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磁共振
  • 4篇血管
  • 4篇成像
  • 3篇高血压
  • 2篇地平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信号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血管紧张素受...
  • 2篇血压
  • 2篇震颤
  • 2篇沙坦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震颤
  • 2篇综合征
  • 2篇癫痫
  • 2篇癫痫持续状态
  • 2篇磷脂抗体

机构

  • 12篇赣南医学院第...
  • 4篇赣南医学院
  • 1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6篇肖祖锋
  • 8篇余海
  • 6篇陶立刚
  • 5篇赖燕蔚
  • 4篇刘少强
  • 3篇钟善全
  • 3篇姜丽萍
  • 3篇刘铮
  • 2篇黄旭华
  • 2篇曾繁银
  • 1篇杨桂芬
  • 1篇谢东阳
  • 1篇刘铮
  • 1篇彭文杰

传媒

  • 9篇赣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刘铮曾繁银肖祖锋杨桂芬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
不同缺血性卒中病因TOAST亚型的DWI改变特征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各亚型DWI显示的病灶特点。方法:对我院住院经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262例,按照TOAST分型进行病因学分类,分析各亚型患者DWI所显示病灶的方式及特征。结果: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中,各型依次为SAA28.62%,LAA28.24%,SUE15.64%,SOU15.26%,CE12.21%;DWI未显示病灶20例(7.61%),SAA占55%,显示单个病灶130例(49.61%),≥1.5cm者LAA占46.55%,<1.5cm者SAA占71.62%,散发病灶者67例(25.57%),除CE较少外,各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多发病灶45例(17.17%),其中CE和LAA均为18.96%。结论:基于DWI显示的病灶特点,有助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的阐明。
肖祖锋赖燕蔚刘少强余海陶立刚刘铮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
特发性震颤一家系13例
2008年
临床资料先证者(Ⅱ9),女性,67岁,进行性四肢震颤40余年,加重3年于2007年5月22日就诊。患者自23岁开始出现双手震颤,起初以其远端(肘关节以下)明显,缓慢进展,30岁时下颌及舌震颤,50岁震颤累及双下肢及躯干,且难以完成精细动作。近3年来,穿衣、进食及大小便需要帮助,少量饮酒、服用普奈洛尔症状减轻。体检:智能、情感正常,语音颤抖,下颌、舌尖、双上肢、躯干、双下肢均见不自主震颤,呈节律性,每秒4~7次,振幅大,指鼻时双手震颤更为明显,四肢肌力、肢张力正常,系纽扣、系鞋带、持筷夹菜等精细动作困难,无“盈亏征”,姿势、步态无异常。
肖祖锋余海赖燕蔚
关键词:特发性震颤家系双手震颤四肢震颤少量饮酒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后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23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ARB组)12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另一组(CCB组)11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血压达标2年后,将两组一年中合并阵发性AF患者所占比例进行比较。结果:ARB组与CCB组在降压达标治疗后第1年、第2年的一年中合并阵发性AF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和81.82%、41.67%和63.64%,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第2年的比例分别与第1年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ARB组第1年、第2年的比例分别与CCB组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可抑制阵发性AF的发生,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并且厄贝沙坦优于氨氯地平。
陶立刚肖祖锋姜丽萍
关键词:厄贝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二组:一组(厄贝沙坦组)51例给予药物厄贝沙坦治疗,另一组(氨氯地平组)50例给予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并比较二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厄贝沙坦组显效率54.9%、有效率31.37%、无效率13.73%,总有效率86.27%,不良反应率9.8%;氨氯地平组显效率60%、有效率30%、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不良反应率26%。二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二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患者能耐受并坚持服药。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二者比较临床降压疗效确切,作用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
陶立刚谢东阳肖祖锋
关键词: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
老年人多发性硬化7例临床特征与诊治
2006年
目的:分析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对7例60岁以上临床诊断为老年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1)起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2)症状多发,首发症状奇突。核心症状为肢体无力、认识及(或)精神障碍;(3)1例眼颤,3例构音不清、饮水返呛、吞咽困难,5例肢体肌力不同程度减弱,1例仅有感觉减退,5例肌腱反射活跃,3例病理反射阳性,4例大小便失禁;(4)1例脑脊液检查,压力、细胞数、糖、蛋白正常,氯化物略低,免疫球蛋白高;(5)5例先行头颅CT平扫检查,4例影像诊断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例提示多发病灶,而建议增强。7例均行MRI检查,6例头颅MRI影像均提示双侧大脑白质区——半卵圆中心、脑室旁、放射冠、胼胝体等见多个圆形或卵圆形斑片状长轴与脑室垂直的长T。长T2异常信号,其中2例脑干伴病灶,2例脑干、小脑同时有病灶。2例行脊髓MRI检查,1例提示C1-C2,水平脊髓内见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1例提示腰膨大及圆锥增粗,见片状轻度强化。结论:老年人多发性硬化临床少见,误诊率高,诊断以临床、影像学检查为依据,激素治疗可改善患者认识功能障碍及锥体系症状。
刘铮钟善全肖祖锋彭文杰曾繁银
关键词: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液体反转恢复序列成像高信号血管征的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AIR)成像高信号血管征(HVS)的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脑梗死患者共262例的磁共振FLAIR成像中的HVS进行识别与分析,并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WI)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共发现HVS119例(45.4%),其中发病〈24h者47例(47/56,83.9%),且显著高于发病1~7d(61/151,40.4%)和7d后(11/55,20.0%)者(X2:49.371,均P〈0.01)。HVS位于大脑外侧裂74例(62.2%),皮质沟回11例(9.2%,11/119),后循环34例(28.6%,34/119)。HVS分布与MRA和DWI对比表明,在血管病变和缺血性病灶有比较好的对应。结论磁共振FLAIR成像的HVS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的评估。
余海刘少强肖祖锋赖燕蔚黄旭华
关键词:脑梗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抗磷脂抗体与抗磷脂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抗磷脂抗体(APL)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概念,重点介绍了抗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β<,2>-糖蛋白抗体等几种抗磷脂抗体,以及其引起APS的机制。APS引起的相关临床疾病除表现为习惯性流产外,还包括风湿性疾...
肖祖锋余海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抗磷脂综合征病理机制习惯性流产
文献传递
全身惊厥型癫痫持续状态67例救治与影响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全身惊厥型癫痫持续状态(generalized 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GCSE)的救治方法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GCSE的病因、诱因、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GCSE的病因多种多样,停服抗癫痫药物、减药不当或无规律用药是主要诱发因素。本组治愈率为79.1%、后遗症发生率为7.4%、死亡率为11.9%,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MODS)是导致死亡重要因素。结论:连续、规律使用抗癫痫药对预防GCSE至关重要,一旦发生GCSE应有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预防MODS是抢救GCSE成功的关键。
肖祖锋赖燕蔚钟善全余海
关键词:预后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预防心房颤动发生的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预防心房颤动(AF)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二组:一组(ARB组)56例给予ARB类药物治疗;另一组(CCB组)50例给予钙离子拮抗剂(CCB)类药物治疗,观察半年,再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的AF发生率,进一步探讨ARB是否可预防AF的发生。结果:ARB组和CCB组的AF发生率分别为1.79%和2%,二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二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有实验研究及大型临床试验回顾分析中发现,ARB不仅能够有效降压,预防卒中,还可能对心房颤动(AF)、心力衰竭(HF)等心血管事件有预防作用,因此对待轻-中度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可优先考虑使用ARB治疗,既能治疗高血压,又能预防AF的发生。
陶立刚肖祖锋姜丽萍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心房颤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