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欢

作品数:206 被引量:52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6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9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0篇细胞
  • 42篇免疫
  • 41篇无力
  • 39篇肌无力
  • 36篇重症肌无力
  • 21篇病理
  • 20篇实验性自身免...
  • 18篇免疫性
  • 17篇多发
  • 17篇多发性
  • 16篇肌病
  • 16篇脊髓炎
  • 15篇多发性硬化
  • 15篇受体
  • 13篇自身免疫
  • 12篇综合征
  • 11篇神经病
  • 10篇外周
  • 10篇外周血
  • 9篇血管

机构

  • 200篇中南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常德市第一人...
  • 4篇湖南中医药高...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湘潭职业技术...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永州职业技术...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05篇杨欢
  • 111篇肖波
  • 45篇李静
  • 35篇周文斌
  • 34篇张宁
  • 34篇梁静慧
  • 22篇毕方方
  • 20篇谢光洁
  • 20篇李秋香
  • 17篇胡波
  • 17篇吴志国
  • 17篇胡珏
  • 16篇杨晓苏
  • 15篇李艺
  • 12篇尹炜凡
  • 11篇田晓琳
  • 11篇张勇
  • 10篇曾秋明
  • 10篇段维维
  • 9篇阳柏凤

传媒

  • 19篇中华神经科杂...
  • 15篇中国神经免疫...
  • 1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0篇国际神经病学...
  • 9篇脑与神经疾病...
  • 9篇中风与神经疾...
  • 7篇中南大学学报...
  • 7篇第九次全国神...
  • 6篇临床神经病学...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5篇中国当代儿科...
  • 5篇国际免疫学杂...
  • 5篇神经损伤与功...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5篇2014
  • 18篇2013
  • 13篇2012
  • 13篇2011
  • 23篇2010
  • 21篇2009
  • 18篇2008
  • 5篇2007
  • 18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2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α146-162-iMDC对p21表达的调节在诱导EAMG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目的:本实验采用未成熟髓源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Tα146-162干预EAMG发病,检测p21mRNA在EAMG 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变化及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IgM、IgG及IgG2b的变化,以期阐明...
肖波段潇潇杨欢
文献传递
miR-155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miR-155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miR-155在重症肌无力发病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miR-155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检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GMG)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B细胞,以及DXM干预后miR-155的相对表达量。用MTT法检测B细胞的增殖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DXM和PBS干预组B细胞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ELISA检测两组细胞上清液中抗AChR-IgG及其亚型IgG1,IgG2,IgG3的水平。结果:GMG外周血B细胞中miR-155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DXM组B细胞中miR-155相对表达量低于PBS组;但两组之间B细胞的增殖及CD80和CD86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DXM组培养上清中抗AChR-IgG1的水平低于PBS组,而抗AChR-IgG及其亚型IgG2,IgG3的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miR-155高表达可能参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糖皮质激素抑制miR-155的表达,可能通过调节B细胞的抗体类别转换发挥其治疗作用。
陈晓莉陈毓茜王玉忠颜梅张俊美刘群杨欢李静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MIR-155地塞米松
中国人脑出血基因多态性的meta分析
谭贤佩杨杰杨欢刘运海李立郭利娜
重症肌无力患者FOXP3表达变化与体液免疫异常的相关性
2009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表达变化与体液免疫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41例MG患者和20名体检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补体调节因子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CD59)和衰变加速因子(DAF)的mRNA表达,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AChR-IgG)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1)MG患者组外周血FOXP3、CD59、DAF的mRNA表达及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BlyS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2)外周血FOXP3、BLyS、CD59、DAF的mRNA表达及血清TGF-β1水平,在眼肌型与全身型MG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1例MG患者中血清抗AChR-IgG阳性30例,眼肌型(18例)和全身型(12例)血清抗AChR-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G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表达与血清TGF-β1水平及CD59、DA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84,P<0.01;r=0.455,P<0.05;r=0.435,P<0.05),与BLyS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P<0.05);血清抗AChR-IgG抗体阳性患者中,抗AChR-IgG抗体水平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血清TGF-β1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77、r=-0.81,均P<0.01),而与BLyS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57,P<0.01),与CD59、DAF mRN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FOXP3 mRNA、TGF-β1低表达可能促进B细胞活化,进而通过增加AChR抗体产生及抑制补体调节蛋白活化促进体液免疫,在MG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杨欢肖波邓茂林赵海婷舒孔亮黄慧芬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转化生长因子Β1衰变加速因子
睡眠相关的面下颌肌阵挛3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报告3例睡眠相关的面下颌肌阵挛(SRFM),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利于其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RFM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发作性舌咬伤,醒后发现舌头红肿甚至伴有齿痕;脑电图均未发现癫痫波存在;均予以安定类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效果明显。结论:SRFM是一种不同于癫痫、磨牙症的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脑电图无癫痫波及安定治疗有效有助于SRFM的诊断及治疗,对疑似SRFM患者应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和视频监测以确诊。
阮春云陈锶李国良杨欢
关键词:舌咬伤癫痫磨牙
线粒体肌病合并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1例
2023年
线粒体肌病是一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或核DNA(nuclear DNA,nDNA)缺陷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的多系统疾病。线粒体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临床并未普及mtDNA和nDNA的检测,因此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并不少见。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CPEO)是线粒体肌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征为上睑下垂。本文报告1例38岁的线粒体肌病女性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的四肢麻木和无力,并伴有新发现的上睑下垂。实验室检查及头部MRI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肌肉和神经活检结果显示特征性破碎红色纤维(ragged red fibers,RRFs)和变性线粒体的大量聚集。MtDNA和nDNA检测证实γ-多聚酶(polymerase gamma,POLG)基因存在已知的突变c.2857C>T(p.R953C)和新的突变体c.2391G>C(p.M797I),故诊断考虑为线粒体肌病。临床医生应该注意长期原因不明的骨骼肌疾病和近期首发出现的上睑下垂。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基因检测在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中具有重要价值。
刘浩昆高明孙启英陈锶罗月贝杨欢李秋香李静杨光
关键词:线粒体肌病眼睑下垂线粒体DNA核DNA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症肌无力患者调节性T细胞与体液免疫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MG患者外周血FOXP3的表达变化与体液免疫异常的关系,深入探讨MG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41例MG患者和20名体检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BLyS、CD59和DAF mRNA的表达,...
杨欢肖波邓茂林赵海婷舒孔亮杨乐李艺邱文静
文献传递
致耐受树突状细胞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2009年
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l-DC)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特性。该文对Tol-DC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欧阳松综述杨欢审校
关键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调节性B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被引量:2
2012年
以往认为,B细胞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提呈抗原产生共刺激分子活化T细胞、并通过细胞因子发挥免疫作用。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B细胞对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有调节作用,这种B细胞被命名为调节性B细胞(Br)。Br通过分泌调节性的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影响B细胞和致病性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因而了解Br的生物学功能、活化机制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真杨欢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IL-10转化生长因子Β自身免疫性疾病
地塞米松对多发性硬化细胞因子的影响
2000年
目的: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由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而减少T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或增加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产生将会达到治疗MS的目的。通过计数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IL一10,检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地塞米松(Dex)影响下的IFN-γ和IL-10的分泌细胞水平。方法: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暴露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索抗原髓鞘碱性蛋白进行体外短时间培养,然后用Dex作对比试验,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IL-10和IFN-γ分泌细胞,同时检测其它神经病组(OND)及健康对照组。结果:显示MS患者IFN-γ分泌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Dex使MS患者IFN-γ分泌细胞减少,对IL-10分泌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MS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Dex能抑制MS Th1类细胞因子IFN-γ,恢复其两类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而对MS患者产生治疗作用。
朱世津周文斌汤新年杨欢肖波谢光洁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地塞米松干扰素IL-10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