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建福

作品数:23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宗教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6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土族
  • 3篇宗教
  • 3篇族源
  • 3篇民族
  • 2篇少数民族
  • 2篇土人
  • 2篇吐浑
  • 2篇文化
  • 2篇西北少数民族
  • 2篇佛教
  • 1篇道家
  • 1篇杜陵
  • 1篇信奉
  • 1篇匈奴
  • 1篇匈奴人
  • 1篇养生
  • 1篇养生思想
  • 1篇伊赫瓦尼
  • 1篇伊斯兰
  • 1篇伊斯兰文化

机构

  • 20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作者

  • 20篇吕建福
  • 1篇郑文
  • 1篇刘勇
  • 1篇党措

传媒

  • 4篇中国土族
  • 3篇青海民族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西北民族论丛
  • 1篇中国宗教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密教大毗卢遮那佛法身观的形成
2016年
大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信仰出现于4世纪,最初作为大乘一方之佛,曾影响到小乘,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组佛,最终在《华严经》中赋予法身佛的地位,深刻影响了佛教的佛身观,也成为密教大毗卢遮那佛法身观的基础。5世纪时毗卢遮那佛信仰从西域东传中国,广泛流行,大智海毗卢遮那佛成为经首归命句。6世纪时毗卢遮那佛信仰引入密教,晚期持明密典《不空绢索经》塑造其曼荼罗形象,并赋予神变功能。真言密教经典《大日经》则完全确立大毗卢遮那法身佛以及密教教主的地位,并以本地法身及其加持身以及自在神力说,树立了具有泛神论意义的大毗卢遮那佛法身观,由此不仅使释迦牟尼佛及其法身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也使多神崇拜的诸佛以及诸菩萨、诸金刚统一于一尊,佛教完全成为具有形象崇拜的一神论。
吕建福
关键词:密教
丝路上宗教交流的历史经验
2015年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通”,其中的“民心相通”,普遍认为是“五通”中的一个着力点,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它所蕴含的是“一带一路”中的文化建设和文明交流。笔者认同这样的解读,只是觉得还有必要进一步阐释其中的深层内涵,认为通过宗教交流寻求心灵沟通是“民心相通”的核心内容之一。
吕建福
关键词:大乘佛教南传佛教佛教传入生死问题周原遗址
谈道家养生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道家哲学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健身养生思想,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武术不仅仅是技击之术,同时也是养生之法。养生思想已成为武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理论基础。
刘勇吕建福
关键词:道家养生思想中华武术
关于土族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针对土族族源讨论中的诸多问题,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民族理论、民族名称、方法论等六个方面对阴山达达——蒙古说进行反驳,认为不论从史实考证还是从民族学理论来说,该说都不能成立,由此反证吐谷浑说之正确。
吕建福
关键词:族源民族学
青海湖流域的人文生态——吐谷浑人对青海湖流域的经营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主要从人文生态学视角着重分析和总结吐谷浑人经营青海湖流域的历史经验,认为青海湖流域的人文生态环境先后经过羌、汉、鲜卑、吐蕃、蒙古人相继经营的五个历史时期,其中3~7世纪鲜卑吐谷浑人经营时期,青海湖流域的人文生态环境发育成熟,形成形态完备、结构合理的人文生态系统,人与自然达到最佳和谐状态。全文分四个部分,分别从民族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以及湖名的人文意蕴,阐述吐谷浑人从蒙古草原入主青海湖流域,在羌汉民族长期经营的基础上,以其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创造性地经营青海湖流域,不仅建立维系数百年的草原汗国,还成功经营高原畜牧业,尤其巧妙利用青海湖地理培育出举世闻名的优质马种——龙种马及青海骢。
吕建福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人文生态
李土司先世辨正被引量:6
2005年
本文主要对土族李土司家谱中关于其先世为李晋王的传说加以考证,认为李土司家族传说的晋王即是曾五次出征河湟的西夏晋王察哥,李土司初祖赏哥为晋王察哥子孙,所任之职为西夏齐王遵顼大都督府,出镇鄯州,夏封鄯善王,后世遂误传为元代之事.
吕建福
关键词:晋王
大兴善寺遍觉大师智慧轮生平及其思想被引量:2
2012年
智慧轮为晚唐密宗高僧,法门寺地宫曾出土其多件供施物,但其生平以及师承关系并不明了,其籍贯均以《宋高僧传》所载"西域人"加以推断。本文据最新发现的《唐兴善寺普照大师碑》著录文字,考知智慧轮为中国僧,长安杜陵人,俗姓丁,应即密宗最后一代传人丁建武,当法全弟子。曾任左街僧录,住大兴善寺大教注顶院,咸通中赐号遍觉大师,乾符三年(876)卒,谥号普照大师,赐塔所澄襟院,塔名彰化碑。
吕建福
佛教起源于汉藏语系民族文化被引量:2
2018年
从民族学视角提出佛教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文化,认为尼泊尔释迦族遗裔可溯源释迦牟尼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尼瓦尔族,孟加拉查克玛人关于释迦族迁徙的传说与历史记载和考古资料相印证,历史上迦毗罗卫国灭亡之际有4支释迦族先行北迁,其后裔曾来华译经可证其传说的真实性。原始佛教表现出汉藏语系民族文化特征,反映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的社会文化,其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释迦牟尼创立的学说是人生论,人本思想是其本质特征。释迦牟尼建立僧团组织,其核心成员和主要信众是藏缅语族民族。两次经典结集和部派分裂的记载也表明,原始佛教和早期部派的僧团和信众,大部分都是来自雪山地区的藏缅语族民族及其国家。佛教经过2000多年的流传后,印度以及中亚、南亚早已绝迹,但仍然在汉藏语系民族中留存下来,也表明佛教的根基在于汉藏语系民族文化。
吕建福
关键词:佛教汉藏语系民族文化
土族为吐谷浑后裔
2012年
史料中吐谷浑人后来简称"吐浑""退浑",也将"吐"简化为"土",如唐代敦煌文献中称"土浑",宋代《契丹国志》等也简称"土浑",宋代文献还将"吐蕃"简化为"土蕃"。关于土族的族源,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吐谷浑说""沙陀突厥说""阴山鞑靼说""蒙古说""匈奴-阻卜说""阴山鞑靼-蒙古说"等,可谓众说纷纭。
吕建福
关键词:土人土族语蒙古语族吐浑后裔
论宗教与民族认同被引量:30
2006年
宗教与民族虽属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对民族尤其民族认同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宗教是民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二、宗教是一类次生民族生成的认同标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宗教是民族分合的特定因素,一个民族因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发生分离,不同的民族也因信奉同一种宗教而聚合为新的民族;四、宗教是构建族源认同的重要因素,不同来源的民族因信仰某种宗教而重构相应的族源;五、宗教是族类认同的一种方式,其族际认同意识最为强烈。
吕建福
关键词:宗教民族民族认同族际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