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庆

作品数:223 被引量:1,590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3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2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5篇肿瘤
  • 72篇腹腔
  • 72篇腹腔镜
  • 48篇肾癌
  • 47篇手术
  • 44篇肾肿瘤
  • 43篇切除
  • 38篇切除术
  • 38篇细胞
  • 26篇单孔
  • 24篇肾部分切除
  • 24篇肾部分切除术
  • 24篇分切
  • 24篇部分切除
  • 24篇部分切除术
  • 22篇膀胱
  • 21篇单孔腹腔镜
  • 20篇尿管
  • 19篇输尿管
  • 14篇基因

机构

  • 223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解放军第40...
  • 2篇解放军188...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武警河南总队...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印第安纳大学
  • 1篇吴江市第一人...

作者

  • 223篇杨庆
  • 162篇孙颖浩
  • 162篇王林辉
  • 84篇刘冰
  • 61篇杨波
  • 48篇肖成武
  • 44篇叶华茂
  • 43篇吴震杰
  • 42篇许传亮
  • 28篇陈伟
  • 27篇王志向
  • 25篇徐斌
  • 20篇鲍一
  • 19篇汪洋
  • 18篇卫立辛
  • 17篇肖亮
  • 17篇高旭
  • 14篇盛夏
  • 13篇吴孟超
  • 12篇吕晨

传媒

  • 5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6篇中华泌尿外科...
  • 20篇CUA201...
  • 16篇临床泌尿外科...
  • 7篇肿瘤学杂志
  • 7篇上海医学
  • 5篇第五届全军器...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腔镜泌尿...
  • 3篇2012上海...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 2篇营养学报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13篇2016
  • 11篇2015
  • 22篇2014
  • 10篇2013
  • 15篇2012
  • 19篇2011
  • 11篇2010
  • 15篇2009
  • 14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14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癌根治术中切除肾上腺的适应证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行肾癌根治术时切除肾上腺的适应证。方法:对484例患者行肾癌根治术中,213例同时切除同侧肾上腺,2例切除对侧肾上腺,1例切除双侧肾上腺;270例保留同侧肾上腺。结果:216例切除肾上腺经病理检查,11例(5.1%)发现有肾上腺转移,4例肾上腺良性病变。11例转移病例中8例术前CT(MRI)提示有肾上腺转移,肾上腺转移患者的肿瘤直径均值>8cm;1例为T1期肿瘤,6例为T3期肿瘤,4例为T4期肿瘤。268例保留肾上腺组中,1例于术后14个月发现同侧肾上腺肿瘤转移,1例于术后28个月发现双侧肾上腺转移。结论:CT是肾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重要影像诊断方法;保留同侧肾上腺手术仅在肿瘤局限于肾内且直径≤4cm才是安全的;怀疑对侧肾上腺有肿块时,均应手术探查。孤立的肾上腺转移,是肾上腺转移瘤切除术的适应证。
王梁王林辉杨波杨庆苏明肖成武虞力航孙颖浩
关键词:肾肿瘤肾上腺转移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修饰的小鼠肺癌疫苗的制备及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以小鼠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MIP-1α)体外感染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LLC),观察其体内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成为肺癌疫苗的可能性。方法AdmMIP-1α体外感染LLC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检测感染率。连续14 d隔天进行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的体外生长曲线。取3×106修饰后的LLC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4周后在MIP-1α瘤苗组未荷瘤小鼠原接种部位的对侧再接种1×106野生型LLC或小鼠淋巴瘤细胞株(EL4)细胞。观察肿瘤体积。结果AdmMIP-1α能有效感染靶细胞LLC细胞,感染后LLC细胞的体外生长无明显改变。修饰后LLC细胞的体内成瘤性下降;4周后再接种LLC细胞,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而再接种的EL4细胞呈渐进性生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表达MIP-1α基因的LLC细胞的体内成瘤性下降,并且能激发特异性免疫保护反应,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肺癌疫苗。
才志刚张绍明吴胜勇肖海波杨庆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肺癌肿瘤疫苗腺病毒载体
腹腔镜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T_2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放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T2期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同期138例肾癌患者分别行腹腔镜或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组63例,开放手术组7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时间为90~385 min,平均(213±61.6)min;开放手术时间为55~320min,平均(173±52.3)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为30~1 600 ml,平均(220±291.8)ml;开放手术组术中失血量为50~1 400 ml,平均(319±244.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经腹腹腔镜组术后1~4 d进食,平均(2.4±0.82)d;经后腹膜腹腔镜组为术后2~5 d进食,平均(3.1±1.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腹腹腔镜组术后住院4~15 d,平均(7.3±2.50)d;经后腹膜腹腔镜组术后住院6~15 d,平均(9.3±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有出血少、术后进食早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手术相近,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T2期肾癌安全可行。
王林辉徐遵礼刘冰杨庆吴震杰陈伟盛海波孙颖浩
关键词:肾肿瘤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肾脏疾病的初步体会被引量:33
2009年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肾脏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应用Triport单孔多通道平台完成无功能肾切除1例、肾盂旁囊肿1例和单纯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1例。在脐上缘切开2cm,开放切开法直接进入腹腔.置入Triport。使用5mm一体式腹腔镜、可弯抓钳、可弯分离钳和传统腹腔镜器械完成操作。使用血管直线切割器离断肾蒂。无功能肾脏标本装袋后由切口取出,不留置引流管。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增加另外工作通道。其中肾切除术耗时85min,出血50ml;肾盂旁囊肿去顶术耗时110min,出血30ml;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平均耗时35(25-5)min。术后平均住院2.8(2~5)d,术后均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肾脏疾病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效果满意,在适应可弯器械后手术难度明显减低。
孙颖浩王林辉杨波许传亮肖亮刘冰杨庆徐斌王辉清
关键词:腹腔镜单孔肾疾病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适应证选择及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4例,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43例。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收集两组术前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适应证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主要影响因素进行11配对后,收集纳入患者各项术中、术后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各术前参数中,只有肾肿瘤DAP评分是选择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独立预测因子(β=1.987,P=0.022,95%CI:1.34~39.79)。按DAP评分配对后,两组各纳入19例患者,除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外,两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均平稳。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1例因术中出血,经输血并中转开放手术完成;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术后禁食天数、术后住院期间最高一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9.5±49.6)min和(212.9±57.1)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7.0±5.3)min和(34.2±7.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平均随访(5.6±2.2)个月和(6.6±2.6)个月,仅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组出现1例肿瘤复发;末次随访eGFR平均下降百分比分别为(12±8)%和(1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具备丰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经验的医生而言,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学习曲线短,早期即可完成传统腹腔镜手术难以完成的高难度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且具有手术安全性高�
王林辉叶华茂吴震杰李明敏徐斌刘冰侯炯杨庆肖亮孙丹萍程欣孙颖浩
关键词:肾肿瘤达芬奇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
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孙颖浩许传亮高小峰高旭王林辉杨庆杨波
一、简要技术说明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开放手术及体外震波碎石为其传统治疗手段。与之相比,近年来兴起的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具有损伤小、疗程短、碎石率较高等特点,但对于部分病人仍存在进镜困难、结石残留、输尿管软镜易...
关键词: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
经腹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与标准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经腹单孔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标准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对照分析,评价其临床优势。方法:对经腹单孔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13例和标准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水平,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标准腹腔镜手术组长(148.5:112.9 min,P=0.032),但在术后疼痛评分(2.3:3.7,P=0.001)、术后需阿片类镇痛药人数比例(30.8%:73.1%,P=0.011)、术后进食时间(21.6:26.0 h,P=0.002)、皮肤切口长度(2.3:5.9 cm,P<0.001)及满意度方面(9.5:9.1,P=0.042),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均优于标准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第1年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且无药物无法控制的症状。结论:经腹单孔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安全、可行、有效、且与标准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相比,尽管手术时间略长,但具有患者术后疼痛轻,镇痛药物需要量少,肠道通气快,皮肤切口小及满意度高的优点。
刘冰王林辉纪家涛王富博吴震杰宋尚卿肖成武李耀明杨庆孙颖浩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手术肾上腺切除术
移植肾的各项血流参数在预测移植肾长期存活中的价值
移植肾的存活有很多因素,但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移植物的远期存活,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可以提供移植肾脏的形状、大小、皮髓质情况,特别是可以提供移植肾脏的血流情况,本文主要目的是评价移植肾彩超的血流参数在移植物的远期...
王林辉肖成武杨庆
关键词:移植肾血流参数彩色多普勒超声
文献传递
超早期肾动脉阻断技术在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比较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不同的肾动脉阻断技术,评价超早期肾动脉阻断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由我院泌尿外科同一手术组共完成64例T1N0M0~T2N0M0期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其中按标准方式分离并阻断肾动脉者33例(A组),经Treitz韧带(左侧)或经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右侧)超早期阻断肾动脉者31例(B组),两组患者间临床基本参数(年龄、性别构成、体质指数、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侧别、肿瘤最大径、术前TNM分期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1例患者因肾周广泛粘连,分离过程中因出血较多转开放,其余患者均成功实施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两组患者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TNM分期、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理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T2期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结论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采用超早期肾动脉阻断技术是安全可行的,既遵循了无瘤原则又能减少T2期肾癌术中出血,且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肾癌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
王林辉盛海波刘冰杨庆彭永涵吴震杰陈伟徐遵礼孙颖浩
关键词:肾肿瘤肾动脉肾癌根治术安全性
原发性肝癌细针活检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皮肝穿刺细针活检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5例直径1.2~3cm的HCC进行了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PEIT治疗前及PEIT治疗后1周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活检,所得微量肝癌组织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病理学检查。3例正常肝脏组织及5例肝硬变组织作为对照研究。结果:PEIT治疗前,病理学检查诊断率为80%(20/25),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4%(21/25);PEIT治疗后1周,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3例端粒酶活性阳性(12%),其中1例经手术治疗后临床治愈,2例未手术治疗者1年内复发。其余22例端粒酶转阴的患者1年内未复发。3例正常肝脏组织及5例肝硬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均阴性。结论:经皮肝穿刺活检微量肝脏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可应用于小肝癌的辅助诊断,在原发性肝癌PEIT治疗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范瑞芳卫立辛王维锋尤天庚杨家和杨庆贾凤岐江小玲郭亚军吴孟超
关键词:肝细胞癌活组织检查端粒酶无水酒精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