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飚

作品数:297 被引量:1,716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8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2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8篇细胞
  • 65篇愈合
  • 61篇创面
  • 48篇瘢痕
  • 41篇皮肤
  • 41篇创面愈合
  • 37篇血管
  • 28篇纤维细胞
  • 27篇激光
  • 27篇成纤维细胞
  • 25篇增生
  • 24篇增生性瘢痕
  • 24篇创伤
  • 22篇干细胞
  • 21篇受体
  • 15篇生物学
  • 15篇缺损
  • 14篇蛋白
  • 14篇血管紧张
  • 14篇血管紧张素

机构

  • 162篇广州军区广州...
  • 41篇广州军区总医...
  • 40篇解放军总医院...
  • 3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5篇暨南大学附属...
  • 27篇第四军医大学...
  • 2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暨南大学
  • 8篇广州华侨医院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内蒙古医学院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成都医学院第...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鄂尔多斯市中...
  • 1篇广东商学院

作者

  • 297篇程飚
  • 100篇李勤
  • 88篇付小兵
  • 75篇余文林
  • 65篇刘宏伟
  • 64篇唐建兵
  • 45篇盛志勇
  • 32篇孙同柱
  • 25篇曾东
  • 25篇陈绍宗
  • 25篇陈葵
  • 23篇李学拥
  • 22篇李跃军
  • 22篇苑凯华
  • 19篇廖元兴
  • 19篇吴燕虹
  • 16篇柳大烈
  • 15篇吴燕虹
  • 14篇蔡金辉
  • 13篇肖丽玲

传媒

  • 49篇中国美容医学
  • 20篇中华实验外科...
  • 19篇中国美容整形...
  • 18篇感染.炎症....
  • 16篇中国修复重建...
  • 9篇中华创伤杂志
  • 9篇中国临床康复
  • 8篇中华整形外科...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中华烧伤杂志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创伤外科杂志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5篇中华老年多器...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广东医学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中国激光医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20篇2012
  • 26篇2011
  • 43篇2010
  • 23篇2009
  • 24篇2008
  • 17篇2007
  • 23篇2006
  • 10篇2005
  • 13篇2004
  • 14篇2003
  • 25篇2002
  • 13篇2001
  • 1篇2000
  • 7篇1999
  • 2篇1998
2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瘦素在创伤愈合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04年
创面愈合的研究涉及多种组织和细胞及多个系统,而这些系统所分泌的活性物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正成为近年该学科研究的新方向。瘦素作为多功能调节因子其在组织修复中的影响或许为创面愈合机制的阐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将当前瘦素可能参与的调节作用进行初步总结,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示。
程飚方利君付小兵盛志勇
关键词:伤口愈合瘦素
糖尿病微血管形成障碍所涉及的重要组织结构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关系被引量:9
2015年
微血管形成障碍是糖尿病一个重要的继发改变.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形成障碍,因而易出现慢性难愈性创面等诸多并发症.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生率的逐渐上升,微血管形成障碍引起的并发症亦不断增加,不仅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国家医疗开支带来了巨大负担.因此迫切需要探索糖尿病微血管形成障碍的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潘良利程飚
关键词:微血管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尿病慢性难愈性创面生活质量
2940nm铒点阵激光治疗亚洲人痤疮疤痕:初步研究
目的:被用来治疗痤疮疤痕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相当有限的疗效和副作用,限制它们的适度使用。本文评价在亚洲人皮肤中使用2940nm铒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疤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登记的是20名轻,中度痤疮疤痕志愿人员(Fitzp...
肖强苑凯华程飚余文林齐向东曾东张斌李勤
文献传递
阿片受体在皮肤中的分布及其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2012年
阿片受体最早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被发现的,学者关注它是因为其与阿片类药物结合后所表现出来的显著镇痛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阿片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外周各组织中也分布广泛;除了镇痛外,在心血管活动、呼吸生理、体温调节、皮肤炎症及创面愈合等方面都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其神经内分泌功能已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神经肽对皮肤的调控作用正逐步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其中阿片肽及其受体在皮肤生理病理、维护自身稳定以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更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项晓飞程飚刘宏伟
关键词:皮肤炎症阿片受体生物学作用神经内分泌功能镇痛效应体温调节
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深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被引量:2
2007年
血管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加的趋势。Mulliken和Glowacki根据血管病变的细胞动力学,结合物理检查和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但在我国基本沿用Virchow分类,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痛。
唐建兵李勤程飚杨光成陈葵王学艺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注射治疗平阳霉素超声引导软组织深部
阻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对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l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AngⅡ及ATlR影响创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给予ATlR阻断剂Losartan(每天20mg/kg),在创面形成后第3、5、7、9、11、13、15天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ATlR阻断剂Losartan对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爬行和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TIR阻断剂Losartan对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产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第5、7天分别为(63.55±2.57)%、(80.78±4.65)%。Losartan处理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第5、7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7.82±4.08)%、(65.05±9.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对照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22±0.15)mm、(1.93±0.17)mm,Losartan处理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0.75±0.16)mm、(1.49±0.1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7.15±0.42)mm2,Losartan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6.92±0.49)mm2、(4.91±0.35)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Losartan处理组创面局部EC.F、VEGF、bF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1R阻断剂抑制了创面的上皮化、肉芽组织的形成和创面局部生长因子的产生,因而延缓了创面愈合的速度。
李升红刘宏伟程飚徐媛肖静肖丽玲邵建立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创面愈合
细胞间信号转导与创面愈合被引量:13
2002年
程飚付小兵盛志勇
关键词:创面愈合生长因子介导
下颌缘全长截骨治疗单侧下颌骨过度发育
2009年
目的:探讨下颌缘全长截骨治疗单侧下颌骨过度发育的疗效。方法:因美容需要进行单侧下颌骨过度发育整形手术患者5例,术前根据头颅X线正侧位片、下颌全景牙片及下颌骨CT三维重建检查对患者的下颌骨形态进行分析,并征求患者需要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5例全部采用下颌缘全长截骨,3例同时行双侧下颌角区外板截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h左右,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经过6月~2年随防,所有患者面部轮廓改善明显,双侧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正常,疗效明显。结论:下颌缘全长截骨对单侧下颌骨过度发育有很好的疗效。
刘永波程飚彭丽霞唐建兵谭拯李佳辉
关键词:下颌骨过度发育截骨
进一步重视脂肪新功能对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付小兵程飚盛志勇
关键词:创面愈合脂肪组织间充质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v,Ang Ⅱ)Ⅰ型(angiotensin Ⅱ type 1,AT1)和Ⅱ型(angiotensin Ⅱ type2,AT2)受体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Ang Ⅱ受体的表达,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ngⅡ受体的表达,用^3H-TdR的掺入法检测AngⅡ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可见AT1和AT2受体表达,阳性染色信号较正常皮肤增强。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显示在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T1和AT2受体密度分别为(10.69±2.15)fmol/10^6个细胞,(4.9±1.05)fmol/10^6个细胞。RT-PCR结果显示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AT1和AT2受体。在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ng Ⅱ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3H—TdR的掺入率,AT1受体阻断剂Valsartan明显抑制Ang Ⅱ的这种促进作用,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明显增强AngⅡ的这种作用。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AT1和AT2受体,AngⅡ通过激活AT1和AT2受体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产生调节作用,AngⅡ产生异常和受体表达比例失衡可能导致瘢痕的过度增生和瘢痕疙瘩的形成。
刘宏伟程飚余文林孙瑞霞唐建兵付小兵
关键词:受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