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东

作品数:107 被引量:37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激光
  • 23篇皮肤
  • 16篇血管
  • 13篇疗效
  • 12篇畸形
  • 12篇激光治疗
  • 10篇生长因子Β
  • 10篇转化生长因子
  • 10篇转化生长因子...
  • 10篇面部
  • 10篇化生
  • 8篇斑痣
  • 7篇愈合
  • 7篇瘢痕
  • 7篇细胞
  • 7篇超声
  • 6篇注射
  • 6篇鲜红斑痣
  • 6篇红斑
  • 5篇信号

机构

  • 106篇广州军区广州...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303...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广州华侨医院
  • 1篇解放军187...
  • 1篇埃塞克斯大学

作者

  • 107篇曾东
  • 95篇余文林
  • 84篇李勤
  • 26篇苑凯华
  • 26篇唐建兵
  • 25篇程飚
  • 19篇熊杰
  • 16篇张斌
  • 15篇彭丽霞
  • 14篇肖强
  • 13篇吴燕虹
  • 10篇刘宏伟
  • 10篇曾海玲
  • 10篇孙瑞霞
  • 9篇程飚
  • 8篇刘永波
  • 8篇陈葵
  • 7篇廖元兴
  • 6篇齐向东
  • 6篇富娜

传媒

  • 27篇中国美容医学
  • 8篇中国美容整形...
  • 8篇中华医学会整...
  • 6篇第三届全国激...
  • 4篇中华医学美学...
  • 4篇2010中华...
  • 3篇中国激光医学...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应用激光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4篇2011
  • 17篇2010
  • 18篇2009
  • 11篇2008
  • 12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序列化治疗:附896例报告
目的探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余我科收治的896例血管瘤和各类血管畸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2例,女467例;年龄2周至60岁。针对病变类型、发生的部位、累及范围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
彭丽霞李勤程飚苑凯华唐建兵曾东余文林齐向东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畸形
文献传递
内眦开大术后即刻注射曲安奈德预防疤痕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内眦开大术后即刻,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预防内眦疤痕增生,观察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03月~2010年12月在经我科行内眦开大手术的患者78例,其中男性8例,女70例,年龄19~60岁,其中重度内眦赘皮19例,轻中...
熊杰谭拯彭丽霞李勤曾东余文林
文献传递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序列化治疗:附896例报告
目的:探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余我科收治的896例血管瘤和各类血管畸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2例,女467例;年龄2周至60岁。针对病变类型、发生的部位、累及范围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治...
彭丽霞李勤程飚苑凯华唐建兵曾东余文林齐向东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畸形
文献传递
黄褐斑病损的组织学特征及角蛋白10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黄褐斑皮肤的组织学改变及角蛋白10(CK10)的表达情况。方法:取黄褐斑患者睑袋术后外眦多余皮肤,行石蜡切片的HE染色、Fontana-Masson染色和CK10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此处皮肤的病理学改变和CK10的分布情况。结果:黄褐斑皮损处表皮变薄,基底层细胞周围可见明显色素颗粒,基底上层、毛囊上段、真皮层也有色素颗粒分布,真皮胶原紊乱、断裂,皮肤附属器数量较少。CK10主要分布在表皮的基底上层和皮脂腺细胞的胞浆和腺泡的外层。结论:黄褐斑病损皮肤各层黑色素含量增多,皮肤组织结构多有老化表现。CK10在基底上层表达增强,其表达增强可能与表皮细胞过度分化、皮肤老化有关。
唐建兵程飚张伟李勤柳大烈余文林曾东廖元兴
关键词:黄褐斑色素性疾病角蛋白10皮肤老化
羟基磷灰石义眼胎二期植入64例
2002年
目的:利用羟基磷灰石义眼胎二期植入治疗眼球缺如患者,重建眼外形。方法:采用多孔羟基磷灰石义眼胎,异体巩膜或硬脑膜包裹,眶内植入,半年后钻孔,安装活动义眼,共治疗62例,平均随访18.3月。结果:58例经随访义眼活动良好,外形逼真,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眼座外露,无一例出现感染及排异现象。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胎植入+活动义眼安装,术后外观及活动度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满意的治疗眼球缺如的方法。
孙瑞霞曾东王为农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植入
康宁克通A对增生性瘢痕色度值的影响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康宁克通A对增生性瘢痕色度值的影响,探讨康宁克通A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增生性瘢痕患者36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每例患者的病灶处选取部位相近、面积相同的增生性瘢痕两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病灶内注射康宁克通A,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注射4mg/cm^2。对照组:于病灶内注射等量的2%利多卡因,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2周。于注射前及注射后4周用CM-2600d分光测色仪测量瘢痕的色度值,并用温哥华评分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注射后随访患者1~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痒、胀、痛等自觉症状减轻,病灶处的充血减轻、颜色变浅,注射后的瘢痕明度(L*值增大)、红绿色值(a*值变小)、温哥华瘢痕指数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注射后与注射前比较色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前后两组间各项色度值变化情况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宁克通A可使增生性瘢痕的色度值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是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药物之一。
余文林杨力曾东曾海玲孙瑞霞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康宁克通A
真皮组织瓣修复中重度鼻唇沟凹陷
目的:探讨中重度鼻唇沟凹陷的治疗方法。方法:于左下腹取自体真皮组织瓣,修成3X2cm大小共两块,于口内上齿龈沟开口,将组织瓣垫在鼻旁,缝合切口。结果:满意16例,改善6例,总有效率100%。并发症:术后局部短期臃肿3例,...
曾东富娜左俊余文林熊杰唐建兵张斌李勤
文献传递
上睑解剖结构及其在上睑下垂矫正术中的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熟悉上睑解剖结构,进一步提高上睑下垂的矫治疗效。方法近3年共治疗132例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大部分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或者折叠的手术方式,术中精细解剖上睑提肌肌瓣,注意勿损伤动脉弓、泪腺等结构,Whitnall韧带视情况予以切断。再按照上睑下垂的程度进行肌瓣缩短或者折叠。结果大部分病例术后矫正效果满意,3例患者矫正不足,1例患者矫正过高,2例患者重睑线不完全对称,经过进一步处理效果满意。结论按照解剖结构精细分离上睑提肌肌瓣,按照上睑下垂程度估测上睑提肌缩短的距离是成功进行上睑下垂矫正的关键。
唐建兵程飚李勤余文林吴燕虹曾东齐向东
关键词:上睑下垂上睑提肌
585nm与532nm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比较评价585 nm脉冲染料激光和可调脉宽532 nm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变位于面颈部,年龄在40岁以下且病变无增厚的鲜红斑痣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585 nm激光治疗组130例,532 nm激光治疗组142例,分别治疗5次后对两组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85 nm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7.7%和56.2%;532 nm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35.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585 nm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显著好于532 nm激光。
李勤彭丽霞曾东余文林苑凯华
关键词:532NM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疗效比较脉冲染料激光有效率治疗组
TGF-β各亚型与其受体在猪皮肤及毛囊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两种异构体(TGF-β1和β2)及其受体(TGF-βRⅡ)在黑毛白皮小香猪皮肤及毛囊中的表达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TGF-β亚型及其受体在黑毛白皮小香猪皮肤及毛囊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TGF-β1蛋白颗粒主要分布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后期及退行期的毛囊外根鞘和内根鞘细胞,在皮下脂肪细胞中亦有弱阳性表达。TGF-β2的蛋白颗粒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有阳性表达,在真皮乳头层大部分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强阳性表达。在毛囊的退行期,毛囊外根鞘细胞、毛隆突细胞和结缔组织鞘成纤维细胞中有阳性表达。TGF-βRⅡ主要存在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在毛囊结缔组织鞘中部分成纤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中有阳性表达,特别是在退行期早期的毛乳头基质细胞、外根鞘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在退行中晚期的外根鞘部分细胞中有阳性表达,但明显减弱。TGF-β1、TGF-β2和TGF-βRⅡ在猪皮肤中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7.0±2.5,24.2±3.1,13.2±2.9。结论:TGF-β的异构体及其受体主要表达于毛囊生长期晚期和退行期早期,可能在毛囊从生长期向退行期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曾东余文林杨传红毕媛李勤胡志奇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毛囊皮肤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