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前珍

作品数:6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衢州第二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文化科学
  • 9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教学
  • 12篇语文
  • 8篇小说
  • 5篇艺术
  • 5篇文本
  • 5篇小人
  • 5篇小人物
  • 4篇虚构
  • 4篇虚构艺术
  • 4篇文教
  • 4篇《骑桶者》
  • 3篇学语
  • 3篇散文
  • 3篇中学语文
  • 3篇作文
  • 3篇教育
  • 3篇可读性
  • 3篇课堂
  • 3篇教学设计
  • 3篇高考

机构

  • 44篇衢州市第二中...
  • 9篇衢州第二中学
  • 6篇浙江省衢州第...
  • 1篇浙江衢州二中

作者

  • 60篇朱前珍
  • 1篇胡颖
  • 1篇章浙中

传媒

  • 8篇中学语文教学...
  • 7篇读写月报
  • 6篇语文学习
  • 5篇读写月报(高...
  • 5篇语文教学研究
  • 4篇中学语文(教...
  • 3篇中学语文园地...
  • 3篇中学语文
  • 2篇语文建设
  • 2篇语文教学通讯...
  • 2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课外生活
  • 1篇语文教学之友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语文月刊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师道(人文)
  • 1篇素质教育大参...
  • 1篇现代语文(中...
  • 1篇现代教学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骑桶”之匠心独运——《骑桶者》虚构艺术的解析
2012年
卡夫卡的《骑桶者》讲述了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在天寒地冻、走投无路之时骑着煤桶去讨煤,却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轻轻地扇到了冰山区域.隔绝于人世的故事。小说的神来之笔就在于讨煤的方式——骑桶。为何要骑着桶去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从三个方面解读“骑桶”这一虚构的情节的意义。
朱前珍
关键词:《骑桶者》虚构艺术小人物
古代学子怎样和时间赛跑
2022年
还记得《囊萤夜读》里那个勤奋的少年吗?晋朝人车胤好学不倦,但家境贫寒,连灯油都买不起,他最大的痛苦是一到晚上就不能继续学习了。一个夏日夜晚,萤火虫低飞于他家庭院,点点光亮给了他启发。他用白绢做成袋子,然后捕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入袋中,就成了一盏“灯”。靠着这个“发明”,他开启了夜以继日的学习模式,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朱前珍肖东原(图)
关键词:萤火虫赛跑
最是无边“风”与“月”——从《赤壁赋》看苏轼的精神救赎被引量:4
2019年
《赤壁赋》是苏轼完成自我精神救赎的一个重要篇章,离开官场,走向自然;摆脱抑郁,走向豁达。全文扣住"风""月"两个意象,先写"风清月白"的游赏之乐,再道"风悲月明"的怨慕之叹,最后有了"风清月隐"的至理之悟。正是在这无边的"风月"中,苏轼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找到了自我精神的救赎之路。
朱前珍
关键词:精神救赎
拨云见日巧立'纲'--也谈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散文教学中如何“驱散”而“聚神”呢?结合散文教学实践,作者总结出一种名之为“纲举目张”的教学法, 删繁就简的“举纲”教学尤其适用于两类散文:一类是篇幅较长的散文,另一类是深奥难懂的哲理性的散文。在哲理性散文的学习中,同...
朱前珍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文献传递
采撷 汲取 捕捉——三招锻造作文的感悟力
2011年
发现日落时很关,不需要非见到太阳不可,看一小方天就足够了。
朱前珍
关键词:感悟力汲取作文锻造
透过“浅貌”悟“深衷”——例谈阅读文本到课堂文本的转换
2019年
我们所谓的阅读文本,是指教学场之外的文本。我们对此类文本的解读,常常是随性的,是个体的,是静态的,是感性的。而阅读文本一旦进入到教学场,就必须转变为课堂文本。
朱前珍
关键词:阅读文本教学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被引量:4
2005年
章浙中朱前珍
关键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语文小说
预测 发现 臧否——三步开启《乡土中国》沉浸式阅读教学
2023年
《乡土中国》沉浸式阅读教学主要有“预测”“发现”“臧否”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预测”,是为进入阅读的沉浸状态做准备,通过书名、章节名、篇目名可以预测全书的主体内容、作品纲要,进而把握整本书要义,《乡土中国》全书十四个篇名构成了全书的纲要;第二环节“发现”,是要在阅读中发现能支撑观点的重要概念,发现自己意料之外的观点,要咀嚼新颖、深刻、生动的语句,还要善于在阅读中质疑,在质疑中发现;第三个环节“臧否”,沉浸于文本,但不能囿于文本,因此学生还要学会在解读中臧否,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三步,我们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开启《乡土中国》沉浸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独立思考、阅读理解、审美鉴赏”等语文关键能力。
朱前珍
心照不宣的双赢——《陈情表》意趣别探
2011年
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被传颂了近两千年的文字。《古文观止》中称之为“至性之文,悲恻动人”。南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也说过很有影响力的话来推崇此文:“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宋人真德秀在评《陈情表》时也说:“按令伯之表,反复谆笃,出于真诚。至今读之,犹足使人感动,况当时之君乎!”
朱前珍
关键词:《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意趣《古文观止》《出师表》诸葛孔明
“宽大”之风入“钱眼”——读林语堂《动人的北平》
2019年
人们似乎有这样的一种共识:林语堂的散文不太讲究整体构思,也不太理睬章法。但如果深入分析,注意捕捉作者的灵感和思绪,也还是可以把握其中妙处的。灵感来时,作者下笔如飞,不假思索,无暇斟字酌句,痛快淋漓之初,不成熟的观点和表达有之,算是白璧有微瑕,但林语堂追求的写作境界,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却也是值得我们思索的。所以,读他的文章要有海中拾贝的心境,如此,觅得沧海遗珠也不为难事。
朱前珍
关键词:灵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