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淑禹

作品数:19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老年
  • 4篇血压
  • 4篇综合征
  • 4篇老年病
  • 4篇老年病房
  • 4篇高血压
  • 4篇DMN
  • 4篇病房
  • 3篇蛋白尿
  • 3篇血流感染
  • 3篇血清
  • 3篇甲基
  • 3篇二甲基亚硝胺
  • 3篇IL-18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 2篇动脉
  • 2篇血清IL-1...
  • 2篇亚胺培南

机构

  • 14篇南京大学医学...
  • 5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9篇柏淑禹
  • 6篇张洪
  • 4篇吴建成
  • 4篇杨立
  • 4篇杨帆
  • 4篇王颖捷
  • 3篇王爱珍
  • 3篇万千红
  • 2篇苏爱梅
  • 2篇王泽荣
  • 2篇王春
  • 1篇祁慧
  • 1篇王爱珍
  • 1篇王惠
  • 1篇许旌
  • 1篇郑闻
  • 1篇杨帆
  • 1篇陈茂华
  • 1篇杜昌兰
  • 1篇龚海燕

传媒

  • 4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β扩散法。结果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24株来自痰标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64.8%,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为50.9%,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皆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病房分离株(P<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105株,占分离菌株的45.6%;71.5%的患者在标本分离的前2月里,接受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结论密切结合药敏试验,合理有序的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对于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传播,控制老年病房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柏淑禹张洪王颖捷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抗菌药物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对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入选不并发其他心血管及肾脏临床疾病的中老年EH患者153例,测定其血压、血脂、血糖等,计算BMI。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区分有无左心室肥厚(LVH)。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并测定晨尿白蛋白浓度。结果并发MS的EH患者BMI、空腹血糖、TG、24h血压更高,HDL-C更低,发生LVH、微量白蛋白尿(MAU),颈动脉内膜增厚(IMT)或斑块形成的比例皆显著高于无MS的患者。结论EH患者并发MS,意味着心肾血管等靶器管的损害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显著增加。
王春柏淑禹张洪尹震宇
关键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左心室肥厚蛋白尿
二甲基亚硝胺所致慢性肝炎模型中IL-18和Fas mRNA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03年
吴建成柏淑禹王泽荣万千红王爱珍
关键词:二甲基亚硝胺FAS白细胞介素18
老年病房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老年病房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分析菌株同源性,为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科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2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确定其耐药率,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整合酶基因(intl)Ⅰ、intlⅡ、intlⅢ及可变区,并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ntlⅠ的携带率为35.7%,未扩增出Ⅱ类和Ⅲ类intl。整合子阳性菌扩增出两类可变区,分别含有aac C1-orfx'-aadA1及aac A4-catB8-aad A1基因盒。MLST分型提示ST1415型14株(50.0%)、ST1417型5株(17.9%)、ST195型4株(14.3%)、ST540型3株(10.7%),未分型2株。MLST优势基因型为ST1415。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Ⅰ类整合子,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耐药。老年病房存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尤其是ST1415型的院内感染流行,必须加强感染隔离及控制。
柏淑禹孙静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多位点序列分型
利奈唑胺致老年患者血液毒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应用利奈唑胺的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尤其是发生血液毒性的状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查阅信息系统数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特征,尤其是发生血药毒性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有效病例233例,利奈唑胺经验性使用率为44.21%(103/233),总有效率为76.39%(178/233)。监测血药浓度的有效病例57例中,36.84%(21/57)的老年患者利奈唑胺谷浓度偏高。单纯血小板减少15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3例、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均减少3例。发生血液毒性组[出现一定程度的血红蛋白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合并肾功能损伤(χ^(2)=6.642,P=0.036)、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者(χ^(2)=4.566,P=0.033)多于无血液毒性组患者(χ^(2)=6.642,P=0.036;χ^(2)=4.566,P=0.033),且利奈唑胺疗程更长(P=0.041)。利奈唑胺谷浓度与MDRD公式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MDRD)之间,无线性相关性(R=0.226,P=0.136)。结论老年患者,尤其是肾功能受损、疗程长、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时出现血液毒性的风险更高。应加强老年患者肾功能的保护,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动态监测利奈唑胺血药浓度,调整利奈唑胺剂量,实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柏淑禹苏爱梅杨帆杨立
关键词:利奈唑胺毒效应血液质子泵抑制剂老年患者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
2012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黑质致密层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老年变性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能力。临床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阻止神经元的变性,使病情逆转。
杨帆杨立许旌柏淑禹王惠王颖捷张洪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疾病
高龄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高龄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等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发病情况及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源性休克、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更高(P<0.05)、肾功能损伤更为严重(P<0.01)、既往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和脑卒中的比例更高(P均<0.05);糖尿病组心力衰竭(P<0.01)、肺部感染(P<0.05)、心源性休克(P<0.05)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高龄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肾功能损伤加重,心力衰竭、血脂异常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更需加强综合治疗。
柏淑禹张洪杨立王颖捷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充血性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医院感染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血流感染患者64例,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39.1%)及2型糖尿病(32.8%)为主;原发血流感染53例,占82.8%;继发性血流感染11例,占17.2%;原发感染病灶以呼吸道、泌尿道和肝胆系统为主。1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20.3%。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脉置管或输液港≥7d(OR-49.51)、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药物≥3d(OR-13.63)是老年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4例患者中,共检出66株病原菌。G+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最常见(18.2%);G-菌以埃希菌属(18.2%)和克雷伯菌属(15.2%)多见,二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为54.5%。结论血流感染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预后。减少侵袭性操作、积极防治肿瘤、改善内环境、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降低老年病房血流感染发生率的主要措施。
柏淑禹张伟
关键词:血流感染
IL-18、Fas和TNF-α在DMN诱导小鼠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凋亡,如同炎症和坏死,是多种类型肝损伤中的重要表现,但其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观察DMN诱导小鼠实验性肝损伤过程中肝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血清IL-18、肝脏FasmRNA、TNF-αm...
柏淑禹
关键词:DMNFAS炎症
文献传递
老年血流感染患者血清HMGB1、PCT表达变化及预后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7-01—2019-03确诊的22例老年院内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感染确诊时病情的轻重,分为休克组(9例)和非休克组(13例),选取同期21例非感染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患者治疗7 d、28 d预后,分别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各组患者入选24 h内、确诊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HMGB1和PC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血流感染患者血清HMGB1水平在血流感染确诊后第1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的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因子水平随着疗程推进大致呈降低趋势。HMGB1、PCT水平在休克组和非休克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时的HMGB1、PCT水平在7 d恶化组和好转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14 d时的HMGB1、PCT水平在28 d恶化组和好转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及PCT的水平测定,均有利于评估老年血流感染的病情程度及预后。但HMGB1水平变化与老年血流感染病情的远期预后关联尚不明确。
柏淑禹杨立苏爱梅杨帆祁慧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降钙素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