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苏

作品数:371 被引量:1,18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4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9篇医药卫生
  • 31篇文化科学
  • 8篇政治法律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8篇头痛
  • 47篇偏头痛
  • 35篇基因
  • 29篇癫痫
  • 28篇肌萎缩
  • 25篇肌萎缩症
  • 23篇缺血
  • 22篇细胞
  • 21篇综合征
  • 20篇性肌萎缩
  • 20篇髓性
  • 20篇脑缺血
  • 20篇脊髓性
  • 20篇脊髓性肌萎缩
  • 20篇脊髓性肌萎缩...
  • 15篇蛋白
  • 15篇电图
  • 13篇灌注
  • 12篇再灌注
  • 10篇大学生

机构

  • 291篇中南大学
  • 43篇遵义医学院
  • 10篇湖南医科大学
  • 7篇中南大学湘雅...
  • 6篇湖南医科大学...
  • 5篇长治医学院附...
  • 3篇贵州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重庆市涪陵中...
  • 2篇长治医学院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湖南株洲市一...
  • 2篇遵义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51篇杨晓苏
  • 110篇肖波
  • 38篇杨期东
  • 25篇李国良
  • 22篇吴志国
  • 18篇李静
  • 18篇张丽芳
  • 17篇许宏伟
  • 17篇梁静慧
  • 16篇杨欢
  • 14篇唐北沙
  • 14篇许贤平
  • 13篇张宁
  • 12篇沈琴
  • 12篇谢光洁
  • 11篇龙小艳
  • 10篇吕冰清
  • 10篇严新翔
  • 9篇杨杰
  • 9篇刘卫平

传媒

  • 24篇中华神经科杂...
  • 2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6篇卒中与神经疾...
  • 14篇国际神经病学...
  • 13篇脑与神经疾病...
  • 13篇临床神经病学...
  • 10篇中华医学遗传...
  • 9篇中风与神经疾...
  • 8篇中国当代儿科...
  • 7篇中华内科杂志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7篇医学临床研究
  • 6篇中国疼痛医学...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神经免疫...
  • 5篇改革与开放
  • 5篇神经疾病与精...
  • 5篇中华神经医学...
  • 5篇第十二届全国...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5篇2015
  • 24篇2014
  • 30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19篇2010
  • 24篇2009
  • 34篇2008
  • 21篇2007
  • 19篇2006
  • 13篇2005
  • 28篇2004
  • 23篇2003
  • 20篇2002
3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研究(附23例报告)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研究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急性复发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复发型AIDP)与慢性复发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复发型CIDP)的鉴别。方法:23例患者,复发型AIDP10例,复发型CIDP13例,分析比较二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程特点,腰穿脑脊液(CSF)检验,肌电图电生理检查,以及腓肠神经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二组病例首次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多见,复发均无诱因;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肌无力,末梢型感觉障碍;多数可见CSF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呈周围性神经源性损害。与复发型CIDP比较,复发型AIDP起病较快,临床发病期病程短,恢复较为完全,复发间距长,颅神经损害更为多见。腓肠神经病理示:复发型AIDP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复发型CIDP以脱髓鞘病变为主,施万细胞增生明显,可有洋葱头样改变。结论:复发型AIDP与复发型CIDP的临床与病理均有所不同,腓肠神经活检对复发性GB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杨晓苏宁景春肖波梁静慧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病理特点肌电图腓肠神经活检脑脊液检查
BDNF在偏头痛大鼠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BDNF及其信号通路上TrkB受体、下游信号分子ERK、p-CREB在偏头痛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后者依照Tassorelli法建立硝酸甘油实验性偏头痛...
邓惠慧郭久晴杨晓苏李芳杨玲彭暮云
G蛋白偶联内向整流钾通道亚基2在红藻氨酸致癎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G蛋白偶联内向整流钾通道 (GIRK)亚基GIRK2mRNA和蛋白在红藻氨酸致大鼠海马表达的时空变化 ,探讨其在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红藻氨酸致颞叶癫大鼠模型 ,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齿状回 (DG)、CA1、CA3 区GIRK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GIRK2mRNA和蛋白在大鼠海马内分布广泛 ,表达丰富 ;大鼠腹腔注射红藻氨酸后 ,GIRK2mRNA在DG区表达逐渐增多 ,12h(实验组 0 4 2 36± 0 0 380 ,对照组 0 3396±0 0 343)、2 4h(实验组 0 4 2 5 3± 0 0 4 37,对照组 0 3173± 0 0 315 )达到高峰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此后逐渐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 ;30d又达到高峰 (P <0 0 1) ;致大鼠海马内GIRK2蛋白仅DG区在 30d时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GIRK2mRNA和蛋白在癫大鼠海马内表达增高 ,特别是在DG区 ,提示GIRK2增高是机体对神经元过度兴奋的代偿或适应性反应 ;其合成增加将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阻止海马内过度兴奋在DG→CA3 →CA1方向的扩散。
王煜肖波杨晓苏龙小艳李蜀渝李国良梁静慧
关键词:红藻氨酸海马癫痫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对 2 0例Ⅰ~Ⅲ型SMA患者及15名健康人进行SMN基因第 7、第 8号外显子的缺失检测。结果  7例Ⅰ型SMA患者的SMN基因第 7、第 8外显子全部缺失 ;Ⅱ型SMA患者 5例 ,其SMN基因第 7外显子全部缺失 ,第 8外显子有 4例缺失 ;而在 8例Ⅲ型患者中只有 1例检出第 7、第 8外显子缺失 ;所有健康人均无SMN基因第 7、第8外显子的缺失。结论 PCR RFLP技术可作为诊断Ⅰ、Ⅱ型SMA的有效手段 ,而Ⅲ型SMA患者的基因诊断尚需谨慎。
吴志国肖波杨晓苏张丽芳梁静慧
关键词:PCR-RFLP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女贞养阴颗粒对美多巴为主抗震颤麻痹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观察并评价女贞养阴颗粒对美多巴、安坦治疗震颤麻痹的增效与减毒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对因服美多巴、安坦疗效衰减或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的震颤麻痹患者30例加服中药女贞养阴颗粒治疗,并与对照组(加服安慰剂)30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6.7%,证候总进步率分别为90.0%和56.7%,减毒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4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同时表明,女贞养阴颗粒对美多巴、安坦在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有明显治疗作用。结论:初步认为女贞养阴颗粒对美多巴、安坦治疗震颤麻痹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
胡学军杨晓苏杨旭光周东阳谭光波伍大华阳立
关键词:美多巴震颤麻痹增效减毒作用
SF-36中文版对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中文版对122例偏头痛患者和112例健康对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分,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偏头痛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偏头痛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偏头痛患者生理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有头痛频率、头痛程度、学历,心理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有头痛程度、头痛频率、病程、学历。结论: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偏低,通过控制其影响因素如头痛频率、程度等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许贤平杨晓苏杨期东张长应
关键词:偏头痛SF-36
慢性每日头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慢性每日头痛(CDH)是临床常见的频繁发作的慢性头痛。CDH根据初始头痛类型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偏头痛、慢性紧张性头痛、新发每日持续头痛和持续性偏侧头痛。CDH多由发作性头痛转化而来,肥胖、基线头痛频率、精神共患疾病等均是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原发性CDH的发病机制与三叉神经感觉神经元敏感化有关。鉴于CDH给患者带来持久的痛苦,其防治十分重要。对于CDH的治疗,除了药物外,还应预防危险因素,杜绝药物过量,并注重生活习惯和心理卫生的改善。本文就CD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乌欣蔚杨晓苏
关键词:慢性每日头痛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五个基本原则
1996年
本文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任务、目标及教育对象的特点走出发,论述了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五个基本原则:引导原则、多层次原则、平等原则、系统性原则及科学性原则。指出,这五个基本原则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真正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贴近实际、循序渐进;心灵沟通、情感交融;整体一致、关系协调;学科建设、规范系统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保证。必须重视对它的理论探索与实际应用。
杨晓苏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高校
小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SK3在大鼠偏头痛模型中的表达变化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SK3与大鼠偏头痛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寻找新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56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8),模型组(n=16),氟桂利嗪组(n= 16),卡马西平组(n=16...
杨晓苏陶然
文献传递
肌电图在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发生多发性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附1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重症监护病人发生多发性神经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床旁肌电图检查,观察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H反射及F波。结果神经电图,针极肌电图检测显示,有轴索及髓鞘纤维变性损害。表现为纤颤,正相电位。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F波、H波潜伏期延长。结论针极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获得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分布范围的完整性,对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羊毅杨晓苏艾宇航
关键词:重症监护多发性神经病肌电图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