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洋

作品数:74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6篇肝移植
  • 24篇儿童
  • 15篇细胞
  • 11篇术后
  • 11篇排斥
  • 11篇小肠移植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干细胞
  • 11篇充质干细胞
  • 10篇预后
  • 10篇排斥反应
  • 10篇骨髓间充质
  • 10篇骨髓间充质干...
  • 9篇基因
  • 8篇血红素加氧酶
  • 8篇血红素加氧酶...
  • 8篇活体
  • 8篇儿童肝移植
  • 6篇移植术
  • 6篇移植术后

机构

  • 61篇天津市第一中...
  • 20篇天津医科大学...
  • 1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南阳市第一人...
  • 1篇天津市职业病...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74篇杨洋
  • 36篇高伟
  • 30篇董冲
  • 27篇孙超
  • 25篇沈中阳
  • 25篇郑卫萍
  • 25篇覃虹
  • 24篇王凯
  • 24篇韩潮
  • 20篇宋红丽
  • 19篇张复波
  • 10篇尹明丽
  • 9篇张威
  • 9篇孟醒初
  • 7篇刘涛
  • 6篇拱忠影
  • 6篇汪志云
  • 5篇马楠
  • 4篇杨柳
  • 4篇史源

传媒

  • 19篇中华器官移植...
  • 11篇实用器官移植...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10篇2021
  • 9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米呋定与乙肝疫苗预防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乙肝病毒感染效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拉米呋定与乙肝疫苗方案预防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效果。方法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13年5月—2019年6月251例接受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采用预防方案的不同分为拉米呋定组和乙肝疫苗组,对两组患儿的新发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拉米呋定组45例和乙肝疫苗组206例,两组在供受者的临床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的新发乙肝病毒感染例数分别为5例(11.1%)和10例(4.9%),发生率无显著统计意义(P=0.075),停用拉米呋定与新发乙肝存在关系。结论单用拉米呋定和乙肝疫苗均是有效预防HBcAb阳性供肝术后新发乙肝的方案,停用拉米呋定会增加新发乙肝的风险。
董冲孙超孟醒初陈静王凯覃虹郑卫萍杨洋韩潮张复波徐敏曹顺琪高伟
关键词:儿童肝移植乙肝病毒感染拉米呋定
特异性致敏效应细胞对体外HBV复制影响的研究
<正>目的探讨转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在体外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1.实验对象选择HBV全基因转基因C57 BL/6J小鼠;细胞株HepG2.2.15细胞。2.实验分组...
宋红丽沈中阳郑卫萍刘涛吴本娟杨洋
文献传递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不同年龄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评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396例肝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分布:0~1岁282例(0~1岁组),1~6岁92例(1~6岁组),>6岁22例(>6岁组)。根据6个月内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急性排斥组(n=71)和非排斥组(n=325)。比较不同年龄急性排斥组和非排斥组患儿术后早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的差异,绘制轮廓图并对两组连续测量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术后早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确定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临界值。结果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7.93%(71/396)。在0~1岁儿童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早期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而其他年龄段的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P>0.05);术后1~7 d急性排斥组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连续变化值显著高于非排斥组(F=25.380,P<0.001);在0~1岁儿童肝移植受者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ROC曲线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0.668~0.817),灵敏度为63%,特异度为73%,临界值为3.23%,阳性预测值为31.18%(29/93),阴性预测值为91.05%(173/190)。结论在接受肝移植的儿童受者中,术后早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对于0~1岁儿童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早期风险筛查指标。
魏新哲孙超董冲王凯郑卫萍张复波韩潮覃虹杨洋张国锋徐敏焦利俊高伟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排斥嗜酸细胞
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对劈离式肝移植儿童受者早期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graft recipient weight ratio,GRWR)对不同年龄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术后1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行首次劈离式肝移植术的年龄在12岁以内1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年龄将所有受者分为L组(年龄≤18个月,123例)和H组(18个月<年龄≤12岁,65例)。绘制GRWR预测H组和L组受者存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GRWR的截断值并根据该值大小进行分组。所有受者随访至术后12个月、死亡或再移植。比较受者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主要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术后早期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根据确定的GRWR值(3.1%)将L组受者分为L-L组(GRWR≤3.1%,36例)和L-H组(GRWR>3.1%,87例),将H组受者分为H-L(GRWR≤3.1%,55例)组和H-H组(GRWR>3.1%,10例)。受者和移植物的术后1年存活率分别为92.6%(174/188)和91.0(171/188)。L组受者和移植物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94.3%(116/123)和92.7(114/123)。L-L组术后1年存活率为88.9%(32/36),较L-H组的96.6%(84/87)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L-L组移植物1年存活率为83.3%(30/36),较L-H组的96.6%(84/8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L-L组和L-H组受者术中冷缺血时间分别为479.0(194.0,593.0)min和204.0(122.0,495.0)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L-L组和L-H组受者术后肝动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3.9%(5/36)和2.3%(2/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H组受者1年存活率为89.2%(58/65),移植物1年存活率为87.7%(57/65)。H-L组和H-H组受者术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L组受者术后1年存活率为92.7%(51/55),较H-H组70%(7/1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H组移植物1年存活率为90.9%(50/
李林潇董冲孙超王凯杨洋王振魏新哲崔甘霖李维涵高伟
关键词: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年龄
儿童肝移植术后撤除免疫抑制剂对患儿免疫耐受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儿童肝移植术后停用免疫抑制的可行性,探究影响患儿免疫耐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手术且术后进行免疫抑制剂撤除的14例患儿资料。其中,男8例,女6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32±4.65)kg/m^(2);受者移植时患儿年龄范围为0.58~0.71岁,中位年龄为0.58岁;纳入研究时患儿年龄范围为2.65~4.52岁,中位年龄为3.75岁;移植术后至纳入研究时间间隔为(3.08±1.10)年。供者中,男6例,女8例,供者年龄为(22.84±13.93)岁。14例患儿的移植病因均为胆道闭锁,10例为活体肝移植,4例为尸体肝移植。参与撤除免疫抑制剂临床研究的患儿中,4例为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 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而撤除免疫抑制剂。所有患儿移植术后进行免疫治疗,>6岁的患儿采用激素+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方案,≤6岁的患儿采用激素+FK506二联用药方案。14例患儿中,10例按撤除方案撤除免疫抑制剂,4例PTLD患儿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症状单独进行免疫抑制减停治疗。所有患儿定期检测肝功能,并于纳入研究时、纳入研究1年和2年时进行程序性肝活检,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并通过Banff标准和Ishak评分系统评估患儿肝脏急性排斥反应和纤维化程度。结果14例患儿中5例成功停用免疫抑制剂,实现免疫耐受;9例患儿免疫不耐受,其中3例在随访过程中肝功能正常,程序性活检时肝脏病理结果考虑为排斥反应;其余6例在随访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此6例患儿恢复免疫抑制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免疫不耐受的患儿相比,免疫耐受的患儿在移植时年龄较小,移植时的中位年龄为0.58岁,范围为0.50~0.58岁,免疫不耐受的患儿移植时的中位年龄为0.67岁,范围为0.58~2.04岁,差异具有统计
张智鑫郑卫萍董冲孙超陈静王凯覃虹韩潮杨洋高伟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抑制剂免疫耐受排斥反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节CD4+Th细胞分化改善大鼠肝移植预后的实验研究
杨洋宋红丽高伟沈中阳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减轻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建立稳定的、可重复性强的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杨洋
关键词: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
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门静脉狭窄(PV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VS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儿童LDLT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LDLT术后发生PV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儿童LDLT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LDLT术后发生PVS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429例LDLT病例中,LDLT术后PVS总体发生率为6.8%(29/429),首次发生PVS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7 d^14个月)。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39)、术中门脉多次吻合(P=0.000)、置入间置血管(P=0.003)及术中门脉血栓形成(P=0.000)与LDLT术后PVS的发生相关。通过多变量分析显示:受者性别(P=0.019)、术中门脉血栓形成(P=0.000)是引起LDLT术后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患儿、术中门脉血栓形成是儿童LDLT术后发生PVS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受者在术后随访复查中,尤须重视PVS的筛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降低受者因PVS导致移植失败的风险。
徐敏孟醒初孙超董冲王凯覃虹韩潮郑卫萍张复波杨洋曹顺琪李豪豪高伟
关键词:肝移植儿童门静脉狭窄
WSES/GAIS/SIS-E/WSIS/AAST制定的《腹腔感染患者全球临床路径》解读被引量:1
2023年
腹腔感染(IAI)是常见的外科急症,也是全球医院急诊外科非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IAI的管理原则包括早期诊断、充分的感染源控制、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以及利用重症监护资源迅速稳定患者生理状态,并结合最适的外科干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全球外科感染联盟(GAIS)、欧洲外科感染学会(SIS-E)、世界外科感染学会(WSIS)和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共同发布了一份国际多学会文件,为最常见的IAI建立循证临床路径,从而促进全球IAI患者的临床管理,形成IAI管理的全球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本文结合IAI国内外目前最新研究进展对该路径进行解读,以期国内医生根据实际临床情况优化诊疗,使患者最终获益。
郑飞波杨洋王奥李纪男崔云峰MASSIMO SARTELLI
关键词:腹腔感染腹膜炎脓毒症
胆道闭锁的治疗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进行性胆道系统炎症及胆道纤维化,最终导致肝内外BA并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新生儿罕见疾病[1]。BA的病因相当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率为1/19 000~1/5 000,BA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且具有种族差异[2-4]。
杨洋高伟
关键词:胆道闭锁梗阻性黄疸罕见疾病发病机制种族差异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