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峰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性状
  • 4篇杂交
  • 4篇生态条件
  • 4篇穗型
  • 4篇籼粳
  • 4篇粒位
  • 4篇粳稻
  • 3篇水稻
  • 3篇株型
  • 3篇籼粳交
  • 3篇籼粳杂交
  • 3篇秸秆
  • 3篇粳杂
  • 3篇还田
  • 2篇生态
  • 2篇穗部
  • 2篇穗部性状
  • 2篇穗型水稻
  • 2篇炭粉
  • 2篇土壤

机构

  • 12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铁岭市科学技...
  • 1篇广东省农业技...

作者

  • 12篇金峰
  • 9篇陈温福
  • 8篇徐正进
  • 5篇张文忠
  • 4篇江奕君
  • 4篇陈书强
  • 4篇徐海
  • 3篇赵明珠
  • 3篇杨莉
  • 3篇殷大伟
  • 3篇程效义
  • 3篇兰宇
  • 2篇薛菁芳
  • 2篇赵明辉
  • 2篇李茂柏
  • 2篇孟军
  • 2篇郑家奎
  • 2篇阮燕晔
  • 2篇黄玉威
  • 2篇周平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秸秆生物炭还田保护土地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生物炭还田保护土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秸秆生物炭粉用酸进行改性,接着加入粘合剂制成颗粒状物质;将秸秆粉碎成秸秆粉,加入益生菌液进行发酵,获得发酵物;将颗粒状物质、秸秆粉和发酵物...
兰宇黄玉威曹殿云陈温福韩晓日孟军张文忠马殿荣赵明辉程效义殷大伟金峰敖曼阮燕晔王庆阳王迪詹增意贺婉莹刘苏影安西杰马长驰骋
直立与弯曲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碾磨品质的比较被引量:17
2008年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材料为对象,研究了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籽粒在碾米品质上的差异。弯曲穗型材料整穗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以及粒重均高于直立穗型材料,其中整精米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总体而言,在稻穗的同一部位,两穗型材料一次枝梗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重均高于二次枝梗的籽粒;一次枝梗上以第2或第3粒位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第1粒位籽粒的较低;穗上同一部位二次枝梗籽粒的碾米品质在两穗型材料间的差异大于一次枝梗,而穗型与其排序并无直接关系;两穗型材料籽粒粒重在穗上的分布与排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通过育种选择来改良直立穗型材料的碾磨品质。
金峰陈书强徐正进袁莹李培培
关键词:水稻粒位穗型碾磨品质粒重
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F_2代亚种属性与株型性状的特点被引量:7
2013年
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分别在辽宁和四川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亚种属性及其与株型性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F2代植株籼粳属性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变异,相对于四川,辽宁呈现明显的偏籼分布,生态环境对程氏指数六性状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降低趋势。不同地区株高的类型间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剑叶长表现为籼型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趋势,剑叶张角地区和类型间大多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剑叶宽的类型间差异因组合而异。总之不同地区从籼型到粳型,均有穗长递减而穗弯曲度递增的趋势。籼粳稻杂交F2代植株个体籼粳属性与株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的方向和程度在不同地区和组合间不完全一致。
金峰王鹤潼徐海江奕君赵明珠杨莉徐正进陈温福郑家奎
关键词:生态条件籼粳杂交株型性状
直立与弯曲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粒形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稻谷粒形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分布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整穗籽粒的粒长、粒宽、长宽比以及长厚比均高于直立穗型品种,其中粒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稻穗的同一部位,两种穗型品种一次枝梗籽粒的粒长、粒宽、长宽比、长厚比均高于二次枝梗;且在一个枝梗上稻米的粒长、长厚比与开花早晚有一定联系,但又不严格按照开花的顺序,而会因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发生变化。粒宽、长宽比则与颖花的开花时间无必然的联系。穗型对不同部位、不同粒位籽粒粒长、粒宽、长宽比以及长厚比在整穗上的分布与排序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选择来改良直立穗型品种的籽粒的外观品质。
金峰陈书强李培培袁莹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水稻穗型粒位粒形
秸秆田间原位收储炭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秸秆还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秸秆田间原位收储炭化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面上固接有烘干组件,烘干组件顶部固定连通有粉碎组件,粉碎组件设置在底板顶部,烘干组件底部连通有输送组件,输送组件远离烘干组件的一侧连通有...
兰宇付时丰罗培宇陈涛涛崔鑫杨沫张一王永欢姜楠程效义施凯刘金殷大伟金峰
两种穗型粳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几个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研究了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的几个重要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穗型特征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高低无直接必然的联系,但是对穗不同部位间这些指标及其粒位顺序有较大影响。对3个直立穗型品种而言,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穗下部>中部>上部,食味值则相反,而对3个弯曲穗型品种而言,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规律不明显,食味值表现为穗上部>中部>下部;同一稻穗不同枝梗间相比,着生在二次枝梗上的稻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相对较低,而着生在一次枝梗上的稻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相对较高;同一枝梗间的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下部二次枝梗第2、3粒位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食味值较低,中上部一次枝梗1~6粒位的蛋白质含量较低、食味值较高,而直链淀粉含量在粒位间规律不明显;直立穗型品种单一稻穗不同粒位间的差异大于弯曲穗型品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直立穗型品种着粒密度过大。
陈书强金峰董丹刘柏林薛菁芳张文忠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粳稻穗型粒位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
生态条件对籼粳交F_2穗部性状与程氏指数的影响
2012年
选用籼粳交组合(晚轮422×沈农265)F2为试材,分别在四川、上海、辽宁同年种植,研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穗部性状和程氏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四川和上海穗较长、2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低并且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辽宁穗较短、1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并且与着粒密度关系不显著。从北到南,程氏指数、叶毛、1-2穗节长、抽穗时壳色和子粒长宽比均呈偏粳分布,并且偏粳程度呈增加趋势。程氏指数与穗颈弯曲度相关性在各地区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四川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上海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辽宁与着粒密度、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超高产育种必须根据生态条件的差异合理地将协调穗部结构与亚种间杂交优缺点互补相结合。
赵明珠金峰周平唐亮徐海江奕君杨莉李茂柏张文忠陈温福徐正进
关键词:生态条件籼粳杂交穗部性状程氏指数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籼粳交后代亚种分化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籼粳交育种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育种方法之一,明确籼粳亚种分化机制是指导籼粳交育种的关键.本文用InDel(插入/缺失)和ILP(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对在辽宁省和广东省种植并用单粒传法、混合法及系谱法构建的籼粳交(七山占/秋光)F6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法与单粒传法群体无偏分离,粳型判别值(Dj)集中在40%-60%之间;两地系谱法群体总体偏籼(30%~55%),且广东群体(38%)比辽宁(42%)偏籼,两地群体分布呈显著差异.混合法与单粒传法群体中Dj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区域血缘呈显著正相关;而在系谱法中部分正相关被打破,且两地群体籼粳血缘呈规律性分布.表明人工选择是影响籼粳分化的主要因素,并与自然选择协同作用引起群体偏分离现象;群体中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与籼粳分化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这可能是影响籼粳交育种在综合亚种优势上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王鹤潼金峰江奕君林青山徐海陈温福徐正进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籼粳分化生态条件
水稻超高产株型模式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本文以直立和弯曲穗型水稻品种杂交组合(晚轮42/沈农265;泸恢99/沈农265;晚轮422/辽粳5号)的不同世代群体为试材,分别在华南稻区广东、西南稻区四川、东北稻区辽宁和长江中下游稻区上海四个生态区同年种植,比较了多...
金峰
关键词:水稻株型性状穗部性状生态型
文献传递
两种穗型粳稻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种穗型粳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的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高低无直接的联系。同一稻穗内的不同部位间籽粒相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基本都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透明度则基本相反。同一稻穗内的不同枝梗间相比,着生在二次枝梗上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高,而一次枝梗上的籽粒相对较低,透明度则相反。同一枝梗间的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一次枝梗上6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5,6粒位较低,第2,3位较高,二次枝梗上3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粒位最低,第2粒位最高,透明度则相反。粳稻穗型特征与品种间外观品质的优劣并无直接联系,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外观品质好坏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
陈书强金峰王嘉宇刘柏林董丹薛菁芳张文忠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粳稻穗型粒位垩白性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