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刺
  • 2篇捻转
  • 2篇捻转手法
  • 2篇足三里
  • 2篇胃运动
  • 1篇大疱
  • 1篇大疱性
  • 1篇大疱性类天疱...
  • 1篇电信息
  • 1篇电针
  • 1篇电针疗法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性
  • 1篇针刺手法
  • 1篇针刺效应
  • 1篇针刺治疗
  • 1篇针疗
  • 1篇针疗法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天疱疮

机构

  • 6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高...
  • 1篇天津市西青医...

作者

  • 6篇李翠艳
  • 5篇郭义
  • 4篇刘阳阳
  • 3篇胡书香
  • 2篇陈泽林
  • 2篇史丽萍
  • 1篇章越
  • 1篇苏冬冬
  • 1篇谷巍
  • 1篇卢文辉
  • 1篇金晓仙
  • 1篇刘婷
  • 1篇洪寿海
  • 1篇白杨
  • 1篇周涛
  • 1篇李志军
  • 1篇陈莉
  • 1篇陈雷
  • 1篇高丽丽
  • 1篇唐文超

传媒

  • 2篇四川中医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频率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60次·min^(-1)针刺组和120次·min^(-1)针刺组。体积分数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球囊于胃窦部,分别用60次·min^(-1)、120次·min^(-1)两种频率的均匀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使用Biopac生理记录仪记录针前、行针时、留针时和出针后的胃运动,对胃运动频率、波幅进行提取分析。结果:60次·min^(-1)捻转手法抑制大鼠胃运动,120次·min^(-1)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呈现促进趋势,出针后抑制或促进胃运动作用逐渐减弱。结论: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对健康大鼠胃运动作用效果不同。
胡书香李翠艳刘阳阳郭义陈泽林
关键词:捻转手法足三里胃运动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夹脊刺并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夹脊刺并电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28天)后,两组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组治疗痉挛性瘫痪,缓解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优于康复治疗组。
谷巍李翠艳金晓仙刘泰
关键词:夹脊穴电针疗法痉挛性偏瘫
不同频率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影响的分析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60次/min针刺组和120次/min针刺组。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球囊于胃窦部,分别用60、120次/min两种频率的均匀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使用Biopac生理记录仪记录针前、行针时、留针时和出针后的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信号,对胃运动频率、波幅和迷走神经放电频率进行提取分析。结果:针刺正常大鼠足三里后,60次/min捻转手法对正常大鼠胃运动波幅、频率呈现抑制作用,120次/min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波幅呈现促进趋势;行针及出针5 min、15 min时,捻转60次/min组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减少,针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对健康大鼠胃运动和胃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频率作用效果有差异。
胡书香李翠艳李强刘阳阳郭义陈泽林
关键词:捻转手法足三里迷走神经传入纤维胃运动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肺感染1例被引量:1
2012年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临床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病情严重者控制病情所需糖皮质激素量要大[1]。虽然使用激素可以缓解病情,但减药或停药后往往容易复发。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肺感染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李翠艳陈莉郭义史丽萍李志军王东强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大疱性类天疱疮肺感染
针刺手法效应规律及神经电信息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然而其作用规律、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郭义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江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围绕针刺手法作用规律及神经电信息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构建了常见针刺手法的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解析了针刺手法操作过程,实现了针刺手法的科学表征;揭示了基于神经电信息的针刺手法部分作用规律;刻画了针刺手法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明确不同针刺手法诱发神经电信息编码存在差异,是针刺手法效应差异的机制之一。研究成果为针刺手法的科学性奠定了提供了实验依据,对针刺手法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刘阳阳郭义郭义王江郭永明邓斌韩春晓杨华元王舒郭杨唐文超周涛王舒郑则宝王超周涛洪寿海郑则宝陈雷王然芸洪寿海卢文辉章越李晓梅贾飞苏冬冬刘婷白杨高丽丽胡书香李翠艳
关键词:针刺手法非线性动力学针刺效应数学模型
红茴香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红茴香(IlliciumhenryiDiels)又名红毒茴,系木兰科八角属植物,为中国所特有,生于海拔300~2200m的丘陵或山地沟谷、溪边湿润常绿阔叶林中或林缘,主产于陕西、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其叶和果含有芳香油,可作香料,亦可药用,具有行气止呕、健胃之功效,可治胃寒呕吐;其根及根皮可入药,性温,味辛,有毒,
李翠艳刘阳阳史丽萍郭义
关键词:红茴香中药学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