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元

作品数:115 被引量:303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2篇细胞
  • 41篇干细胞
  • 27篇间充质干细胞
  • 27篇充质干细胞
  • 21篇骨髓间充质
  • 20篇骨髓间充质干...
  • 13篇软骨
  • 13篇杆菌
  • 12篇缺损
  • 12篇骨髓
  • 11篇间充质
  • 10篇肠出血性
  • 10篇肠出血性大肠...
  • 10篇肠杆菌
  • 10篇出血性大肠杆...
  • 9篇肠出血
  • 8篇克隆
  • 7篇软骨缺损
  • 6篇毒性
  • 6篇细胞毒

机构

  • 115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作者

  • 115篇张文元
  • 94篇杨亚冬
  • 49篇房国坚
  • 27篇唐靓
  • 24篇陈勇
  • 20篇何浙生
  • 14篇罗涛
  • 13篇李跃中
  • 12篇张科技
  • 10篇李颖
  • 10篇贺晨
  • 8篇边敏章
  • 5篇王晗
  • 5篇王满琴
  • 5篇陆明旸
  • 4篇盛清
  • 3篇蒋玉燕
  • 2篇郑伟
  • 2篇刘放
  • 2篇傅婷

传媒

  • 17篇中国卫生检验...
  • 15篇浙江省医学科...
  • 13篇医学研究杂志
  • 12篇现代医药卫生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浙江实用医学
  • 5篇旅行医学科学
  • 3篇国外医学(流...
  • 3篇预防医学文献...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制冷技术
  • 1篇浙江肿瘤通讯

年份

  • 1篇2020
  • 9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14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成骨细胞表型的诱导分化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体外培养增殖的生长特征及体外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情况。方法 抽取兔髂骨及胫骨的骨髓液 ,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MSC ,用塑料培养板贴壁培养进一步纯化MSC ,并培养增殖。观察MSC的生长特征 ,测定其生长曲线及贴壁率。对第 2代MSC进行成骨矿化诱导 ,测定其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及成骨矿化情况。结果 MSC为贴壁生长 ,以均一的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 ,增殖能力强。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 ,MSC具有成骨能力 ,诱导后ALP活性明显提高 ,并且出现矿化结节。结论 获得的兔骨髓MSC生长增殖旺盛 ,分离培养MSC是可行的 ,且MSC具成骨分化潜能。
张文元杨亚冬贺晨房国坚陈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
中国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与检测技术新进展
【目的】分析中国各省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检测新技术。【方法】按照文献对各地4类食品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照GB4789对浙江省6年来保健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4类食...
唐靓李跃中徐水祥张文元刘放王茵
关键词: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食品安全
巢式PCR扩增性别决定基因序列检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组织来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关节软骨损伤处后,该处修复组织的细胞来源,以了解组织修复的过程。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完成。①实验材料: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清洁级,体质量约2kg,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②实验方法:利用兔性别决定基因序列设计两对PCR引物。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扩增。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暴露其膝关节软骨,用电钻钻孔造成膝关节软骨内侧直径4.5mm深3.5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达软骨下骨。一侧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海绵,另一侧仅植入胶原海绵。③实验评估:于术后1,2,3,4,5个月取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处组织提取总DNA,进行PCR扩增,鉴定移植物中是否存在性别决定基因,以明确细胞来源。结果:移植后1,2,3,4,5个月移植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胶原海绵的关节修复处组织提取的DNA,用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出一条约200bp大小的条带,大小与阳性对照一致;而另一侧仅移植胶原海绵的关节软骨修复处组织提取的DNA,用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后未发现有条带。PCR扩增阳性样本测序分析显示,每个样本碱基序列一致,与GenBank上性别决定区Y基因组gb|AY785433.1|比较,扩增的样本序列与标准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同源性达100%。结论:雌兔关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海绵复合物移植处的新生组织中含有雄性组织,提示新生软骨中有移植的雄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来的软骨细胞。
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沃恩康何卓晶洪艳陈勇
关键词:性别决定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软骨缺损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生长及冻存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建立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冻存的方法,以及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髂骨及胫骨的骨髓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出MSC,并增殖。观察MSC的生长特性,测定其贴壁率及第3、8、13、18代的生长曲线,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MSC在12.5%DMSO条件下经液氮或-60℃冻存复苏,测其成活率。结果:MSC为贴壁生长,以均一的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贴壁及增殖能力强,所测各代的生长曲线呈相似的S型,倍增时间约为35h。MSC需液氮保存,短期也可-60℃冰箱保存。结论:获得的兔MSC生长旺盛、增殖能力强,其分离、培养、纯化、增殖、冻存方法是可行的,可较长时间稳定地培养增殖、冻存,传代的MSC可保持其原代的生物学特性。MSC将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张文元杨亚冬房国坚边敏章陈勇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冻存技术冻存复苏液氮保存冰箱保存骨髓液
克隆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2006年
目的:建立克隆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系,为组织缺损修复研究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2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①取3个月龄新西兰白兔,无菌抽取骨髓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获得原代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培养,选择单细胞克隆增殖细胞,进行扩大培养和液氮冻存保种。②取对数生长期第2,15和32代克隆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其吸光值(A值),绘制生长曲线。③取第4和32代对数生长期骨髓基质干细胞,按常规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分析。④取第5代对数生长期骨髓基质干细胞,用成骨诱导试验进行体外分化潜能鉴定。⑤取第5代对数生长期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按常规方法测定最适细胞接种密度。结果:①克隆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系的建立结果:获得一株克隆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系,其细胞形态为均一的长梭形,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至32代,细胞仍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经-196℃冻存复苏后仍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②生长曲线:克隆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第2,15和32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增殖速度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③染色体分析:第4和32代克隆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染色体众数均为44条,结构未见异常。显示该细胞在体外经过32代培养,仍保持稳定的二倍体核型。④最适接种密度:第5代对数生长期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常规方法测定,以1×103/cm2的接种密度为最适接种密度。⑤体外分化潜能:第6代克隆化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向成骨细胞诱导条件下,4,8,12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75.41±13.17)比(239.38±7.33)nkat/L,(503.77±13.34)比(249.22±5.17)nkat/L,(605.95±10.84)比(298.73±8.17)nkat/L,P<0.01];茜素红染色显示有钙化结节形成,对照组为阴性。表明克隆化兔骨髓基质干
房国坚边敏章贺晨张文元杨亚冬陈勇
关键词:克隆细胞间质干细胞细胞系
用于组织工程的3D打印材料及生物可降解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组织工程的3D打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明胶、海藻酸钠溶解在水中,混匀成混合物;2)将混合物转移到灭菌容器内密封,采用60‑80℃中温间隔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3)将种子细胞加入到步骤2)中...
杨亚冬张文元罗涛杨耿
文献传递
自动化实验室报告在疾病监测及防止生物恐怖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报告疾病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启动公共卫生反应以进一步预防疾病及消除公共恐慌.突发性传染病及生物恐怖袭击的威胁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监测的要求,使得疾病监测朝着更加敏感、特异、快速的方向发展[1、2].
张文元杨亚冬何浙生
关键词:疾病监测生物恐怖电子数据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及其变化特点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进行检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次数、克隆纯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08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完成。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克隆化:将铺满培养瓶底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D-Hanks液小心的洗1次,加入0.25%胰蛋白酶消化约4min,弃消化液,加LG-DMEM培养液收集细胞,1000r/min,离心10min,然后用LG-DMEM培养液充分混匀沉淀细胞。细胞计数后以10倍递减稀释至细胞密度为103个/mL。取0.1mL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加入10mL培养液,使最终细胞密度为10个/mL。将细胞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置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每天观察克隆细胞的增殖生长状况。待克隆细胞生长至60%~80%融合时,逐步扩大培养,在液氮冻存保种的同时进行细胞连续传代。将体外普通法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5代、第7代、第13代、第16代、第21代、第22代及克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第5代、第15代、第26代均标记上CD14-FITC及CD44-PE,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阴性率及阳性率。结果:①普通法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代的CD44表达呈阳性,且随着培养代次的增加,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增强,到P16代以后又呈下降趋势;各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14出现了微弱阳性,但随着培养代次增加,其阳性率呈下降趋势。②克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CD44呈现阳性,表达在80%以上,至P26代时CD44表达下降到70.49%;其CD14基本呈阴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CD44呈阳性表达,CD14呈阴性表达。随着传代代数增加CD14阴性符合率逐渐提高,CD44阳性表达率也提高。普通法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克隆纯化的骨髓间充�
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陈勇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学抗原抗原CD44抗原
体外肿瘤模型在药敏试验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2019年
迄今为止,许多研究已经促成癌症研究方式从传统的二维(2D)培养系统向三维(3D)培养系统转变.研究人员认识到肿瘤不仅仅是肿瘤细胞增殖形成的肿块,还有处于动态变化的细胞外基质,以及基质、免疫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所组成的高度复杂的组织.而肿瘤模型的药敏试验在指导临床用药及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2D、3D肿瘤细胞培养模型的研究现状、3D生物打印肿瘤模型的进展,以及在药敏试验和抗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和展望.
徐怡朦杨亚冬杨耿宋勇飞张文元
关键词:药敏试验
壳聚糖-丝素复合支架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壳聚糖-丝素复合支架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冻干法制备壳聚糖-丝素共混多孔支架,其孔径在100μm~160μm之间,孔隙率为84.2%。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复合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BMSCs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基质形成以及细胞与支架结合的情况,计算细胞黏附率。并于培养2 d、4 d、6 d、8 d、10 d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情况。以不加支架只接种细胞为对照组。结果:BM-SCs在壳聚糖-丝素支架上培养24 h时的黏附率达94.3%,表明具有良好的黏附作用。MTT法检测结果表明BMSCs在壳聚糖-丝素支架上能良好地生长、增殖,细胞生长曲线相似于对照组。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相对增殖率在86.1%~98.2%之间。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BMSCs在壳聚糖-丝素支架上能良好地生长、增殖及分泌基质,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结论:壳聚糖-丝素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壳聚糖-丝素复合支架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张文元杨亚冬房国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相容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