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海

作品数:87 被引量:576H指数:13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3篇水稻
  • 41篇粳稻
  • 29篇杂交
  • 28篇性状
  • 28篇籼粳
  • 18篇籼粳稻
  • 15篇后代
  • 11篇杂交后代
  • 11篇穗部
  • 10篇穗部性状
  • 10篇籼粳稻杂交
  • 9篇亚种特性
  • 8篇穗型
  • 8篇籼粳杂交
  • 8篇维管束
  • 8篇粳杂
  • 7篇重组自交系
  • 7篇株型
  • 6篇生态
  • 6篇生态环境

机构

  • 87篇沈阳农业大学
  • 10篇四川省农业科...
  • 5篇广东省农业科...
  • 5篇上海市农业科...
  • 4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黑龙江省农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辽宁省农业科...
  • 2篇辽宁省盐碱地...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沈阳工学院
  • 1篇呼和浩特民族...
  • 1篇广东省农业技...
  • 1篇天津市农作物...

作者

  • 87篇徐海
  • 61篇徐正进
  • 33篇陈温福
  • 25篇王嘉宇
  • 24篇赵明辉
  • 13篇唐亮
  • 13篇朱春杰
  • 12篇张文忠
  • 12篇马殿荣
  • 11篇郭艳华
  • 9篇杨莉
  • 9篇夏原野
  • 8篇杜志敏
  • 7篇刘宏光
  • 7篇毛艇
  • 7篇马作斌
  • 7篇闫志强
  • 6篇郑家奎
  • 5篇李红宇
  • 5篇陈凯

传媒

  • 15篇中国水稻科学
  • 11篇作物杂志
  • 11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作物学报
  • 5篇华北农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杂交水稻
  • 3篇北方水稻
  • 2篇种子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2012东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方粳稻分子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介绍了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课题的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为特异基因型的鉴定:主要有筛选鉴定出抗旱性材料86份,苗期抗寒性材料40份,后期抗寒性材料629份,抗稻瘟病材料28份,对筛选出的抗旱性材料进行了第二轮聚合杂交,共配组合171个。另一方面是关于遗传与生理基础研究,对穗部性状、粒形、产量和品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另外本文对北方粳稻分子育种材料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讨论,并讨论北方粳稻分子育种今后的发展方向。
王嘉宇徐正进孟军徐海陈温福周淑清
关键词:粳稻分子育种北方粳稻育种研究育种材料抗稻瘟病
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群体光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调查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群体光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直立穗型还是弯曲穗型,均是南北行向较东西行向多受光;无论南北行向还是东西行向,直立穗型群体内各高度处光照强度大于弯曲穗型群体;直立穗型品种和弯曲穗型品种均适于南北行向种植。
石春玲徐正进徐海张琦
关键词:水稻品种光环境直立穗型水稻群体光分布
籼粳稻杂交后代蒸煮食味品质与亚种分化的关系被引量:10
2015年
以2个典型籼粳稻杂交重组自交系F8群体(中优早8号×丰锦,计158株系;七山占×秋光,计142株系)为试材,利用程氏指数法鉴别其籼粳属性,同时测定稻米食味品质及淀粉RVA特征值,分析籼粳杂交后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籼粳亚种性状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群体程氏指数、口感、综合评分及RVA谱特征值均呈连续分布,大部分株系介于双亲值之间;2)程氏指数与口感、综合评分及各RVA谱特征值的相关不显著或相关系数较小,依据程氏指数划分的类型间口感、综合评分及RVA谱特征值无明显差异,说明籼粳分化对稻米食味品质无直接影响;3)随着口感改善和综合评分的提高,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降低、回复值升高,其他RVA谱特征值变化规律性不明显。
张佳程海涛徐海夏英俊刘春香徐正进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程氏指数食味品质RVA谱
农杆菌介导主要农作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比较完善和相对高效的转化方法,但在单子叶植物中应用相对较少。本文对水稻、玉米、小麦等三种重要禾本科植物农杆菌转化法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重点综述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及农杆菌转化法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商业方面的应用进展。
李浩戈金迪马慧徐海徐正进
关键词:主要农作物农杆菌
栽培稻的籼粳分化与杂交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籼粳稻杂交后代易产生超亲变异和优势,蕴藏着巨大的遗传潜力。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寄希望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但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解决途径有赖于对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籼粳稻分类的方法与评价、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历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籼粳稻杂交后代中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及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为超级稻选育中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徐海陶士博唐亮张文忠赵明辉徐凡
关键词:水稻籼粳分化籼粳稻杂交
利用SSR标记分析黑龙江水稻区域试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20个表型性状和51个SSR标记分析25份黑龙江省一积温带区域试验品系、20份21世纪推广品种和14份21世纪以前推广品种的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92个表型变异和166个SSR等位基因,其中21世纪区试品系表型变异数和SSR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4,142个(平均2.78个),21世纪推广品种表型变异数和等位基因数分别为78,126个(平均2.47个),21世纪以前推广品种表型变异数和等位基因数分别为82,127个(平均2.49个)。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品种间(94%),群体之间(6%)差异较小。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类,21世纪区试品系形成了独立的类群,其SSR遗传多样性极显著高于21世纪以前和21世纪推广品种,但是黑龙江水稻遗传多样性相对于其他地区仍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拓宽遗传基础。
李红宇张龙海刘梦红徐正进赵子成王海泽赵明辉徐海王嘉宇
关键词:水稻
粳稻颖果维管束结构粒位间差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被引量:8
2010年
以典型粳稻品种辽粳294和盐丰47为试材,比较了开花后4~22d穗上不同部位一、二次枝梗颖果背部维管束的解剖结构变化,并对其相应粒位的稻米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截面均近似椭圆形,其面积大小及短轴长度均随颖果的生长而呈抛物线形变化,辽粳294在开花后12d、盐丰47在开花后10d分别达到最大值,截面长轴长度则随颖果生长和灌浆进程而单调上升。从整体上看,两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表现为从基部到顶部由粗到细的管-束状结构,由居中的导管束和周边的若干筛管束构成。在开花后相同时间,两品种维管束截面面积、截面长轴长度、截面短轴长度、筛管区域宽度、导管数、颖果体积、颖果干质量,均表现为上部一次枝梗籽粒>下部一次枝梗籽粒>上部二次枝梗籽粒>下部二次枝梗籽粒,并且在相同部位上,维管束性状均表现为辽粳294大于盐丰47。维管束截面面积及其长轴长度,与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维管束截面面积、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筛管区域宽度和导管数,与颖果干质量、颖果充实度和谷粒充实度呈显著正相关。颖果背部维管束结构的差异,是稻米垩白性状、颖果充实度和其他与同化物积累特性有关的性状产生差异的重要形态学和解剖学基础。
于晓刚张文忠韩亚东黄丽丽徐海赵明辉高东昌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粳稻颖果维管束
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以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SA:中优早8号/丰锦、RILSB: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交后代的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的影响因群体和性状而异,RILSA群体在四川和辽宁都呈偏粳分布,RILSB群体在辽宁接近正态分布,在四川呈偏粳分布,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与辽宁相比,四川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因而产量极显著下降,而穗粒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间差异不显著.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与产量和经济性状有正相关的趋势,据此进行人工选择可能是北方稻区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仍然基本保持粳亚种特性的重要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籼粳分化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等相关问题.
徐海刘宏光朱春杰杨莉郭艳华王嘉宇杨乾华徐正进郑家奎陈温福
关键词:生态条件籼粳杂交亚种特性经济性状重组自交系
抽穗开花期喷施MeJA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茉莉酸甲酯(MeJA)可有效促进水稻颖花开放,使父母本花时相遇,提高制种产量,但MeJA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以辽宁稻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对产量和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MeJA可显著降低粳稻产量,且浓度越大,降低的程度越明显。MeJA对产量结构中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结实率影响显著,尤其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均随MeJA浓度的升高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而结实率的显著下降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喷施MeJA可显著降低粳稻品质。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精米率显著下降,且浓度越大,降低程度越明显,整精米率在高浓度处理下降低程度达极显著水平。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化不显著。随MeJA喷施浓度升高,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下降。本研究可为生产上充分发挥MeJA调控花时的作用,同时避免对产量和米质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杨宇尘杜志敏张小鹏李坤译沈家琪徐海
关键词:粳稻茉莉酸甲酯抽穗开花期
不同穗型籼粳杂交稻F_1代花药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2011年
以直立穗型沈农265粳稻与泸恢99籼稻杂交F1为材料,通过筛选与优化基本培养基种类、低温处理时间及激素成分等堵养条件来建立高效花药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经过7-11d的10℃低温处理的花药组织愈伤诱导显著高于未低温处理或其他处理时间的材料;以SK3或M8为基本培养基都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导率;以SK3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复合激素水平为2mg·L^-1 2,4-D+1mg·L^-1 NAA+0.2mg·L^-1 6-BA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获得最高23.22%的诱导率;以MS为基本培养基,复合激素水平为4mg·L^-1 KT+1mg·L^-1 NAA+0.5mg·L^-1 6-BA的分化培养基上获得最高70.66%的分化率。
杨玉廷于翠梅宋贺徐海徐正进
关键词:穗型花药培养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