
桡动脉途径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42例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及置管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方法:总结了2004-03/2009-0542例经桡动脉途径失败后改为同侧尺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同侧尺动脉穿刺均获成功,其中41例置管成功并完成冠脉介入诊疗。结论:桡动脉途径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是安全可靠的。
梁毅张鸿举杨建峰叶兴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6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2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首次给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 mg口服,继之75 mg/d口服。治疗期间记录2组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含服硝酸甘油次数、12导联心电图变化及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出血)。2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62例UA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3.8%,对照组47例UA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65.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见严重出血反应。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UA疗效满意,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常规治疗效果。
张鸿举梁毅尚咏琦李莉刘田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稳定性心绞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