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
-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高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对不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高龄脑卒中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现患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龄初发脑卒中患者22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111例,糖尿病前期组62例,糖代谢正常组47例.住院期间生存依赖结局依据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较好为mRS 0~1分75例,较差为mRS 2~6分145例.比较各组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类型及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关系.结果 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和空腹血糖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型脑梗死率均较小动脉型梗死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校正后,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均较糖代谢正常组,更易罹患不良生存依赖结局.糖尿病组OR=8.19,95%CI:2.91~10.80,糖尿病前期组OR=4.52,95%CI.1.01~7.23.结论 高龄急性初发脑卒中患者中,有半数以上的患者符合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均是脑卒中后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住院期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判断脑卒中后不良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吴硕琳石玉芝王春雪张宁李菁晶吴佳沈东超
- 关键词:卒中葡萄糖代谢障碍葡糖耐量试验
-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评估与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节选第一部分)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实践指南。参与者工作小组包括由内分泌学会临床指南小组委员会(Clinical Guidelines Subcommittee,CGS)选定的主席,及另外五位此领域的专家和一位方法学家。作者没有接受任何企业的资助或报酬。证据指南采用的推荐、评估、制订与评价的分级(the Grading of Ru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来描述推荐的强度和证据质量。共识过程共识是通过对证据的系统回顾、电子邮件讨论、电话会议和面对面的会议为指导。本指南依次由内分泌学会CGS,临床事务核心委员会和内分泌学会理事会审议并批准。在每个阶段,工作小组根据书面意见做出修订。结论工作小组建议,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主要基于空腹水平,轻度和中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为150~999 mg/dl)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评估,且重度和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1 000 mg/L)被认为是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工作小组同时建议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评估继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评估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工作小组建议,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惠者的治疗目标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小组指南一致。初始治疗应是生活方式治疗,也可考虑饮食改变和药物联合治疗。重度或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贝特类药物应作为一线用药。
- 吴佳沈东超石玉芝侯小芳罗洋
- 关键词:高甘油三酯血症
- 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节选第二部分)被引量:2
- 2012年
- 证据等级(evidence level,EL)和含义见表1,推荐强度分级见表2。本文中将临床问题标记为'Q',推荐标记为'R',并根据重要性和证据等级(A、B和C级),当缺乏结论性临床证据(D级)时根据专家意见,对推荐进行分级。在执行纲要中,推荐级别后面还附有最佳证据等级(best evidence level,BEL),后者对应的是全文指南中遵循的最佳结论性证据。
- 沈东超吴硕琳吴佳王春育张伟丽
- 关键词:血脂动脉粥样硬化
- 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征
- 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征是一种短暂发作性的视幻觉和感知觉障碍,临床表现为患者感到周围的物体或身体的一部分的大小、重量、形状及空间位置发生扭曲,因与《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主人公有相似的经历体验而得名,发作时可同时伴有人格解体和...
- 沈东超王春雪王新高吴硕琳吴佳周亚楠
-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评估与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节选第二部分)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实践指南。参与者工作小组包括由内分泌学会临床指南小组委员会(Clinical Guidelines Subcommittee,CGS)选定的主席、及另外五位此领域的专家和一位方法学家。作者没有接受任何企业的资助或报酬。证据指南采用的推荐、评估、制订与评价的分级(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来描述推荐的强度和证据质量。共识过程其识是通过对证据的系统回顾、电子邮件讨论、电话会议和面对面的会议为指导。本指南依次由内分泌学会CGS,临床事务核心委员会和内分泌学会理事会审议并批准。在每个阶段,工作小组根据书面意见做出修订。结论工作小组建议,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主要基于空腹水平,轻度和中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为150~999 mg/dl)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评估,且重度和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1000 mg/dl)被认为是胰腺是的危险因素之一。工作小组同时建议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评估继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评估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工作小组建议,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国宋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小组指南一致。初始治疗应是生活方式治疗,也可考虑饮食改变和药物联合治疗。重度或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贝特类药物应作为一线用药。
- 吴佳沈东超石玉芝侯小芳罗洋
- 关键词:高甘油三酯血症
- 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及1年睡眠预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 背景目的: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调查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慢性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并进行1 年的随访调查患者睡眠质量,以期了解卒中后抑郁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病例来源于2009 年12 月至2011 年2 月期间,首都...
- 张宁白莹吴佳王春雪王拥军
- 关键词:睡眠患病率前瞻性队列研究
- 老年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他汀药物治疗短期预后及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他汀药物的使用并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年龄≥6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2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和老龄组(60~74岁);记录入院期间及卒中后(90±7)d他汀类药物治疗情况,评估患者短期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对他汀药物使用与短期预后及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入院期间两组他汀药物使用无明显差异;卒中后(90±7)d,高龄组他汀药物使用率较老龄组低(85.0%vs 91.6%,P=0.039),高龄组3个月预后不良率(mRS 3~5分)较老龄组比例高(57.6%vs 30.7%,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无论高龄组还是老龄组,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卒中后3个月功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0.619,P<0.05;OR=0.498,P<0.05];高龄组规律他汀药物与住院期间孤立性肝酶升高相关(OR=1.789,P<0.05)。结论高龄卒中患者出院后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及3个月功能预后较老龄患者差;高龄和老龄卒中患者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是短期功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高龄患者规律使用他汀药物与孤立性肝酶升高相关。
- 吴佳吴硕琳李菁晶王琰王春雪
- 关键词:高龄缺血性卒中他汀
- 脑白质疏松症与平衡步态障碍及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沈东超王春雪吴硕琳吴佳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跌倒
-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调查卒中单元模式下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发病14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相关临床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发病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心理量表的评定,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差异,分析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68例患者入组,其中PSD组116例,非PSD组152例。PSD组女性、糖尿病史、性格急躁和内向的患者的比例高于非PSD组;PSD组发病后14 d NIHSS分值高于非PSD组,MMSE低于非PSD组;PSD组梗死病灶累及基底节的比例高于非PSD组;PSD组双侧内侧颞叶、右侧顶叶、双侧枕叶脑萎缩出现率高于非PSD组。女性(P<0.0001,OR 7.064,95%CI 3.334~14.966)、发病14 d NIHSS(P=0.0020,OR 1.158,95%CI1.055~1.272)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前性格随和(P=0.0264,OR 0.447,95%CI0.220~0.910)是避免急性期卒中后抑郁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女性、发病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是卒中急性期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前性格随和是避免发生PSD的保护性因素。
- 杨中华张宁白莹王安心王展王艳云吴佳王春雪
- 关键词:抑郁脑萎缩前瞻性队列研究
- 调脂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的新进展
- 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