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桂年

作品数:136 被引量:732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领域

  • 97篇农业科学
  • 5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生物学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9篇茶树
  • 13篇黑茶
  • 12篇茶叶
  • 8篇微生物
  • 7篇多糖
  • 7篇鲜叶
  • 7篇绿茶
  • 7篇基因
  • 6篇色泽
  • 6篇渥堆过程
  • 6篇茶树品种
  • 6篇茶鲜叶
  • 5篇学成
  • 5篇指纹
  • 5篇指纹图
  • 5篇指纹图谱
  • 5篇茉莉
  • 5篇化学成分
  • 5篇红茶
  • 4篇多酚

机构

  • 130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质量检验中心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西昌学院
  • 4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四川省茶业科...

作者

  • 130篇齐桂年
  • 40篇陈盛相
  • 22篇邹瑶
  • 21篇李建华
  • 10篇胥伟
  • 10篇刘婷婷
  • 9篇单虹丽
  • 8篇唐茜
  • 8篇李伟
  • 7篇谭礼强
  • 7篇夏建冰
  • 7篇李洁
  • 7篇陈智雄
  • 6篇巩发永
  • 6篇陈昌辉
  • 6篇杨娟
  • 6篇陈应娟
  • 5篇胡燕
  • 5篇田鸿
  • 5篇黄亚芳

传媒

  • 28篇福建茶叶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贵州农业科学
  • 6篇茶叶科学
  • 3篇蚕桑茶叶通讯
  • 3篇第十六届中国...
  • 2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科技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园艺学报
  • 2篇茶叶科学技术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2009茶叶...
  • 2篇第十五届中国...
  • 2篇第四届海峡两...
  • 1篇茶业通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经济技术协作...

年份

  • 2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13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17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1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树根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茶多酚耐受性的初步研究
2008年
本实验研究了茶树根内生细菌的分离方法及对茶多酚的耐受性,并对内生细菌进行了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茶树内生细菌时采用75%的酒精2min和2%次氯酸钠20min表面消毒处理,消毒彻底;含茶多酚的细菌营养平板可作为茶树根内生细菌的选择性分离平板。茶树内生细菌对茶多酚的耐受浓度,最高不高于0.5g/L;经鉴定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李建华齐桂年田鸿陈盛相
关键词:内生细菌茶多酚耐受性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茉莉花渣多糖提取工艺
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料液比对茉莉花渣多糖(JPS)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JPS较优提取范围。试验结果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JPS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温度﹥时间﹥料...
邹瑶齐桂年王绍梅
关键词:正交设计
文献传递
茶多酚防治酒精性肝病(ALD)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从茶多酚对酒精性肝病(ALD)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茶多酚对AST、ALT及肝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茶多酚防治ALD作用机制等3个方面阐述了茶多酚防治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亓兰根齐桂年陈盛相蒋玉玲
关键词:茶多酚酒精性肝病
“黄板法”防治茶园病虫害效果初探被引量:7
2008年
本实验对黄板防治茶园病虫害效果进行了初探。试验结果表明:黄油和机油混合涂粘虫效果优于纯黄油和纯机油,且机油:黄油=7:3的效果最好,每块黄板粘虫约为340头,且有效期最长。对黄板高度筛选时发现,黄板略高于茶树篷面时的效果最优。
胥伟陈智雄蒋恩义蒲柯璇黄烈平范冬梅齐桂年
关键词:茶园病虫害黄板
藏茶贮存过程中真菌种群的鉴定被引量:8
2010年
为探索藏茶贮存过程中品质变化与微生物种群的关系,对雅安藏茶贮存过程中存在的真菌种群进行了分类学地位鉴定。结果表明,藏茶贮存过程中主要存在的真菌种群为曲霉属的黑曲霉、青霉属的光孢青霉菌、娄地青霉菌和巴恩正青霉菌以及根霉属的根霉菌5大类种群。这些微生物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藏茶贮存过程中的品质形成。
钟涛齐桂年胥伟陈盛相李建华
关键词:藏茶真菌种群贮存过程微生物作用
四川边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组分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研究了四川边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组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边茶加工过程中内含物成分变化最明显的阶段在渥堆阶段,原料样经过渥堆水浸出物、氨基酸和总糖的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四川边茶中氨基酸总量以渥堆样最高,为1590.00mg/100g,茶多酚的含量随着加工工序的进行在不断降低。与原料样相比,渥堆样中各微量元素的浸出率都有明显提高,成品样与原料样相比浸出率Se增加了2.98%,Mn增加了7.62%,Zn增加了19.34%,Mo增加了8.64%,Cu增加了6.48%。
巩发永齐桂年张忠李静
关键词:边茶组成成分微量元素
黑茶茶褐素类物质的提取及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黑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近年来由于其显著的减肥降脂作用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又由于黑茶独特的加工方式而使其茶褐素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类,故常常将茶褐素类物质作为探究黑茶特殊功能的切入点。另有研究表明,脂肪酸合酶(FAS)是减肥和抗癌研究的双重潜在靶点,且四川边茶提取物能够抑制脂肪酸合酶(FAS)的活性,但其有效活性成分和抑制机理复杂,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黑茶茶褐素类物质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陈智雄齐桂年迟琳
关键词:降血脂茶褐素
利用计算机量化茶鲜叶色泽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建立了一种针对茶鲜叶的计算机色泽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量化茶鲜叶色泽具有一定可靠性,其中R、G、B、L色泽参数值能够区分不同嫩度的鲜叶;R、G、L色泽参数值在鲜叶采后24小时内有一...
李洁齐桂年
关键词:计算机茶鲜叶色泽
文献传递
川西茶区主栽品种新梢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特征被引量:8
1997年
以川西茶区5个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对春梢和秋梢进行氨基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在川西的地域条件下,主栽品种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具有一定特征。5个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均较高;品种间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差异较小;从氨基酸组成来看,茶氨酸的含量水平居中等偏低,但谷氨酸等其它主要氨基酸的含量较高;新梢中还富含赖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季节变化规律明显。
唐茜施嘉王番齐桂年
关键词:茶树氨基酸新梢
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为了研究福选9号等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其所制工夫红茶进行感官评价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福选9号、梅占、福鼎大白茶和名山131品质较好,其中以名山131汤色最好,福选9号香气最佳,梅占滋味最优;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茶黄素、茶多酚和茶红素的差异较大。
刘婷婷齐桂年
关键词:茶树红茶适制性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