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旺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移植治疗大鼠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雪旺细胞(SCs)和神经干细胞(NSCs)共移植治疗大鼠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18只PD模型的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对照组、NSCs组及共移植组。PBS、NSCs及SCs加NSCs分别植入PD大鼠右侧纹状体内。NSCs来源于孕14~16 d胎鼠中脑腹侧的脑组织,SCs来源于1~3 d SD新生鼠的坐骨神经。结果移植10周后NSCs组及共移植组中纹状体区都出现TH染色阳性的神经元,与NSCs组相比,共移植组中的神经元体积及细胞核均较大,细胞数量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NSCs组及共移植组中大鼠的行为学均有明显的好转(P<0.01),但NSCs组和共移植组相比,行为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Cs和NSCs共移植能有效治疗PD模型大鼠。 江澄川 夏鹰 汪洋 丁忠良 徐斌 冯林音关键词:雪旺细胞 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 超顺磁氧化铁标记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夏鹰 江澄川 杨林 姜保东 丁忠良 汪洋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 超顺磁氧化铁 帕金森病 大鼠模型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杏仁体内nNOS神经元形态分布突触特征及nNOS与GABA、PV的共存关系 杏仁体(amygdala,AM)位于颞叶皮质深面,是一个由十余个神经核团组成的神经核团复合体.AM的神经元可分为锥体神经元和非锥体神经元两类.前者是谷氨酸能兴奋性投射神经元,后者是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 丁忠良关键词:R-氨基丁酸 小清蛋白 突触 杏仁体 文献传递 大鼠下边缘皮质-伏隔核投射神经元胞体受对称性突触支配 2004年 目的 :揭示向伏隔核壳部 (nucleusaccumbensshell,AcbSh)投射的下边缘皮质 (infralimbiccortex ,IL)神经元胞体上的突触体系 ,增加该神经通路中的突触学资料。方法 :注射HRP到大鼠的AcbSh ;以TMB法显示IL中被HRP逆行标记的神经元 ;光镜及电镜观察IL中标记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及胞体部的突触结构。结果 :含有HRP/TMB反应产物的神经元散在分布于IL中。神经元胞体呈三角形或圆锥体形锥体细胞的基本特征 ,直径约为 1 5μm× 2 5 μm。电镜可见神经元胞体仅接收 3~ 5个对称性突触。 结论 :向AcbSh投射的IL神经元通过对称性突触接受抑制性神经信息支配 ,提示在整个摄食行为神经通路中 ,IL支配AcbSh ,而自身又受抑制性控制。 李瑞锡 彭裕文 崛悦郎 大谷修 西条寿夫 王劼 丁忠良 高璐关键词:伏隔核 神经元胞体 摄食行为 逆行追踪 电子显微镜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局部永久性脱髓鞘模型的制作 <正> 目的:建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局部永久性脱髓鞘模型,为研究在体移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修复脱髓鞘病变提供条件。方法:实验分脊髓组和脑组,并各自设对照组。脊髓组:270~350g成体SD大鼠,麻醉条件下,胸部脊髓背索注射1... 丁忠良 王劼 汪洋 赵淑民 杨勤 彭裕文文献传递 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培养、移植治疗大鼠PD模型 2005年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前体细胞(mesencephalicprogenitorcells ,MPC)作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 ,PD)细胞替代疗法供体的可行性。方法:PD模型大鼠19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 =9)、假移植组(n =5 )和对照组(n =5 ) ;定期测定移植前后各模型鼠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的变化,免疫组化定性供体细胞在宿主体内存活和分化的情况。结果:术后6和16周,细胞移植组阿扑吗啡诱导旋转的相对频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细胞移植组术后16周时的阿扑吗啡诱导旋转的相对频率平均值与对照组对应的相对频率平均值相比也有显著差异;供体细胞能在宿主体内分化为多突起的DA能神经元。结论:原代培养的胚胎MPC可能作为PD患者细胞替代治疗的供体细胞。 费力 江澄川 冯林音 季耀东 丁忠良关键词:大鼠胚胎 PD模型 DA能神经元 细胞替代治疗 胚胎中脑 体内分化 雪旺细胞对共培养不同发育阶段纹状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雪旺细胞(SCs)在体外对纹状体生长的影响。方法将SCs分别与胎鼠、新生鼠及成年鼠的纹状体在体外进行共培养,分别在3d,1、2、3、4周进行观察纹状体周围神经突起的生长及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共培养组中,胎鼠纹状体周围在第3天就出现了神经突起的生长,第3周达到高峰;新生鼠纹状体周围在第1周出现了神经突起;成年鼠纹状体在第2周出现神经突起的生长。共培养组中,胎鼠纹状体周围第1周出现细胞的迁移,随后逐步增多;新生鼠纹状体周围第2周出现细胞的迁移;成年鼠纹状体在第3周出现少量的细胞迁移,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s在体外能促进共培养不同发育阶段纹状体神经突起的生长及细胞的迁移,可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移植治疗。 夏鹰 江澄川 汪洋 丁忠良 徐斌关键词:雪旺细胞 纹状体 共培养 发育阶段 神经突起 成年鼠 杏仁体内的突触体系及pCREB的表达 <正>杏仁体是参与情绪性学习记忆的重要结构,由外侧核、基底外侧核、基底内侧核和中央核等亚核构成。杏仁体接受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各种感觉信息,并整合这些信息,由传出纤维将信息传至下丘脑及脑干内的执行系统,以作出相应的情绪... 李瑞锡 高璐 丁忠良 王劼 刘惠婷 刘英 彭裕文关键词:突触 CREB 杏仁体 学习记忆 文献传递 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外侧感觉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研究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后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病原因。方法 :( 1)对 2 1例临床用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的患者随访 5~ 6年 ,测量其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麻木范围。 ( 2 )解剖观察成人新鲜尸体标本 3具 6例和附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 15具 3 0例的隐神经髌下支的分布范围。结果 :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 ;隐神经髌下支自深筋膜穿出后 ,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发出分支 ,横行跨过髌韧带分布至膝外侧皮肤。结论 :隐神经髌下支分布到膝外侧皮肤 ,用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在取材时可致其损伤 ,是术后并发膝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 张新潮 丁忠良 王吉力 彭裕文 沈灏 蒋垚关键词:膝关节 髌韧带 前交叉韧带 隐神经 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小白蛋白反应阳性神经元受抑制性神经网络支配(英文) 被引量:7 2004年 小白蛋白 (PV)神经元作为杏仁核簇基底外侧核 (BL)中局部神经环路成分 ,对杏仁核的情绪、学习和记忆过程等机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 BL中 PV中间神经元的突触形成状态 ,本研究用抗 PV抗体标示 PV神经元 ,以抗多巴胺 (DA)抗体标示多巴胺能轴突及末梢作为传入纤维的标志 ,对大鼠杏仁核做了免疫电镜双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突触主要见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树突结构上 ,包括从树突干到中间及小型树突的各级分支。其中 68%的突触由未标记的轴突终末形成 ,3 2 %分别由 DA(2 1% )和 PV(11% )免疫阳性轴突末梢形成。 PV免疫阳性神经元与未标记末梢所形成的突触大多数是对称性的 ,仅少数为非对称性。这些非对称性突触见于 PV神经元的树突小棘和连续性突触 ,即一个未标记轴突末梢与另一个未标记轴突末梢形成对称性突触 ,后者又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 DA和 PV免疫阳性神经元轴突终末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树突之间的突触全部是对称性的。以上结果表明 ,大鼠杏仁核 BL 的 李瑞锡 彭裕文 大谷修 西条寿夫 王劼 丁忠良 高璐 沈馨亚关键词:免疫电镜 杏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