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静慧

作品数:93 被引量:24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湖南省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病理
  • 15篇肌病
  • 12篇细胞
  • 10篇癫痫
  • 10篇脑脊液
  • 10篇活检
  • 9篇神经炎
  • 9篇癫痫大鼠
  • 9篇免疫
  • 9篇脑膜
  • 9篇肌萎缩
  • 8篇细胞学
  • 7篇海马
  • 7篇EAN
  • 6篇电图
  • 6篇实验性自身免...
  • 6篇肌萎缩症
  • 6篇病理研究
  • 5篇脂质沉积性肌...
  • 5篇实验性自身免...

机构

  • 90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桑植县人民医...

作者

  • 93篇梁静慧
  • 76篇肖波
  • 47篇张宁
  • 34篇杨欢
  • 19篇毕方方
  • 17篇杨晓苏
  • 17篇李秋香
  • 15篇刘运海
  • 14篇李刚
  • 12篇蔡艳
  • 12篇孙新刚
  • 11篇吴志国
  • 10篇李国良
  • 10篇谢光洁
  • 9篇胡珏
  • 7篇李静
  • 7篇周文斌
  • 6篇李庆华
  • 6篇张勇
  • 5篇朱丹彤

传媒

  • 12篇卒中与神经疾...
  • 8篇中风与神经疾...
  • 7篇中国神经免疫...
  • 7篇脑与神经疾病...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第七届全国脑...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4篇2010
  • 9篇2009
  • 1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 2篇1996
  • 3篇1994
  • 1篇1993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研究(附23例报告)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研究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急性复发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复发型AIDP)与慢性复发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复发型CIDP)的鉴别。方法:23例患者,复发型AIDP10例,复发型CIDP13例,分析比较二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程特点,腰穿脑脊液(CSF)检验,肌电图电生理检查,以及腓肠神经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二组病例首次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多见,复发均无诱因;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肌无力,末梢型感觉障碍;多数可见CSF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呈周围性神经源性损害。与复发型CIDP比较,复发型AIDP起病较快,临床发病期病程短,恢复较为完全,复发间距长,颅神经损害更为多见。腓肠神经病理示:复发型AIDP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复发型CIDP以脱髓鞘病变为主,施万细胞增生明显,可有洋葱头样改变。结论:复发型AIDP与复发型CIDP的临床与病理均有所不同,腓肠神经活检对复发性GB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杨晓苏宁景春肖波梁静慧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病理特点肌电图腓肠神经活检脑脊液检查
G蛋白偶联内向整流钾通道亚基2在红藻氨酸致癎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G蛋白偶联内向整流钾通道 (GIRK)亚基GIRK2mRNA和蛋白在红藻氨酸致大鼠海马表达的时空变化 ,探讨其在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红藻氨酸致颞叶癫大鼠模型 ,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齿状回 (DG)、CA1、CA3 区GIRK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GIRK2mRNA和蛋白在大鼠海马内分布广泛 ,表达丰富 ;大鼠腹腔注射红藻氨酸后 ,GIRK2mRNA在DG区表达逐渐增多 ,12h(实验组 0 4 2 36± 0 0 380 ,对照组 0 3396±0 0 343)、2 4h(实验组 0 4 2 5 3± 0 0 4 37,对照组 0 3173± 0 0 315 )达到高峰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此后逐渐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 ;30d又达到高峰 (P <0 0 1) ;致大鼠海马内GIRK2蛋白仅DG区在 30d时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GIRK2mRNA和蛋白在癫大鼠海马内表达增高 ,特别是在DG区 ,提示GIRK2增高是机体对神经元过度兴奋的代偿或适应性反应 ;其合成增加将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阻止海马内过度兴奋在DG→CA3 →CA1方向的扩散。
王煜肖波杨晓苏龙小艳李蜀渝李国良梁静慧
关键词:红藻氨酸海马癫痫
腓骨肌萎缩症的病理学特点和基因突变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对2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以及13例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周围髓鞘蛋白22基因重复突变患者中出现髓鞘脱失、增厚各4例,2例出现“洋葱球”样改变,无轴索变性;4例连接蛋白32基因突变患者出现髓鞘脱失3例,髓鞘增厚1例,无轴索变性;热休克蛋白22和热休克蛋白27基因突变各1例,均表现为轴索萎缩、缺失和再生。结论本组基因突变患者的病理活检结果与国外报道的腓骨肌萎缩症的病理特点不完全相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与病理表现一致,准确性高、损伤小,可早期诊断,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患者或高危亲属。
郭鹏唐北沙赵国华刘小民张付峰张如旭沈璐江泓梁静慧
关键词:病理学基因突变腓骨肌萎缩症基因突变病理学特点热休克蛋白27髓鞘脱失
儿童多发性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
2013年
特发性炎性肌病包括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包涵体肌炎(IBM)。PM是一组以获得性肌无力为特征的弥漫性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不伴有皮肤损害。表现为对称性的近端肌无力、血清肌酶升高、肌电图肌源性损害,病理骨骼肌慢性非感染性炎性改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曾秋明李秋香梁静慧张宁毕方方肖波杨欢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文献复习特发性炎性肌病近端肌无力包涵体肌炎肌源性损害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对 2 0例Ⅰ~Ⅲ型SMA患者及15名健康人进行SMN基因第 7、第 8号外显子的缺失检测。结果  7例Ⅰ型SMA患者的SMN基因第 7、第 8外显子全部缺失 ;Ⅱ型SMA患者 5例 ,其SMN基因第 7外显子全部缺失 ,第 8外显子有 4例缺失 ;而在 8例Ⅲ型患者中只有 1例检出第 7、第 8外显子缺失 ;所有健康人均无SMN基因第 7、第8外显子的缺失。结论 PCR RFLP技术可作为诊断Ⅰ、Ⅱ型SMA的有效手段 ,而Ⅲ型SMA患者的基因诊断尚需谨慎。
吴志国肖波杨晓苏张丽芳梁静慧
关键词:PCR-RFLP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癫痫大鼠海马SS、NPY中间神经元数目变化及轴突出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SS、NPY两种树突型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和自我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NeuN与SS/NPY...
易芳龙莉莉姜婷吴志国梁静慧肖波
文献传递
隐球菌性脑膜炎78例脑脊液细胞学改变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脑脊液标本细胞学检测资料,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方法:回顾性总结近6年(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CNM的一般资料、脑脊液诊断情况。 结果:共78...
易芳谭利民肖波杨欢梁静慧冯莉毕方方张宁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文献传递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CTGF和TGF-β1表达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旨在分析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骨骼肌标本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探讨DMD患者骨骼肌中CTGF、TGF-β1表达与确诊年...
张宁姚帅李馨歆李秋香梁静慧
文献传递
青年型单上肢远端肌萎缩症被引量:3
2002年
杨晓苏肖波张丽芳杨欢梁静慧
Bethlem肌病一家系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本文报道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Bethlem肌病家系共三代人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和遗传学特点。方法采集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分析肌肉病理改变及行基因测序,并从伴关节挛缩和关节过松的肌病两方面讨论其鉴别诊断思路。结果该家系主要临床表现为肘、腕、远端指间关节及跟腱挛缩,远端关节松弛,近端肌无力及皮肤症状,肌肉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肌营养不良改变。结论本研究总结Bethlem肌病病诊断要点,达到提高临床医师对Bethlem肌病这一罕见病认识的目的。
罗月贝李秋香梁静慧毕方方张宁杨欢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