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国坚

作品数:78 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3篇干细胞
  • 31篇细胞
  • 23篇间充质干细胞
  • 23篇充质干细胞
  • 18篇骨髓间充质
  • 17篇骨髓间充质干...
  • 12篇抗体
  • 11篇壳聚糖
  • 11篇骨髓
  • 10篇软骨
  • 10篇缺损
  • 10篇克隆
  • 10篇间充质
  • 8篇单克隆
  • 8篇单克隆抗体
  • 7篇基因
  • 7篇病毒
  • 6篇细胞移植
  • 6篇蚕丝
  • 5篇软骨缺损

机构

  • 78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临床检...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78篇房国坚
  • 49篇杨亚冬
  • 49篇张文元
  • 23篇陈勇
  • 14篇蒋玉燕
  • 13篇毕忆群
  • 13篇边敏章
  • 10篇张科技
  • 9篇贺晨
  • 7篇蒋建国
  • 7篇倪崖
  • 7篇李坤
  • 7篇李颖
  • 6篇唐靓
  • 5篇王晗
  • 5篇洪艳
  • 5篇陆明旸
  • 5篇李跃中
  • 4篇谭卓
  • 4篇黄云坚

传媒

  • 14篇中国卫生检验...
  • 10篇浙江省医学科...
  • 10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现代医药卫生
  • 4篇浙江实用医学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科技通报
  • 2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第二届中国医...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4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及其变化特点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进行检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次数、克隆纯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08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完成。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克隆化:将铺满培养瓶底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D-Hanks液小心的洗1次,加入0.25%胰蛋白酶消化约4min,弃消化液,加LG-DMEM培养液收集细胞,1000r/min,离心10min,然后用LG-DMEM培养液充分混匀沉淀细胞。细胞计数后以10倍递减稀释至细胞密度为103个/mL。取0.1mL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加入10mL培养液,使最终细胞密度为10个/mL。将细胞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置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每天观察克隆细胞的增殖生长状况。待克隆细胞生长至60%~80%融合时,逐步扩大培养,在液氮冻存保种的同时进行细胞连续传代。将体外普通法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5代、第7代、第13代、第16代、第21代、第22代及克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第5代、第15代、第26代均标记上CD14-FITC及CD44-PE,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阴性率及阳性率。结果:①普通法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代的CD44表达呈阳性,且随着培养代次的增加,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增强,到P16代以后又呈下降趋势;各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14出现了微弱阳性,但随着培养代次增加,其阳性率呈下降趋势。②克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CD44呈现阳性,表达在80%以上,至P26代时CD44表达下降到70.49%;其CD14基本呈阴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CD44呈阳性表达,CD14呈阴性表达。随着传代代数增加CD14阴性符合率逐渐提高,CD44阳性表达率也提高。普通法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克隆纯化的骨髓间充�
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陈勇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学抗原抗原CD44抗原
壳聚糖生物流体敷料膜细胞毒性研究
2005年
壳聚糖为天然的海洋生物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应用前景十分看好的生物材料。近年来我们采用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研究的新型生物功能敷料(下称流体膜),不但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而且又有止血、促上皮细胞生长及加速创面愈合等多种生物活性,为使临床应用更具安全性,特对其细胞毒性进行试验。
蒋玉燕房国坚毕忆群蒋建国
关键词:生物流体敷料膜细胞毒性研究壳聚糖生物活性材料体外抗菌活性创面愈合
壳聚糖-丝素复合支架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壳聚糖-丝素复合支架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冻干法制备壳聚糖-丝素共混多孔支架,其孔径在100μm~160μm之间,孔隙率为84.2%。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复合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BMSCs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基质形成以及细胞与支架结合的情况,计算细胞黏附率。并于培养2 d、4 d、6 d、8 d、10 d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情况。以不加支架只接种细胞为对照组。结果:BM-SCs在壳聚糖-丝素支架上培养24 h时的黏附率达94.3%,表明具有良好的黏附作用。MTT法检测结果表明BMSCs在壳聚糖-丝素支架上能良好地生长、增殖,细胞生长曲线相似于对照组。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相对增殖率在86.1%~98.2%之间。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BMSCs在壳聚糖-丝素支架上能良好地生长、增殖及分泌基质,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结论:壳聚糖-丝素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壳聚糖-丝素复合支架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张文元杨亚冬房国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相容性
壳聚糖-丝素支架材料的细胞毒性检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对壳聚糖-丝素(chitosan-silk fibroin)共混多孔支架体外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探讨壳聚糖-丝素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情况,为该材料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壳聚糖-丝素共混多孔支架,并制备该支架材料的浸提液。通过MTT法检测25%、50%、100%浓度的壳聚糖-丝素浸提液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细胞毒性作用,以第1,3,5,7天为检测时间点,观察细胞生长状况,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并对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分级。以正常培养基为阴性对照组,含0.64%苯酚的培养液为阳性对照组。结果:BMSCs在不同浓度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中生长均好,细胞呈长梭形等形态,细胞形态饱满有光泽,MTT法结果表明同一时间点各浓度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各浓度浸提液对BMSCs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均在95%以上,毒性分级为0级或1级,基本上无毒性。结论:壳聚糖-丝素多孔支架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基本上无细胞毒性,符合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试验的安全标准,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张文元杨亚冬房国坚
关键词:壳聚糖丝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毒性试验MTT法
快速检测尿液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抗体的垂直流免疫印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免疫化学和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婴儿、采血困难和不愿采血者快速检测尿液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抗体的垂直流免疫印迹法。本发明是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电转,将HIV-1抗...
倪崖谭卓黄云坚李坤房国坚李忠辉
文献传递
HIV-1VN Jurkat细胞株HIV-1病毒分泌动力学及培养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HIV-1VN Jurkat细胞株HIV-1病毒分泌动力学及新生小牛血清对细胞生长及病毒产量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HIV-1VN Jurkat细胞分泌病毒的滴度、细胞活力指数、活细胞密度、病毒比分泌速率和细胞比生长速率进行观察来评价其动力学;通过对抗原纯度的变化来说明不同浓度的新生小牛血清对分泌的病毒质量的影响。结果:HIV-1VN Jurkat细胞分泌病毒的滴度与细胞活力指数、活细胞密度呈现正相关性;病毒滴度、病毒比分泌速率与细胞比生长速率不相关,随着小牛血清浓度的增加,抗原纯度有下降趋势。结论:细胞生长对数期几乎同步出现病毒分泌对数期,小牛血清浓度为9%~12%的培养基是最佳的培养条件。
倪崖谭卓黄云坚房国坚李坤沈小琴周富英
关键词:JURKAT细胞株小牛血清
负载TGF-β_1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制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观察将其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s,以抗兔CD14、CD44等单抗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MSCs表面抗原鉴定,获得纯化的MSCs。采用乳化交联法获得包裹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将该微球负载在冷冻干燥获得的壳聚糖-丝素支架上。将培养的MSCs种植到支架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处。移植空白支架的为实验对照组,移植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为实验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检测的MSCs细胞表面标记情况,微球的形态,支架与细胞共培养后电镜下情况,支架移植后的兔关节修复情况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流式检测MSCs第4代及第9代细胞的CD14及CD44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发现两代MSCs CD14表达基本呈阴性,CD44表达呈阳性,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扫描电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基本呈球形,表面光滑,直径约为1μm,大小较均一,分散度好。细胞在壳聚糖-丝素三维支架上生长状态良好,电镜观察,可见支架孔隙内有细胞黏附生长。移植治疗后发现实验组修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个月实验组已经有较硬的类软骨组织填充修复,切片显示有软骨细胞规则排列,甲苯胺蓝染色为阳性,而对照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切片显示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修复,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甲苯胺蓝染色阴性或弱阳性。结论负载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后移植治疗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
关键词:软骨
几丁聚糖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特别是用于保健食品、外用医用敷料等方面具有抗突变生物学效能的几丁聚糖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几丁聚糖纳米混悬剂包含纳米化的几丁聚糖、溶剂及土温-80稳定剂等。本发明是依据脱乙酰度和...
蒋玉燕房国坚毕忆群洪艳蒋建国陈勇
文献传递
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1998年
本文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的甲胎蛋白(AFP)抗原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系融合,获三株分泌抗人AFP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用ELISA阻断试验和夹心ELISA试验作特异性鉴定,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的众数为104条,三株细胞系McAb均属小鼠IgG1型。经体外连续传代3个月及冻存一年复苏后均能持续分泌抗AFP抗体。
边敏章房国坚
关键词:甲胎蛋白杂交瘤单克隆抗体
反义LeETR1转基因番茄的生殖发育毒性及外源基因转移试验
2008年
目的评价反义LeETR1转基因番茄(ETR1)向动物肠道菌群和子代动物转移外源基因的能力及对小鼠生殖发育的影响。方法SD大鼠和ICR小鼠连续饲喂ETR1、非转基因番茄(B1)和蒸馏水30 d后,分别进行大鼠盲肠菌群培养物的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及小鼠生殖毒性试验,提取耐药阳性菌、亲代和子代小鼠的基因组进行外源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结果肠道菌的耐药性和小鼠生殖发育情况无明显改变,在耐药菌和两代小鼠体内均未发现由受试物引入的外源基因。结论ETR1对小鼠无生殖毒性,其携带的外源基因不能向动物体细胞、肠道菌及子代动物转移。
卢觅佳李峰周国亮房国坚沈敏陈浩陈颖杨红忠宣尧仙
关键词:耐药性试验基因转移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