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
- 作品数:97 被引量:4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脾脏淋巴管瘤2例
- 2004年
- 沈鲲何生
- 关键词:脾肿瘤淋巴管瘤
- 胆道化学性栓塞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初探被引量:9
- 2005年
- 李富宇何生董家鸿李宁程惊秋蒋力生程南生熊先泽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道阻塞栓塞治疗胆色素结石肝胆外科高复发率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96例中并发症的讨论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 1993年 3月~ 2 0 0 4年 4月共施行LC1896例临床资料。结果 :LC治愈率 98% (185 9/ 1896 ) ,并发症发生率 2 0 % (38/ 1896 )。结论 :LC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在基层医院的开展也是切实可行的。
- 郑成军邓靖宇何生
- 关键词:LC胆管损伤腹腔镜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解剖和病理基础被引量:38
- 2002年
- 何生李茂德
- 关键词:医源性胆管损伤病理基础
- 脾切除影响肝硬变的机理探讨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脾切除影响肝硬变的可能机理。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 2 0 %四氯化碳溶液建立切脾组与未切脾组肝硬变的动物模型 ,用HE染色、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参与肝硬变发生的肥大细胞、枯否氏细胞及贮脂细胞于光镜下计数、观察 ,并以正常小鼠肝脏切片作对照 ,分析两组模型在不同时期肝脏的病理改变及 3种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 给药 16次后未切脾组肝硬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切脾组 (P<0 .0 5 ) ,给药 4次、8次后未切脾组肥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同期切脾组 (P<0 .0 5 ) ,给药 12次、16次后未切脾组枯否氏细胞及贮脂细胞均明显增多 ,与同期切脾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脾切除缓解了肝硬变的发生 ,其机理是多方面的 ,早期影响了肥大细胞的迁移、成熟和聚集 ,中、后期影响了枯否氏细胞的增生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使贮脂细胞激活和增殖受抑制 ,细胞外基质产生减少 ,肝硬变程度减轻。
- 彭建平叶德存顾霞罗军何生
- 关键词:脾切除肝硬变
- 特殊部位的肝切除术被引量:8
- 2002年
- 何生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手术特点
- 老年外科性黄疸58例误诊分析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老年外科性黄疸的特殊性 ,提高对其临床鉴诊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至 2 0 0 0年我院与外院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老年外科性黄疸病例。结果 :发现误诊共 5 8例 ,肿瘤占 6 0 3% ,胆道疾患占39 7%。结论 :为提高对老年外科性黄疸诊断水平 ,应强调要点如下 :详尽的病史、准确的体查 ;多角度、多层面的动态影像学检查 ;正确分析判断与动态观察肝功能及相关检验指标 ;多学科的密切协作。
- 禹正杨何生禹纯璞
- 关键词:老年外科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误诊
- VEGF在肝癌中作用被引量:26
- 2004年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体内一种强效力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能直接或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VEGF已成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热点,故本文对VEGF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并提出VEGF在肝癌中生成增多的机制及其意义;减少VEGF在肝癌中的产生及抑制VEGF在肝癌中表达效应为其进一步研究方向.
- 邓靖宇何生
- 关键词: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癌细胞
- 葡萄球菌肠毒素A脂质体对小鼠原位移植H22肝癌的治疗作用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A ,SEA)脂质体对小鼠原位移植H2 2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逆相蒸发法制备SEA脂质体 ,肝脏原位注射法建立小鼠H2 2原位肝癌模型 ,静脉注射SEA脂质体 ,观察瘤重及抑瘤率。并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和血浆中细胞因子TNF α、IFN γ的水平 ;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TIL的浸润情况。结果 与游离SEA相比 ,SEA脂质体能显著增加肝癌组织TIL浸润和肝脏组织中TNF α、IFN γ水平 ,并对小鼠原位H2 2肝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而游离SEA无此作用。SEA脂质体组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较游离SEA组显著降低。结论 SEA脂质体可以显著增加SEA治疗小鼠原位H2 2肝癌的疗效 ,并有可能降低由细胞因子介导的毒性作用。可能的机制是SEA脂质体具有肝靶向性 ,能激活肝癌原位TIL ,激活的TIL及其分泌的大量细胞因子参与了抗肿瘤。
- 李志宇薛华何生黎介寿
- 关键词:脂质体肝癌小鼠TIL葡萄球菌肠毒素A原位移植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在肝癌抗肿瘤相关血管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0
- 2005年
- 肿瘤的发生机制一直未阐明,其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自20世纪70年代末,Hanahan等[1]提出肿瘤血管调控平衡学说后,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逐渐受到重视.抗肿瘤相关血管治疗已成为攻克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只有当大量的肿瘤相关血管长入肿瘤实质内部,才能促使肿瘤持续生长和转移;反之,肿瘤生长将受到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会出现凋亡及坏死.肿瘤相关血管的产生与否取决于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共同调节.
- 邓靖宇何生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肝癌血管生成肿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