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正翔

作品数:15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教育
  • 4篇信息技术
  • 3篇教育技术
  • 2篇祛魅
  • 2篇媒介
  • 2篇媒介生态
  • 2篇媒介生态学
  • 2篇救赎
  • 2篇教师
  • 2篇教学
  • 2篇辨析
  • 1篇电视
  • 1篇电视机
  • 1篇信息技术课
  • 1篇信息技术课程
  • 1篇学习氛围
  • 1篇学校课程
  • 1篇隐性课程
  • 1篇印刷术
  • 1篇优质教育

机构

  • 8篇大连大学
  • 8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海军大连舰艇...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伍正翔
  • 2篇柳海民
  • 1篇陈振华
  • 1篇张丽
  • 1篇颜秉刚
  • 1篇王洪录

传媒

  • 3篇上海教育科研
  • 2篇现代教育技术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科学
  • 1篇教学研究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电化教育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中小学电教(...

年份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批判与超越
20世纪90年代,以“因特网”为雏形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宣称了一个“信息时代”的来临。在一片“麦克卢汉”式的为“电的身体”热情歌颂的声音中,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开始掀起了一股“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的热潮。从这...
伍正翔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
文献传递
教育规律研究三十年被引量:9
2008年
教育规律是教育科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从建国至今的六十年里,教育规律的研究实质上只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里,教育规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显著,但在教育规律的概念界定、具体内涵、分类、具体内容、表达方式以及研究方法上也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
伍正翔柳海民
关键词:教育规律研究教育科学研究
印刷术、电视机与互联网刍议——从麦克卢汉与尼尔·波兹曼的争论说开去
2010年
在媒介生态学研究领域中,麦克卢汉和尼尔.波兹曼可谓两面较为鲜明的旗帜。前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印刷术并为"电的身体"高唱赞歌,后者则对印刷术所促生的文化传统极力赞赏而为"电视"的"祛童年化"忧心忡忡。而对于互联网而言,其在今天早已发展成了一种巨大的"融合媒介"。从某种意义上看,他既强化了所谓的"书写技术",又加速了"信息边界"的消失。他所促生的一种宽泛的知觉场,并没能把人类社会重新带入紧密联系、凡事深深卷入的"部落时代"。相反,人们躲在那些大小不同且紧密联系的视窗背后,联系愈紧密却愈发孤独。这也就提醒人们,一定要谨慎对待教育中的技术设计、选择与应用。
伍正翔
关键词:印刷术电视机互联网媒介生态学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谬误被引量:20
2007年
":回到生活世界"是指直接地回到日常生活世界,间接地、最终地回到原始生活世界。教育世界之所以区别于日常生活世界,是因为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来看都是一个科学的生活世界,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开放性、抽象性和超前性。教育活动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间接经验为主导,教育是学生反思与转换日常生活体验的舞台",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希望教育回归到原初发源时教育和日常生活世界融为一体的混沌状态。
伍正翔柳海民
关键词:教育世界
现代性的救赎:教师身份的“返魅”被引量:6
2008年
作为理性力量应用于教育的结果,教师身份的"祛魅"具有些许积极的意义,但也使其陷入了"祛魅"的悖论中。在现代性危机前,救赎的处方只能是寄望于教师身份的"返魅"。只有似冯志远一样具有人性之"魅"的教师才能引导那些懵懂的心灵"回家"。
伍正翔
关键词:教师身份祛魅返魅
构建与脑兼容的教学被引量:3
2008年
脑是我们赖以记忆、思维和学习的基础,因此,良好的教学必定是与人脑学习机理相容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极力营造和谐、充满爱意的学习氛围,必须选择难度适中且以多种方式持续呈现的学习内容,以使学习者"浸润"在学习过程之中。
伍正翔
关键词:学习氛围
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概念辨析被引量:1
2011年
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中,技术的本质通常被定义为它与生活世界的相关性,技术总是生活世界诸要素及其关系的聚集,并物像化为生活世界中的各种人造物。从这个视角出发,教育技术便无法被分解为所谓的物质形态和智能形态两大类,因为其本质是它与教育世界的相关性,所以能见到的教育世界中的各种人造物不过是教育技术的物像化。
伍正翔
关键词:教育技术
幸福的他者性与为了幸福的教育被引量:9
2010年
他者性原则主张从"伦理学"的意义上建构主体性,把"为他者负责"作为个体的主体性建构与显现的金律,以调和主体间的冲突。幸福与他者性原则有着一种命定的巧合,为人的幸福着想的教育必须始终以他者性原则为基点,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
伍正翔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
引领式在线教师培训模式理论创新与实践机制——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平台为例被引量:35
2011年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提供了低成本的路径。但摆在人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在线培训的质量。从有效教育与学习的根基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在线形式的教育要想保证高质量,必须将教师以及传统的教育过程纳入在线模式之中。基于此,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6年开始正式将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应用到教师培训领域,并在充分考量受训者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实践机制作了诸多的创新。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尽管在辅导教师的任命、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在线学习的真实性等方面还需克服诸多困难,但由于这种培训模式既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成功地将教师以及传统教育过程纳入其中,所以其在降低培训成本的前提下,仍能保证培训的质量。
张丽伍正翔
关键词: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初探
2009年
我国于2003年正式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把信息技术课程列为技术类的课程之一。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将从原来扮演的“配角”成为“主角”,所有的学校课程都将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信息技术将是所有课程的一项基本要素。作为一门定位于基础性、工具性、应用性地位的课程,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便是其潜在的课程形态。
颜秉刚伍正翔王洪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隐性课程课程标准学校课程课程形态主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