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建兵

作品数:123 被引量:367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血管
  • 16篇上睑
  • 16篇皮肤
  • 16篇黄褐斑
  • 14篇愈合
  • 14篇上睑下垂
  • 14篇睑下垂
  • 14篇细胞
  • 13篇面部
  • 13篇畸形
  • 12篇激光
  • 11篇毛囊
  • 9篇色素性
  • 9篇素性
  • 9篇自体
  • 9篇美容
  • 9篇创面
  • 8篇色素性疾病
  • 8篇手术
  • 7篇色素

机构

  • 95篇广州军区广州...
  • 21篇广州军区总医...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鄂尔多斯市中...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广州华侨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123篇唐建兵
  • 92篇李勤
  • 64篇程飚
  • 50篇余文林
  • 26篇曾东
  • 22篇程飚
  • 22篇陈葵
  • 21篇吴燕虹
  • 17篇刘宏伟
  • 17篇柳大烈
  • 15篇廖元兴
  • 14篇张斌
  • 14篇杨光成
  • 11篇刘永波
  • 11篇苑凯华
  • 10篇吴燕虹
  • 9篇彭丽霞
  • 9篇齐向东
  • 9篇曾东
  • 8篇陈璧

传媒

  • 25篇中国美容医学
  • 13篇中国美容整形...
  • 6篇中华医学会整...
  • 5篇2010中华...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激光医学...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25篇2011
  • 31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色素细胞鉴定方法及非表皮来源黑色素细胞体外培养进展
2011年
正常黑色素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基底层,约占基底细胞的10%,另外,还存在于毛囊、眼球色素层、软脑膜等.表皮来源的黑色素细胞培养方法已经比较成熟[1],现就黑色素细胞的鉴定方法和非表皮来源黑色素细胞培养进展综述如下.
唐建兵李勤程飚柳大烈
关键词:黑色素细胞
黑素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进展及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黑素细胞(Melanocyte简称MC)来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在胚胎8~10周时逐渐迁移至皮肤,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可见于表皮、毛囊、真皮、眼、血管周围、外周神经及交感神经干、软脑膜、内耳、胆囊、卵巢等结构。通过黑素细胞(MC)的体外纯培养可以研究黄褐斑、白癜风、白发等色素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可以利用黑素细胞模型来筛选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和方法。
唐建兵程飚李勤柳大烈
关键词: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交感神经干血管周围外周神经细胞模型
雌激素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微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微小血管再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纯损伤组15只(A组),去卵巢组15只(B组)和假手术组10只(c组)。8周后,在背部制成全层全损皮肤创伤愈合模型,分别于伤后1、3、7、14和21d记录3组各个时间点伤腔容积,并在创缘取材。常规组织学观察皮肤愈合过程和微血管的数量,同时采用雌激素p受体(ER-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及周围细胞受体的染色。结果比较各个时间点的伤腔容积,单纯损伤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创面内肉芽组织形成量明显大于去卵巢组,组织学评分略高于去卵巢大鼠;而单纯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切除大鼠伤后各时间点,真皮内微小血管的数量较单纯损伤组减少,各组均于伤后7d,随着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目的增加,肉芽组织生长达到高峰。同时,各损伤组创基内微小血管周围均出现较为幼稚的细胞,其表面可以表达ER.B,但卵巢切除组(159.91±12.65)稍弱于单纯损伤组(189.36±2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去卵巢后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减慢与微血管形成有关,雌激素及其受体在该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新苏雅拉图陈小波程飚刘宏伟唐建兵余文林吴燕虹李勤
关键词:创面愈合微血管血管形成雌激素
湿热环境下高强度有氧训练诱发大量排汗对部分物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湿热环境下高强度有氧训练,引发大量排汗对人体部分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抽取广州某部战士56名,在9月、10月训练期间收集运动前后血液、尿液及运动中汗液,检测样本中钾、钠、氯、钙、磷、尿素氮、肌酐、尿酸的浓度变化.结果 运动发汗后,血液中钾(由3.85到4.10 mmol/L)、钠(由142.96 mmol/L到143.82 mmol/L)、肌酐(由61.25 μmol/L到67.65 μmoVL)、尿酸(由358.61 μmol/L到399.63 μmol/L)浓度升高、氯(由100.24 mmol/L到99.31 mmol/L)浓度下降;尿液中尿素氮(由244.52 mmol/L到214.93 mmol/L)、钙(由3.99 mmol/L到2.71 mmol/L)、钠(由197.00 mmol/L到139.96 mmol/L)、氯(由207.35 mmol/L到138.75 mmol/L)、尿酸(由2 608.15 μmol/L到2072.05 μmol/L)浓度降低,钾(由38.82 mmol/L到55.66 mmol/L)、磷(由9.97 mmol/L到12.62 mmol/L)浓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汗前后尿液中肌酐(P<0.01)、钙(P<0.05)浓度变化与汗液成分相关.结论 在湿热环境中,高强度有氧训练对循环系统中无机物和有机物成分的代谢产生影响,排汗可能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崔晓宣敏陈葵唐建兵程飚刘坚
关键词:湿热环境有氧训练
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术式选择与应用
目的:探讨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选择,提高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于中度上睑下垂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法矫正,对于重度上睑下垂采用额肌瓣悬吊矫正。结果:所有28例患者,共36眼,24例患者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满意,双侧基本对称,2...
唐建兵李勤程飚柳大烈杨华陈葵
关键词:上睑下垂提上睑肌额肌瓣悬吊术术式选择临床矫治
文献传递
下睑凹陷充填术
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治疗18例下睑部明显凹陷的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平均年龄22岁.其中有5例是经过常规眼袋方法治疗后改善不明显,2例在美容院行下睑部'眼袋修复素'注射后在我院取出.未经任何治疗的11例.本...
杨光成李勤唐建兵刘永波
关键词:美容外科
文献传递
自体脂肪填充结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老化42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注射填充结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选取面部凹陷伴皮肤老化患者42例,标记出面部凹陷区域,采用肿胀法抽吸腹部、大腿等部位的皮下脂肪,提纯吸出的脂肪后,自口角或耳垂下切口均匀注入面部凹陷区的皮下,每个凹陷区注射5~25 ml(平均-12 ml).3个月后,根据患者面部皮肤的性质和老化程度,选择不同的激光能量和点阵图形,行点阵激光磨削治疗.结果 42例患者中,除4例患者于首次注射后6~12个月行2次注射外,余者均注射1次;无感染、脂肪液化等发生.再经点阵激光治疗后,随访所有患者6~12个月,未出现永久性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并发症,面部老化症状改善明显.1次脂肪填充结合点阵激光治疗后,显效者32例,有效者10例.结论 自体脂肪注射填充结合点阵激光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面部的凹陷及皮肤老化,是一种实现面部年轻化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
唐建兵李勤程飚柳大烈蔡金辉余文林曾东
关键词:颗粒脂肪脂肪移植点阵激光面部凹陷皮肤老化
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救治技术的研究
程飚单桂秋刘宏伟彭艳孙同柱马静李升红宣敏唐建兵刘广亚廖选朱江婷项晓飞宣力新苏雅拉图
该成果发现:1.生长因子是调控修复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重要递质,其中原癌基因(c­fos、c­myc等)是重要靶蛋白,涉及的信号通道可能包括MAPKs和钙离子通道。2.神经-内分泌对皮肤损伤后...
关键词:
关键词:创面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在自体脂肪填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与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在自体脂肪填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选自2006年2月~2012年4月间5名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自体脂肪+PRP注射填充治疗的患者,其中双颞部凹陷自体脂肪...
朱江婷项晓飞唐建兵余丈林张斌彭丽霞曾东程飚李勤
文献传递
颌面部软组织肿物的介入栓塞与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与手术治疗在颌面部软组织肿物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采用介入栓塞与手术整复治疗的血管畸形、混合型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体表软组织肿物患者42例,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0例混合型血管瘤患者采用硬化治疗后,瘤体明显缩小、变硬;26例海绵状静脉畸形患者中,20例采用栓塞硬化治疗,6例采用栓塞硬化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有2例患者面部及咽后壁软组织肿物造影显示病变侵犯广泛,行栓塞硬化治疗2次,未行手术治疗;3例动静脉畸形及3例神经纤维瘤患者,采用栓塞硬化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瘤体萎缩变小,其中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手术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瘤体缩小或消失。结论介入栓塞与手术综合治疗是诊断和治疗颌面部软组织肿物安全有效的方法。
彭丽霞李勤程飚唐建兵余文林刘永波曾东王伟中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畸形介入栓塞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