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行
- 作品数:43 被引量:186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灵韵的发生:本雅明艺术理论新探被引量:5
- 2019年
- 学界以往对灵韵理论的研究多受制于本雅明的思考路径,也就是从灵韵消失的角度把握它,而较少过问灵韵是怎样发生的。灵韵是人在感知对象的刹那间产生的,而此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这说明万物都有灵韵潜质。作为人工物的艺术品的灵韵潜质来自艺术家的灵感,艺术家将灵感注入艺术品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和社会条件。灵韵的发生本质上是人同自身之本真性(亲自然性)的交流,机械复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这一交流,人类在生存压力下选择了暂时退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终究会获得应有的自由时间并释放自己的本真性,这会为灵韵再临人间创造合适的环境与社会条件,而从未中断的传统艺术所拥有的手工技艺则是灵韵艺术的底牌。
- 孟凡行
- 关键词:本雅明艺术人类学灵韵
- 生态博物馆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以梭戛生态博物馆为中心的讨论被引量:17
- 2017年
- 中国政府1996年在贵州六枝梭戛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在后工业文明的环境中诞生的,而梭戛生态博物馆则是在一个农业文明的环境中建立的,前者有当地居民较高的文化自觉做基础,后者则主要是在政府和学者的推动下进行的。先进的生态博物馆理念嵌入后进的生产形态和文化意识场域会发生什么变化?梭戛生态博物馆建立10年后,方李莉研究团队与苏东海先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一致肯定了当初在梭戛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探索意义。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落地尚存在较大的问题,它的出现非但没有对当地的文化起到理想的保护和传承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变迁。又过了10年,目前中国的文化保护事业和研究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展,但此文中的一些观点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孟凡行苏东海方李莉安丽哲
-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苗族文化文化变迁
- 遗产、疫情与虚拟世界:民族艺术的生态变革与认识论反思
- 2022年
- 非遗运动、新冠肺炎疫情和虚拟世界及其叠加效应给民族艺术的生态结构造成了很大影响。非遗运动引起民族艺术从文化向文明的“进化”,从小传统到大传统的跃升,以及去地方化和风格杂糅;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影响到民族艺术的分类和集体性向个体性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加速了虚拟世界的进程;虚拟世界可能会引发民族艺术的镜像化创作,也会诱导研究者沉迷于网络调查。前者导致民族艺术创作的异化,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田野调查的意义建构。人类学是为人的研究,理应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定位自己的目标。在人类价值世界遭受工具理性决定性入侵,面临精神数字化的当口,坚持具身性田野阵地,以艺术性民族志的方式挖掘经验智慧和生产意义,以此批判工具理性的侵略,守护人类自由精神家园,是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天职。
- 孟凡行
- 关键词:民族艺术
- 陇戛寨的民具
- 陇戛寨的民具既大量借鉴了周边文化的优秀成果,又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更多地存在于人与民具的关系当中。陇戛寨民具的产生是人的思想意识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充分互动的结果。时至今日,陇戛寨仍然大体保存着较为传统的民具结构。但是,...
- 孟凡行
- 关键词:文化变迁
- 文献传递
-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周边概念考释与核心概念建构
- 2024年
- 《贵州社会科学》2023年10期,12000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体现为“五大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其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 孟凡行
- 关键词:视觉形象民族和睦文化认同中华民族民族团结
-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共同体意识建构”笔谈被引量:29
- 2021年
- 【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推动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又发表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的讲话,他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 方李莉孟凡行孟凡行甘锋
-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共同体意识
- 物质关系和物质文化的四层结构被引量:2
- 2017年
- 在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或强调物质文化的本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或强调物质文化背后的"语法规则",或强调物质文化的传承……各有自己的学科追求和研究旨趣,各自展开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学发展出了以马塞尔·莫斯为代表的"总体呈现"理论,民俗学发展出了以迈克尔·欧文·琼斯为代表的"物质行为"理论。前者强调物的社会性,后者强调物的文化性、传承性和对人的关注。"物质关系"借鉴两理论的优长,视物为人类实践的中心环节,并将其置于由自然生态、物、人、社会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中讨论,以此展开人和文化的整体研究。而"物质文化的四层结构"则是在"物质关系"理念下,提出的作为物或物学研究之基础——物质文化民族(俗)志考察和撰写的基本框架。
- 孟凡行
- 关键词:物质文化
- 南京云锦当代传承困境与解决路径的理论探析被引量:5
- 2021年
- 南京云锦具有的实用功能、审美内涵、象征意义等多元综合价值是因传统社会的特定需要而形成的。进入当代,云锦所附带的神圣、权贵等象征意义失去了原有的社会生态,实用功能亦随之弱化,审美属性逐渐凸显,甚至成为云锦的主要特征。然而,唯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云锦传统的连续性和生命力的整体性,导致其在当代传承过程中矛盾重重。这是很多传统手工艺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依据传统手工艺要素特点营造审美空间,涵育新的人文生态,助使当代人获得连续、完整的审美经验,实现传统和当代的“连接”,在充盈当代人精神空间的同时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解决路径。
- 孟凡行康泽楠
- 关键词:南京云锦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经验审美空间人文生态
- 陕西省周至县圪塔头村调查与村志撰写——从物质生产生活及相关方面切入
- 本文主要研究陕西省周至县尚村镇圪塔头村的物质民俗,具体围绕村落的物质结构、村落物质生产民俗和物质生活民俗等方面进行研究。论文使用田野考察资料并辅以地方文献资料,描述村落的历史背景和村落结构、分析物质行为,对圪塔头村的物质...
- 孟凡行
- 关键词:物质民俗民俗文化
- 艺术人类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科发展新方向
- 艺术人类学作为一门源于西方的学科,进入中国不足30年,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但正如方李莉所指出的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必须要和社会发展同步一样,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行必要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20...
- 孟凡行
-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