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凤珠

作品数:18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脂溢性
  • 9篇脂溢性皮炎
  • 9篇皮炎
  • 8篇洗剂
  • 6篇疗效
  • 5篇苦参
  • 5篇苦参碱
  • 4篇酮康唑
  • 4篇酮康唑洗剂
  • 4篇临床疗效
  • 4篇康唑
  • 4篇护理
  • 3篇体外
  • 3篇中医
  • 3篇疗效研究
  • 3篇临床疗效研究
  • 3篇马拉色菌
  • 2篇抑菌
  • 2篇制剂
  • 2篇体外抑菌

机构

  • 18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中医药...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赵凤珠
  • 14篇蔡玲玲
  • 13篇张丰川
  • 13篇李元文
  • 7篇杨碧莲
  • 5篇周志强
  • 4篇赵雅静
  • 3篇孔宇虹
  • 3篇宋利梅
  • 2篇孙杰
  • 2篇付蓉
  • 2篇孙占学
  • 2篇杨柳
  • 1篇姚荣
  • 1篇姚旭
  • 1篇刘伟娜
  • 1篇张小静
  • 1篇陈璐
  • 1篇李淑英

传媒

  • 5篇环球中医药
  • 5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2012年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参碱洗剂治疗脂溢性皮炎52例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洗剂外用对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2例头部脂溢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入苦参碱组与酮康唑对照组各56例,分别给予苦参碱洗剂(浓度3.61 mg/m L,共50 m L)、酮康唑洗剂(1%、50 m L)清洗皮损处,比较两组药物在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和患者皮损红斑、鳞屑、脂溢、瘙痒、皮损面积的各种症状改善情况和使用安全性。结果比较两组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苦参碱洗剂组有效率88.46%,酮康唑对照组有效率88.6%,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皮损红斑、鳞屑、皮损面积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脂溢、瘙痒好转程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苦参碱组优于酮康唑组。结论苦参碱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其综合疗效与酮康唑相当,在改善脂溢、瘙痒方面则优于酮康唑。
张小静李淑英蔡玲玲张丰川李元文赵凤珠杨碧莲
关键词:脂溢性皮炎临床治疗效果
苦参不同制剂及成分对合轴马拉色菌标准株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苦参的不同制剂(粉剂水提、免煎剂)及苦参碱对合轴马拉色菌标准株的抑菌作用,探讨中药对合轴马拉色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实验对象分为7组(:)苦参粉水提组、苦参免煎颗粒组、苦参碱组、氧化苦参碱组、酮康唑组,还设了...
张丰川蔡玲玲李元文赵雅静周志强赵凤珠
关键词:MATRINEOXYMATRINE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自制槿柏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槿柏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自制槿柏洗剂治疗,对照组使用2%酮康唑洗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的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2周、4周时红斑、脂溢、鳞屑、瘙痒及皮损面积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周、4周时试验组红斑、鳞屑、脂溢、瘙痒及皮损面积症状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槿柏洗剂为外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有效中药制剂,且使用安全,值得研究应用。
付蓉李元文周志强张丰川赵凤珠
关键词:头皮脂溢性皮炎酮康唑洗剂
银屑病患者的中医护理与中医疾病管理探析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对银屑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情志调护等护理内容进行论述,同时对银屑病的慢性病管理、纳入治未病体系、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中医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析,以期望建立相应的中医治疗护理评估体系,构建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的银屑病登记管理系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寻找到中医药防治银屑病切入点和最佳诊疗和护理方案。
赵凤珠孙占学
关键词:银屑病护理中医
足癣的中西医护理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足癣是由致病性浅部真菌感染足部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其发病具有广泛性、传染性和反复性。本文通过对中医中药治疗足癣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足癣中医护理的用药特点和规律,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足癣的中医护理提供思路和建议。
宋利梅周志强赵雅静赵凤珠方芸孙杰董颖仇红革蔡玲玲张丰川
关键词:脚气足癣中医药疗法护理
苦参不同制剂及成分对合轴马拉色菌标准株体外抑菌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苦参的不同制剂(粉剂水提、免煎剂)及苦参碱对合轴马拉色菌标准株的抑菌作用,探讨中药对合轴马拉色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对象分为7组:苦参粉水提组、苦参免煎颗粒组、苦参碱组、氧化苦参碱组、酮康唑组,还设了不含药物的阳性组和不含菌的阴性组。通过不同的马拉色菌培养基对苦参的不同制剂及苦参中主要生物碱进行体外抑菌研究,并同酮康唑相对照,同时测定各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最佳抑菌浓度。结果五组的MIC值从低到高分别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酮康唑<苦参颗粒<苦参粉水提组,苦参碱组的抑菌作用比较明显,MIC值为0.3mg/ml,低于其他各组的MIC值。结论苦参的主要生物碱中苦参碱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马拉色菌作用,氧化苦参碱与酮康唑的体外抑菌作用相当,而苦参水提剂及苦参颗粒剂体外抑菌作用较差。推测苦参碱是苦参中主要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
张丰川蔡玲玲李元文赵雅静周志强赵凤珠
关键词: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体外抑菌实验
苦甘香柏颗粒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苦甘香柏颗粒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阳性药物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外用苦甘香柏颗粒,对照组外用2%酮康唑洗剂,一周2次,疗程共...
杨碧莲蔡玲玲赵凤珠李元文张丰川孔宇虹
关键词:脂溢性皮炎酮康唑洗剂
文献传递
大黄五倍子含漱液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观察大黄五倍子含漱液治疗慢性牙周炎(胃火上炎证)的临床疗效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临床疗效观察部分:采用完全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大黄五倍子含漱液+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空白安慰剂含漱液+牙周基础治疗,含漱液30m L/次,每次保留5min,日3次,疗程3个月。通过观察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等指标来进行综合疗效评价和单项积分评价,同时进行中医症候积分的分析,作为次要指标。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部分:分别检测大黄、五倍子单味药及复方对牙周炎最常见的临床致病菌牙龈紫质孢菌(Pg)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经卡方分析,试验组愈显率为38%,对照组愈显率为6%,P<0.01;试验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34%,P<0.01,两组愈显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在单项指标改善,PD积分无统计学差异,Gl、SBI、PLI等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在牙龈指数Gl、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体外抑菌实验中MIC值由高到低分别是:五倍子水提液<大黄五倍子复方水提液<大黄水提液。结论:在牙周基础治疗同时使用大黄五倍子含漱液可以显著提高慢性牙周炎(胃火上炎证)的临床疗效。大黄对牙龈紫质孢菌(Pg)的体外抗菌作用最强,其次是大黄和五倍子复方,抗菌作用最弱的是五倍子。临床疗效最佳的复方组合并非抑菌作用最强的大黄水提液,因此,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与抑菌强度不成正比,对临床中治疗提供新思路。
姚旭蔡玲玲杨柳李元文张丰川赵凤珠
关键词:牙周炎
苦甘香柏颗粒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杨碧莲蔡玲玲赵凤珠李元文张丰川孔宇虹
关键词:脂溢性皮炎酮康唑洗剂
化脓性肉芽肿激光综合治疗后的护理措施分析
2016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化脓性肉芽肿激光治疗后进行中医和西医的不同创面护理措施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寻安全有效,瘢痕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完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观察120例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化脓性肉芽肿患者,分为中医护理组60例(试验组)和西医护理组60例(治疗组),中医护理组在创面给予龙珠软膏外用,西医护理组在创面处涂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结果:中医护理组总有效率为78.3%,西医护理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中医护理组显效率为40.0%,西医护理组显效率为21.7%,在显效率方面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瘢痕形成均以0级为主,但是中医护理组明显优于西医护理组,中医护理组未出现复发病例,西医护理组出现1例复发,中医护理组复发率优于西医护理组,安全性方面,西医护理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而中医护理组未见不良反应病例。结论:中医护理对本病的预后在疗效、瘢痕形成、复发率、安全性上较西医护理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陈璐蔡玲玲宋利梅阎京选赵凤珠刘伟娜松雪
关键词:化脓性肉芽肿护理干预中医瘢痕龙珠软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