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永建

作品数:29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肿瘤
  • 11篇胃肠
  • 11篇间质
  • 11篇间质瘤
  • 9篇直肠
  • 9篇胃肠间质瘤
  • 8篇直肠癌
  • 8篇肠癌
  • 7篇预后
  • 7篇肠肿瘤
  • 6篇直肠肿瘤
  • 5篇原发性
  • 5篇外科
  • 5篇细胞
  • 5篇多中心
  • 4篇伊马替尼
  • 4篇手术
  • 4篇切除
  • 4篇外科治疗
  • 3篇端粒

机构

  • 26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北京大学肿瘤...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81...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广岛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9篇周永建
  • 17篇卢辉山
  • 15篇黄昌明
  • 12篇王川
  • 11篇张祥福
  • 10篇官国先
  • 9篇吴心愿
  • 4篇张建中
  • 4篇叶琴
  • 4篇林国生
  • 3篇杨发端
  • 3篇冯兴宇
  • 3篇周烨
  • 3篇康德勇
  • 3篇李勇
  • 2篇陈清
  • 2篇顾晋
  • 2篇刘秀峰
  • 2篇周志伟
  • 2篇李国新

传媒

  • 5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民政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2
  • 5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国人晚期胃肠间质瘤获益人群特征分析:多中心8年随访数据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本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分析国人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获益人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伊马替尼的长期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内4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7年10月31日之前生存期8年以上的国人晚期GIST伊马替尼治疗获益患者(包括CR、PR和SD)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的生存统计,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Enter法)进行多因素的生存分析。结果至随访截止日期,符合生存分析的患者共92例,已死亡患者25例(27.2%)。全组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生存期(TTP)为97.0个月(95%CI:86.2~107.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5.0个月(95%CI:105.3~124.7个月);1、3、5、8、10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6%、86.9%、74.8%、49.0%和24.4%;1、3、5、8、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7%、91.3%、85.8%、76.5%和67.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肿瘤长径≤10 cm和Exon 11突变是TTP获益的预测因素,原发部位、核分裂像、肿瘤是否破裂、复发部位、不同获益疗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长径≤10 cm、Exon 11突变以及CR/PR患者的OS获益更多;经校正其他因素后,Cox多因素分析尚未发现预测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对于肿瘤长径≤10 cm、Exon 11突变的国人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伊马替尼一线治疗的TTP显著延长,且包括获得CR/PR者的OS可能获益更多,建议持续使用。
刘秀峰李健李勇周永建沈琳卢辉山秦叔逵
关键词:伊马替尼
c-kit突变型人胃肠间质瘤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在c-kit突变型人胃肠间质瘤原代细胞中过表达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建立c-kit突变型人胃肠间质瘤永生化细胞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获得h TERT目的基因片段,测序正确后,体外构建端粒酶亚单位(h TERT)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c-kit突变型胃肠间质瘤原代细胞,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h技术检测h TERT在原代细胞内的表达变化,选取h TERT表达升高的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获得高表达h TERT的单克隆细胞株。结果实验中成功获得h TERT目的基因片段,获得的细胞株与原代细胞相比h TERT表达上调,且体外传代50次后依然保持很好的细胞形态及活力。结论成功获得c-kit突变型人胃肠间质瘤永生化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c-kit突变对胃肠间质瘤的影响奠定基础。
刘星蒋伟忠官国先陈致奋卢辉山周永建
关键词:HTERT永生化
肝癌端粒酶hTRT活性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端粒酶hTRT(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R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及在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4 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结果 hTRT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巨体分类、TNM分期、肿块大小、病灶数目、有否包膜及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年龄及性别、HBsAg、AFP等其他临床及病理因素无密切相关 ;而与原发性肝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有伴肝硬化者hTRT阳性率比无伴肝硬化者高 ;hTRT阳性组患者术后一年、三年、五年累计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5 2 38%、2 4 4 5 %、4 19%、2 1 0 0个月 ;阴性组患者术后一年、三年、五年累计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85 0 0 %、6 6 0 0 %、33 12 %、4 6 0 0个月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TRT阳性组与阴性组复发的中位时间分别为 :2 6 4 2个月、4 5 71个月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端粒酶hTRT阳性表达率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病理分级、有否伴肝硬化者呈密切相关 ,原发性肝癌hTRT表达阳性者 ,更有恶性潜能 ,更早复发 ,生存率低 ,hTRT在判断原发性肝癌预后有一定价值。
周永建张祥福卢辉山黄昌明杨发端吴心愿王川
关键词:原位杂交肝细胞癌端粒酶HTRT
肝癌端粒酶hTRT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2004年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端粒酶hTRT(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R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4 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结果 :hTRT阳性表达率与原发性肝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伴肝硬化者hTRT阳性率比无肝硬化者高 ;而与肿瘤病理巨体分类、TNM分期、肿块大小、病灶数目、有否包膜及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年龄及性别、HBsAg、AFP等其他临床及病理因素无密切相关 ;hTRT阳性组患者术后 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5 2 .38%、 2 4 .4 5 %、4 .19%、2 1个月 ,阴性组患者分别为 85 .0 0 %、6 6 .0 0 %、33.12 %、4 6 .0 0个月 ,有显著差异。hTRT阳性组与阴性组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 2 6 .4 2个月和 4 5 .71个月 ,有显著差异。结论 :端粒酶hTRT阳性表达率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病理分级、有否伴肝硬化者呈密切相关 ,原发性肝癌hTRT表达阳性者 ,更有恶性潜能、更早复发、生存率低 ,hTRT对判断原发性肝癌预后有一定价值。
周永建张祥福卢辉山黄昌明杨发端吴心愿王川
关键词:TRT端粒酶临床病理因素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阳性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的血药浓度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2022年
目的:通过对中高危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后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影响药物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 ml患者服药(24±2)h后的外周静脉血,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进行血浆药物浓度检测;提取血细胞基因组并应用SNaPshotTMMultiplex Kit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结果:136例纳入GIST患者的血药浓度平均值为(1214.37±494.93)μg/L。在400 mg/d的服药剂量下,IM的血药浓度与患者体表面积和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全胃切除及每日排便次数过多会导致血药浓度下降;在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具有SLC22A1 A1222G(rs628031)GG等位基因的患者血药浓度较具有AG等位基因的患者血药浓度低。结论:IM的血药浓度受体表面积、肌酐清除率、手术方式、排便次数及相关基因SNP的影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杨振荣郭仁杰廖一鸣凌宏建许少俊王宜超林涛周永建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血药浓度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继发性耐药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对传统放疗或化疗几乎无效。伊马替尼作为进展或不可切除GIST治疗的一线药物,有较好的疗效。但研究显示,GIST患者对伊马替尼存在广泛的继发耐药现象。探索伊马替尼的继发耐药机制,是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林国生卢辉山周永建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耐药机制继发性肿瘤分子生物学间叶源性肿瘤
基于中国多中心数据的胃来源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现状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10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胃来源胃肠间质瘤患者(GIST)临床病理资料,了解我国目前胃GIST外科治疗现状。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10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胃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基因检测以及生存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胃GIST患者1846例,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246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31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374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4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65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48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9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3例,解放军八一医院28例,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例。全组患者男性918例(49.7%),女性928例(50.3%),中位发病年龄为59(18-95)岁。发病部位以胃体(42.3%,781/1846)和胃底(39.8%,735/1846)为主;肿瘤大小为(5.3±4.6)cm;核分裂象数≤5者1421例(77.0%)。924例(50.1%)接受腹腔镜手术,759例(41.1%)接受开腹手术,120例(6.5%)接受内镜手术、20例(1.1%)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6例(0.3%)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切除术,17例(0.9%)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1308例(70.9%)接受胃楔形切除,226例(12.2%)近端胃切除,92例(5.0%)远端胃切除,94例(5.1%)全胃切除,t26例局部切除(6.8%);138例(7.5%)接受联合脏器切除,其中联合切除概率最高的器官为脾脏(60.1%,83/138)。肿瘤标本根据改良NIH分级,极低危399例(21.6%),低危580例(31.4%),中危424例(23.0%),高危443例(24.0%)。术后461例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占中高危组患者比例为53.2%(461/867)。全组具有完整随访记录者1402例(75.9%),中位随访
冯兴宇黎人杰张鹏陈韬邱海波周永建杜春燕尹晓南潘放郑国良孙晓卫余江陈志京赵岩刘秀峰李健张波周烨黄昌明周志伟李国新陶凯雄李勇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肿瘤分级预后
Ⅰ~Ⅱ期直肠癌术后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Ⅰ~Ⅱ期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期降低肝转移率,提高早期直肠癌的术后生存率。方法Ⅰ~Ⅱ期直肠癌术后并异时性肝转移病例92例,建立数据库。选择TMN分期、组织类型、癌胚抗原、血管侵袭、手术方式、直肠系膜环周切缘等临床病理因素,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筛选出肝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建立预警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有:血管侵袭、组织病理类型、肿瘤部位、肠壁内浸润深度、TMN分期、肠腔内浸润范围、术后辅助治疗、直肠系膜环周切缘、微血管密度、组织学分级;而性别、年龄、癌胚抗原、手术方式则与肝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组织类型、血管侵袭、肠壁内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治疗、微血管密度、直肠系膜环周切缘是影响肝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直肠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高度恶性潜能、T4分期、微血管密度升高、有血管侵袭者或直肠系膜环周切缘阳性者易发生肝转移,术后应予严密随访,进行个体化辅助治疗,以降低肝转移发生率。
周永建卢辉山叶琴官国先黄昌明王川
关键词:直肠肿瘤肝肿瘤肿瘤转移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并瘢痕疙瘩增生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在细胞水平上抑制bcr-abl、PDGF受体、SCF、c-Kit等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一线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水肿、皮疹、疲劳、恶心、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其促进患者瘢痕疙瘩增生尚未有报道,现报道如下。
周永建郑伟军林国生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瘢痕疙瘩
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对策
2006年
顾晋周永建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高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大肠癌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