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君

作品数:2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氟烷
  • 15篇注射
  • 14篇小鼠
  • 13篇异氟烷
  • 13篇脑室
  • 13篇侧脑室
  • 12篇脑室注射
  • 12篇侧脑室注射
  • 11篇鞘内
  • 9篇内注射
  • 9篇鞘内注射
  • 8篇七氟烷
  • 7篇镇痛作用
  • 7篇催眠
  • 5篇镇痛
  • 3篇异丙嗪
  • 3篇全麻
  • 3篇全麻机制
  • 3篇肌松
  • 3篇肌松作用

机构

  • 25篇徐州医学院
  • 4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戴体俊
  • 26篇刘亚君
  • 20篇周美艳
  • 12篇张明阳
  • 11篇蔡慧明
  • 8篇宋苏沛
  • 5篇陈晏
  • 4篇邵东华
  • 3篇杭黎华
  • 3篇韩平平
  • 2篇陈小娇
  • 2篇朱颖君
  • 1篇严涛
  • 1篇司振强
  • 1篇孔莉
  • 1篇何珂
  • 1篇王振恒
  • 1篇蒋亦男
  • 1篇郭艳
  • 1篇王欢欢

传媒

  • 3篇徐州医学院学...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药理学与...
  • 3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药理通讯
  • 2篇第十四届中国...
  • 2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17篇2010
  • 2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丙嗪对异氟烷小鼠镇痛、催眠、遗忘作用和治疗指数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异丙嗪对异氟烷镇痛、催眠、遗忘作用和治疗指数的影响。方法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异丙嗪对异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翻正反射法观察异丙嗪对异氟烷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异丙嗪对异氟烷小鼠遗忘作用的影响,并用序贯法观察异丙嗪对异氟烷小鼠催眠ED50、LD50的影响。结果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中,异丙嗪增强了异氟烷的镇痛作用(P<0.05或P<0.01);在翻正反射实验中,异丙嗪可延长异氟烷小鼠的睡眠时间(P<0.01);在水迷宫实验中,异丙嗪组和异氟烷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少于两药合用组(P<0.05或P<0.01),第3象限停留时间均多于两药合用组(P<0.01或P<0.05),异氟烷组原平台穿越次数多于合用组(P<0.05);异丙嗪可降低异氟烷小鼠的催眠ED50(P<0.01),而对其LD50无影响(P>0.05)。结论异丙嗪可以增强异氟烷的镇痛、催眠和遗忘作用,并可以提高异氟烷的治疗指数。
宋苏沛胡柳青刘传飞王振恒刘亚君蔡慧明谢安徐小林邵东华戴体俊
关键词:异丙嗪异氟烷镇痛催眠遗忘作用麻醉
鞘内及侧脑室注射NMDA、荷包牡丹碱对异氟烷肌松作用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异氟烷的肌肉松弛作用机制及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关系。方法小鼠腹腔注射异氟烷,2 min后在鞘内或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NMDA或荷包牡丹碱(Bic)。用YLS-13A大小鼠抓力测定仪测定各组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抓力。结果鞘内注射102、0 ng的NMDA或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Bic及侧脑室注射0.2μg的Bic均能部分拮抗异氟烷所致肌松作用(P<0.01或P<0.05)。结论异氟烷主要作用于脊髓产生肌松作用,NMDA及GABAA受体可能是异氟烷产生肌松作用的靶点之一。
刘亚君周美艳张明阳戴体俊
关键词:异氟烷荷包牡丹碱N-甲基-D-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A受体
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七氟烷对小鼠抓力的影响
周美艳张明阳刘亚君戴体俊
关键词:七氟烷全麻机制
鞘内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的比较
目的用热板法,扭体法,福尔马林法观察、比较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从整体水平探讨异氟烷的镇痛作用部位。方法昆明种小鼠160只,随机分为鞘内注药组和侧脑室注药组,每组又分为4小组,每组小鼠体重和性别比例...
张明阳刘亚君周美艳陈晏蔡慧明宋苏沛戴体俊
文献传递
小鼠七氟烷乳剂和异氟烷乳剂催眠ED_(50)和LD_(50)比较
2009年
目的以小鼠催眠半数有效量(ED_(50))和半数致死量(LD_(50))比较七氟烷乳剂和异氟烷乳剂的催眠效果及其毒性。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七氟烷乳剂ED_(50)组和LD_(50)组,异氟烷乳剂ED_(50)组和LD_(50)组。采用序贯实验法测定两药小鼠催眠ED_(50)和LD_(50)。结果七氟烷乳剂催眠小鼠ED_(50)为214.3 mg/kg,异氟烷乳剂ED_(50)为176.7 mg/kg(P>0.05);两药LD_(50)分别为403.7和306.9 mg/kg(P<0.05)。结论七氟烷乳剂的催眠效价强度以及毒性均低于异氟烷乳剂。
周美艳张明阳刘亚君戴体俊
关键词:七氟烷异氟烷乳剂序贯催眠
昂丹司琼对异氟烷催眠和镇痛作用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对异氟烷催眠和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异氟烷的催眠、镇痛作用与5-羟色胺3受体(5-HT3)的关系。方法①催醒实验小鼠ip给予昂丹司琼1,2,4 mg·kg-1,15 min后ip给予异氟烷1.0 ml.kg-1催眠,检测翻正反射消失时间。②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测定小鼠ip给予昂丹司琼2 mg·kg-1,15 min后用序贯法ip给予异氟烷1.12,0.90,0.72,0.58和0.46 ml.kg-1,测定催眠ED50。③扭体法小鼠ip给予昂丹司琼1,2和4 mg·kg-1,10 min后sc给予异氟烷1.0 ml.kg-1镇痛,检测扭体次数。④热板法小鼠ip给予昂丹司琼1,2和4 mg·kg-1,10 min后,ip给予异氟烷0.4 ml.kg-1镇痛,检测小鼠热板法痛阈值(HPP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昂丹司琼1,2和4 mg·kg-1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的时间和ED50值均无明显变化。扭体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昂丹司琼4 mg·kg-1和异氟烷1.0 ml.kg-1可使清醒小鼠扭体次数减少(P<0.01),麻醉小鼠给予昂丹司琼1,2和4 mg·kg-1时,扭体次数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热板法中,ip昂丹司琼对清醒小鼠及异氟烷小鼠的HPPT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昂丹司琼对异氟烷催眠、抗热刺激伤害作用无明显影响,提示异氟烷的催眠镇痛作用可能与5-HT3受体无明显关系。
韩平平蔡慧明周美艳刘亚君张明阳戴体俊
关键词:异氟烷昂丹司琼催眠
右美托咪定对氯胺酮镇痛及催眠的增强作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MM)对氯胺酮(Ket)镇痛及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板法观察DMM 10μg.kg-1对Ket 25 mg.kg-1热板痛阈(HPPT),扭体法观察DMM 5μg.kg-1对Ket 25 mg.kg-1扭体次数的影响;翻正反射法观察DMM 40μg.kg-1对Ket 100 mg.kg-1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热板法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给DMM在5~15 min HPPT明显延长(P<0.05,P<0.01),Ket麻醉组在5 min HPPT明显延长(P<0.01)。与Ket麻醉组相比,合用DMM组,HPPT增加更明显(P<0.05,P<0.01)。与DMM+Ket合用组相比,DMM+阿替美唑(Ati)+Ket合用组HPPT明显降低(P<0.05,P<0.01),且与Ket麻醉组相当,10 min后与正常对照组接近。扭体法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用DMM组及Ket麻醉组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两者合用后,扭体次数减少更明显,与Ket麻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DMM+Ket组相比,DMM+Ati+Ket组的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且与单用DMM组和Ket麻醉组相当,但依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翻正反射法实验中,与Ket麻醉组相比,DMM+Ket合用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DMM+Ket合用组相比,DMM+Ati+Ket合用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与Ket麻醉组接近。结论合用右美托咪定,氯胺酮的镇痛及催眠作用增强,而α2受体可能是该效应的主要受体机制之一。
蔡慧明韩平平周美艳张明阳刘亚君戴体俊
关键词:氯胺酮镇痛催眠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对异氟烷镇痛和催眠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对异氟烷镇痛及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在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中,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异氟烷(异氟烷组,腹腔注射异氟烷1.0 ml/kg)两组;随后各组再均分为4个亚组,分别注射溶媒、辣椒素(125、250、500ng/kg)。记录热板法热板痛阈(HPPT)和扭体法扭体次数。催眠实验中,异氟烷组小鼠腹腔注射异氟烷1.0 ml/kg后,侧脑室注射溶媒、辣椒素(125、250、500 ng/kg),记录给药后小鼠的睡眠时间(ST)。结果与异氟烷+溶媒亚组相比,其余3个异氟烷+辣椒素亚组HPPT降低(P<0.05)、扭体次数增加(P<0.01),但S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RPV1可能是异氟烷抗热刺激痛和内脏化学刺激痛的靶位之一,但与异氟烷的催眠作用关系不大。
张明阳刘亚君周美艳陈晏蔡慧明宋苏沛邵东华杭黎华戴体俊
关键词:异氟烷镇痛催眠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戊巴比妥钠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δ和θ频段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θ频段的影响。方法采用QPEEG功率谱分析法观察家兔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前后δ、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各脑区在给药后30s、1、2、3、5、10min时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大,而θ频段功率百分比均降低(P<0.01或P<0.05);与基础值波幅相比,给药后波幅明显增高。结论戊巴比妥钠能够增大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θ频段功率百分比。
韩平平蔡慧明胡志超孔莉周美艳张明阳刘亚君郭继龙吴克俭戴体俊
关键词:戊巴比妥钠定量药物脑电图功率谱分析
异氟烷对小鼠肌松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异氟烷直接腹腔内注射的肌松作用。方法:40只小鼠按分层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n=10):对照组(生理盐水,0.3mL/kg),异氟烷各剂量(0.15、0.3、0.6mL/kg)组;各组均以腹腔注射给药。以对照组为对照,观察受试小鼠给药后5、10、20、30、60和90min的抓力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异氟烷(0.3、0.6mL/kg)组抓力减弱显著(P<0.05,P<0.01);②异氟烷肌松作用在5min起效,10min达最强,之后小鼠抓力开始恢复。结论:腹腔注射异氟烷可使小鼠产生肌松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司振强严涛李紫薇马祥陈小娇丁晨刘亚君戴体俊
关键词:异氟烷神经肌肉阻滞腹腔注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