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祥柱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对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诊断价值
- 吕祥柱
- 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为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价值,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并经手术证实为结肠癌致肠梗阻的43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术前均行MRI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显示,MRI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检出率(100%)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88.37%),漏诊率(0)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11.63%),P<0.05。MRI对狭窄肠段、侵犯浆膜下或肠旁组织、狭窄肠段与正常肠管交界处改变、缺血性结肠炎检出率分别为100%、97.67%、97.67%和39.53%,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90.70%、86.05%、83.72%和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盲肠扩张的检出率为79.07%,多层螺旋CT为76.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MRI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效果优于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吕祥柱王福转王凤娟
-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应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诊断肋骨骨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200例临床诊断肋骨骨折及可疑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CT螺旋扫描,并进行回顾性薄层观察,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重建,至少由两位主治以上的诊断医师进行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详细观察,并与患侧肋骨DR片结果,至少由两位主治以上的DR诊断医师进行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例中螺旋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205处,DR平片共发现肋骨骨折503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通过多层面和表面遮盖法等重建技术.可以多角度显示肋骨骨折,提高检出率,并且能发现其他骨折及脏器损伤。
- 吕祥柱
- 关键词: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 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在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中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三维时间飞跃(3D-TOF)与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在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中的诊断分析。方法选择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的85例面神经痉挛患者,术前均行CT、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进行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对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诊断一致性及诊断效能。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85例患者中面神经与邻近血管有关48例,无关37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CT鉴别诊断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结果和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97,P=0.000),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鉴别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9,P=0.000);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的诊断灵敏度较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OF与3D-FIESTA序列融合图像能够辨别面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为后期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吕祥柱
- 关键词:面神经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对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诊断价值
- 吕祥柱
-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依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将患者分成三组,在患者起病后的不同时期,发病后3 d内(急性期)、发病后8-14 d(慢性早期)、发病后30~60 d(慢性期)依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级别皮质脊髓束损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进行比较,评价该神经束的受累情况与脑梗死患者预后变化的关系。结果:随着发病时间的不断延长,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在不同时期,B、C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准确定位梗死灶,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赵春梅牛冬菊周裕晓葛涛刘文静吕祥柱鹿倩倩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磁共振预后
- CT薄层影像学对肺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薄层影像学对肺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8年1月-12月接诊肺小结节患者120例CT薄层影像学诊断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成良性组(84例)及恶性组(36例)。结果良性组84例患者中结核21例、炎性假瘤27例、错构瘤13例、肺脓肿10例、支气管囊肿12例。恶性组36例患者中腺癌14例、小细胞癌10例、鳞癌6例、转移癌4例及类癌2例。恶性组CT边缘、短毛刺、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发生比高于上良性组(P<0.05),空洞、空泡征、钙化及空气支气管征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前二位分别是边缘不光滑、分叶征;特异性前二位分别是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准确性前二位分别是分叶征、胸膜凹陷征;阳性预测值前二位分别是分叶征、毛刺征。恶性组"1+2"个征象比高于良性组(P<0.05),"1+3"、"2+3"、"1+2+3"个征象比低于良性组(P<0.05)。结论 CT薄层影像学对肺小结节良恶性诊断有一定价值,恶性结节多3个征象,且图像清晰容易鉴别,可推广。
- 吕祥柱王福转王凤娟
- 关键词:CT薄层影像肺小结节良恶性
- 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对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63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及MRCP检测,检测后将其检测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诊断符合率。结果对患者给予MRI联合MRCP诊断,共确诊23例胆管结石,15例胆管炎,10例胆管囊肿,9例肝门区胆管癌,6例胰头腹壶癌。MRI及MRCP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胆管梗阻疾病患者,给予MRI及MRCP检查,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少患者检查次数,并减少检查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葛涛张少阳鹿倩倩吕祥柱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病理学
- 螺旋CT与核磁脑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
- 目的:分析螺旋CT 与核磁脑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 年12月至2016 年12 月接收的100 例行螺旋CT 与核磁脑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作为入选对象,对其临床检查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检查方式...
- 吕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