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
- 作品数:34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磁共振T2WI、T2 flair、DWI在脑白质疏症中的应用
- 目的: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大类由多种原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脑白质病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其随年龄增高而检出率增加,故又称年龄相关性脑白质病变(age-rel...
- 许凡勇余海钟福兴
- 老年人脑卒中的亚临床损害及其意义
- 目的:脑卒中亚临床脑损害,系指临床隐袭的脑病理性损害,涵盖无症状性性脑梗死,脑白质疾病(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国内外有关脑卒中亚临床损害研究文献.结果:1.随着神经影像学...
- 朱海兵余海
- 偏头痛病理生理与诊治进展
- 痛脑血管的变化只是发病机制的一种附现象。靶向CSD,对抗钙基因相关肤的新药研发证实偏头痛是源于大脑的疾患。偏头痛患者中诊断率仅为48 %,主要原因是其诊断基础是病史,而在病史询问缺乏细致,深入。偏头痛药物治疗分急性期与预...
- 余海
- 关键词:偏头痛病理机制
- 通心络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口服通心络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102例,在急性期治疗后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进行 TOAST 分类及 Rankin 评分,随访6个月后分析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 余海肖祖峰赖燕蔚黄旭华
- 关键词:通心络缺血性卒中
- 文献传递
-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5和血小板衍生因子受体β在慢性脑白质损伤后的表达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后脑周细胞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5(RGS5)和血小板衍生因子受体β(PDGFR-β)的表达。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8只和模型组24只,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于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模型第7、14、30、60天处理,依次分为A、B、C、D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周细胞RGS5和PDGFR-β表达。结果与S组RGS5表达(1.520±0.032)比较,B组明显下降(0.490±0.054,P<0.05),C组和D组明显升高(3.820±0.072,4.890±0.057,P<0.01);A组和B组PDGFR-β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组PDGFR-β表达至高峰(3.260±0.031,P<0.01);D组PDGFR-β表达仍高于S组(P<0.05)。结论正常生理条件下,RGS5和PDGFR-β在脑周细胞中有一定量的表达;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后期阶段,脑周细胞中RGS5和PDGFR-β蛋白表达增强,且PDGFR-β先于RGS5达到表达高峰,两者表达存在时相关系。
- 朱海兵刘琳冯李长余海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周细胞
-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及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CAO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通过尾静脉给予3'-大豆苷元磺酸钠治疗,采用静脉注射伊文思蓝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显著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表现为降低伊文思蓝在脑中的分布,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显示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显著提高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能显著减轻血管周围星型胶质细胞和周细胞的肿胀,保持血管的正常结构。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在0.5~2.0 mg·kg^-1范围内可显著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引发的血脑屏障损伤。
- 曾靖单热爱余海魏桂林刘宗亮黎晓李良东
- 关键词:血脑屏障
- 脑白质疏松及其发病机制(文献综述)
- 是一种脑的弥漫微血管病变,与腔隙梗死不同的是,后者的发病基础是一支穿通动脉的血流中断。LA的发病机制研究侧重两大方向,一是以内皮细胞为核心的脑微血管包括血脑屏障在内缺血理论,二是以神经毒性作用的非缺血理论。
- 袁建清余海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发病机制影像学分析
- 不同缺血性卒中病因TOAST亚型的DWI改变特征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各亚型DWI显示的病灶特点。方法:对我院住院经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262例,按照TOAST分型进行病因学分类,分析各亚型患者DWI所显示病灶的方式及特征。结果: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中,各型依次为SAA28.62%,LAA28.24%,SUE15.64%,SOU15.26%,CE12.21%;DWI未显示病灶20例(7.61%),SAA占55%,显示单个病灶130例(49.61%),≥1.5cm者LAA占46.55%,<1.5cm者SAA占71.62%,散发病灶者67例(25.57%),除CE较少外,各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多发病灶45例(17.17%),其中CE和LAA均为18.96%。结论:基于DWI显示的病灶特点,有助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的阐明。
- 肖祖锋赖燕蔚刘少强余海陶立刚刘铮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
- 特发性震颤一家系13例
- 2008年
- 临床资料先证者(Ⅱ9),女性,67岁,进行性四肢震颤40余年,加重3年于2007年5月22日就诊。患者自23岁开始出现双手震颤,起初以其远端(肘关节以下)明显,缓慢进展,30岁时下颌及舌震颤,50岁震颤累及双下肢及躯干,且难以完成精细动作。近3年来,穿衣、进食及大小便需要帮助,少量饮酒、服用普奈洛尔症状减轻。体检:智能、情感正常,语音颤抖,下颌、舌尖、双上肢、躯干、双下肢均见不自主震颤,呈节律性,每秒4~7次,振幅大,指鼻时双手震颤更为明显,四肢肌力、肢张力正常,系纽扣、系鞋带、持筷夹菜等精细动作困难,无“盈亏征”,姿势、步态无异常。
- 肖祖锋余海赖燕蔚
- 关键词:特发性震颤家系双手震颤四肢震颤少量饮酒
- 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后脑周细胞RGS5和PDGFR-β的表达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后脑周细胞 RGS5、PDGFR-β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模型大鼠脑周细胞 RGS5、PDGFR-β在不同时间点(术后第7d、14d、30d、60d)表达变化。结果①RGS5蛋白在假手术组中有恒定的表达;模型组 RGS5蛋白相对表达量在术后第30d表达增强明显(P<0.01),第60d达到高峰(P<0.01);②PDGFR-β蛋白在假手术组中也有恒定的表达;模型组术后的PDGFR-β蛋白相对表达量第30d表达至高峰(P<0.01),第60d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P<0.05)。结论正常生理条件下,脑周细胞中有一定量的RGS5和PDGFR-β表达;慢性脑低灌注白质损伤后期阶段,脑周细胞中 RGS5和 PDGFR-β蛋白表达增强,且 PDGFR-β先于 RGS5达到表达高峰,两者表达存在时相关系。
- 朱海兵刘琳余海
- 关键词:慢性脑低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