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德

作品数:16 被引量:11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医药卫生
  • 4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心理
  • 5篇大学生
  • 4篇心理健康
  • 3篇教育
  • 2篇大五人格
  • 1篇大学生就业
  • 1篇大学生就业素...
  • 1篇大学生心理
  • 1篇大学生心理健...
  • 1篇大学生心理健...
  • 1篇独立学院大学...
  • 1篇多层线性模型
  • 1篇心理健康教育
  • 1篇心理评估
  • 1篇心理危机
  • 1篇信效度
  • 1篇信效度检验
  • 1篇学生就业
  • 1篇学生心理
  • 1篇学生心理健康

机构

  • 13篇广西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3篇李金德
  • 2篇刘惠珍
  • 1篇欧贤才
  • 1篇闭乐华
  • 1篇叶琳
  • 1篇项俊华

传媒

  • 2篇广西教育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广西青年干部...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求知导刊
  • 1篇社会工作与管...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理与教育元分析中相关系数的合并被引量:4
2015年
国内对效应量r的合并与分析缺乏系统性的介绍,加上没有简便的统计软件,使该领域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效应量r的元分析一般有5个步骤:指标的获得、效应量的合并、异质性分析、发表偏倚分析和异质性原因探索。前4步可通过EXCEL完成,最后一步可通过HLM和SPSS完成。
李金德
关键词:相关系数多层线性模型
中国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影响两者关系的调节变量。方法运用M eta分析对23篇研究包括10130名被试进行分析,使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做问卷调查。结果①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效果量(r=-0.14^-0.21),除与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外,95%置信区间都不包括0;自责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效果量(r=0.28~0.40),除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外,95%置信区间都不包括0;求助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效果量(r=-0.06^-0.12),除与强迫因子外,95%置信区间都包括0;幻想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效果量(r=0.22~0.30),除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95%置信区间都不包括0;退避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效果量(r=0.18~0.25),95%置信区间都不包括0;合理化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效果量(r=0.23~0.28),除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95%置信区间都不包括0;②调节变量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主要在下面几个相关系数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即解决问题与敌对、解决问题与偏执、自责与人际关系敏感、退避与强迫、退避与人际关系敏感、退避与偏执、退避与精神病性;地域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不起调节作用。结论①中国大学生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和求助)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大;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自责、幻想和退避)和混合型应对方式(合理化)对心理健康的阻碍作用中等且较稳定;②不同类型大学生和不同地域大学生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关系上的差异不大。
李金德刘惠珍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META分析
中国贫困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的元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索中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法:采用元分析方法研究2000年至2013年间139篇采用SCL-90测量中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结果:(1)贫困和普通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差异的效应量d在0.26~0.46间,95%的置信区间都不包括0;(2)男女贫困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差异的效应量的绝对值d在0.01~0.21间,其中躯体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95%的置信区间包括0,其他因子不包括0;(3)城乡贫困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差异的效应量的绝对值d在0.004~0.11间,除偏执因子其他因子效应量95%置信区间都包括0;(4)经济区域与焦虑和精神病性的性别差异效应量d有显著正相关(r=-0.34、0.42),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的城乡差异效应量d有显著负相关(r=--0.56~0.74).结论:(1)贫困和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不大;(2)男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3)城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4)经济区域是影响男女、城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重要因素.
李金德
关键词:心理健康SCL-90
基于微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初步构思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基于微课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翻转课堂模式的初步框架,提出整个框架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教师准备微课等学习资源,学生要自主完成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监督和评价;课中主要包括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成果展示和总结反思等环节;课后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拓展性阅读材料。
李金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元分析在心理与教育学中的应用
2019年
元分析(Meta-analysis,简称MA)是指以综合已有的研究为目的,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元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献搜集与编码、合并效应量、异质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等。效应量的合并是元分析的核心步骤,心理与教育学研究中的元分析常用的效应量是d和r。相对于传统文献综述方法,元分析更为精确、客观和深入。当然,元分析也有其缺陷,元分析中文献的搜集耗时耗力,其研究质量常常受限于原始研究的质量。尽管如此,元分析作为一种量化的文献综述方法,它比传统综述更为科学,因此值得心理与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大力推广与应用。
李金德
关键词:发表偏倚
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TIPI-C)的信效度检验被引量:51
2013年
目的研究TIPI-C的信效度。方法共1130名被试参加了研究。结果 TIPI-C的5个分量表E、A、C、ES和O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7、0.60、0.64、0.62和0.64,2个月后重测信度分别为0.68、0.51、0.41、0.64和0.77;TIPI-C各个量表与NEO-FFI各个量表的效标效度分别为0.54、0.44、0.65、0.58和0.44,自评TIPI-C和他评TIPI-C的各个量表的相容效度为0.39、0.40、0.32、0.33和0.35。结论 TIPI-C可作为测量大五人格的可靠和有效的工具。
李金德
关键词:大五人格心理评估
不同群体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态度差异——基于一项多元评价主体的调查
2013年
通过对用人单位、大学生员工、大学毕业生以及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态度差异的调查发现,这四个群体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态度存在多方面的不对称:用人单位更重视工作态度、领悟力等软素质,而毕业生则更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家庭背景等硬素质;相对于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校教师都不够重视领悟力、可塑性、社交礼仪、面试表现、性格等素质。只有缩小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素质供求差异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途径。
欧贤才李金德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生求职心理就业素质就业能力
一例因人际关系问题引发心理危机的干预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大学生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使自己陷入了心理危机的境地,本报告通过对一例因人际关系问题引发心理危机的案例的研究,以期望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解决心理危机的相关问题有所启发。求助者因受到较为紧张的人际交往环境的不良影响,产生了自杀的念头。SCL-90测量显示其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和偏执因子高于常模。通过及时对求助者进行危机干预,有效的避免了求助者情况的进一步恶化。目前求助者已在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李金德
人格G因素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近10年中国大五人格的研究数据(K=14,N=8715)对五项人格因素间的相关做元分析后,以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人格G因素存在性。结果表明:人格二因素模型(宜人性、尽责性和情绪稳定性属于Alpha,外向性和开放性属于Beta)和高阶模型(在二因素模型的基础上让Alpha和Beta隶属于一个高阶因子GFP)要稍微优于单纯的一因素模型(五个人格因子直接隶属于一个高阶因子GFP)。结论:人格G因素存在于中国近10年的大五人格研究中。
李金德
关键词:大五人格验证性因素分析
广西壮族与汉族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差异性研究
2019年
本文论述广西壮族与汉族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差异,抽取108名被试者采用自编社会融入调查问卷进行测试,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以及路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壮族和汉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感的差异,结果表明壮族和汉族流动儿童的经济融入、心理融入和身份融入状况良好;壮族和汉族流动儿童主要在经济融入方面存在差异;壮族和汉族流动儿童的人际融入指标低于其他融入指标;壮族和汉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顺序分别为经济融入、人际融入、心理融入、身份认同。
李金德闭乐华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融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