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丰川

作品数:166 被引量:776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6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0篇中医
  • 30篇皮肤
  • 27篇皮炎
  • 20篇皮肤病
  • 20篇疗效
  • 17篇辨证
  • 16篇中医药
  • 13篇疱疹
  • 12篇脂溢性
  • 12篇脂溢性皮炎
  • 12篇黄褐斑
  • 11篇银屑
  • 11篇银屑病
  • 11篇湿疹
  • 10篇带状疱疹
  • 10篇洗剂
  • 10篇疗效观察
  • 10篇慢性
  • 8篇细胞
  • 7篇痤疮

机构

  • 152篇北京中医药大...
  • 60篇北京中医药大...
  • 12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北京市门头沟...
  • 7篇天津市中医药...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泉州市中医院
  • 3篇北京市石景山...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厦门市中医院
  • 2篇北京市中医研...
  • 2篇北京市鼓楼中...
  • 2篇北京中医医院...

作者

  • 164篇张丰川
  • 103篇李元文
  • 68篇蔡玲玲
  • 34篇孙占学
  • 21篇杨碧莲
  • 17篇姜颖娟
  • 13篇孔宇虹
  • 13篇赵凤珠
  • 12篇周德瑛
  • 11篇付蓉
  • 11篇李楠
  • 9篇周志强
  • 8篇杨柳
  • 7篇姜玉
  • 6篇余青
  • 6篇萧明
  • 5篇赵雅静
  • 5篇李纬
  • 5篇张雪
  • 5篇王莹

传媒

  • 27篇环球中医药
  • 15篇中医临床研究
  • 9篇世界中医药
  • 8篇中华中医药杂...
  • 8篇北京中医药
  • 7篇中华中医药学...
  • 6篇中国民间疗法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四川中医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河南中医
  • 2篇健康世界
  • 2篇中医教育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2012年第...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7篇2018
  • 19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25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白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二白膏治疗慢性湿疹的分子机制。方法2022年1―5月通过TCMSP数据库及《中国药典(2015版)》筛选二白膏主要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进行靶点预测;同时从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慢性湿疹的相关靶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String网站及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潜在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匹配;通过DAVID网站进行GO与KEGG分析;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从二白膏中筛选出17个活性成分和97个潜在靶点,其中15个核心靶点18条通路与其治疗慢性湿疹有密切关系。结论二白膏治疗慢性湿疹具有生物学支撑。不同的蛋白存在协同作用,其中AKT1、SRC和EGFR等靶点起着关键作用。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并主要富集在PI3K-Akt、JAK-STAT信号通路上,发挥抗炎、抗氧化、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修复皮肤屏障等作用。
王羽侬冯蕙裳王莹王家悦李元文张丰川
关键词:湿疹网络药理学
甘石青黛膏对大鼠湿疹模型皮损角质形成细胞(KC)淋巴细胞(LYM)的凋亡的影响
:观察甘石青黛膏对大鼠湿疹模型皮损角质形成细胞(KC)淋巴细胞(LYM)的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中药甘石青黛膏干预,并与安慰剂(白凡士林膏)对比,采用TUNEL法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湿疹模型皮损角...
孙占学李元文张丰川
关键词:湿疹皮损角质形成细胞淋巴细胞
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中药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中药甘石青黛膏干预,并用安慰剂(白凡士林)组进行对照,观察红斑、水肿、表皮剥脱、苔藓化等症状,以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以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比较模型大鼠红斑、水肿、表皮剥脱以及苔藓化等各项数据,甘石青黛膏干预大鼠皮损与本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石青黛膏组干预后与安慰剂组模拟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石青黛膏组症状评分均优于安慰剂组;评价两组湿疹模型干预后总体疗效,安慰剂组总有效率为42.10%,甘石青黛膏组总有效率为72.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石青黛膏总体疗效优于安慰组。结论中药甘石青黛膏对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具有控制红斑,消除水肿,促进破损表皮修复,抑制苔藓化的作用。
孙占学赵丽娟张丰川李元文
关键词:亚急性湿疹疗效评价
两种过敏原检测方法对手部慢性湿疹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手部慢性湿疹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病程较长、顽固难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部分患者发病与长期一种或多种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因此确定过敏原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本文通过使用生物共振和皮肤斑贴试验过敏原检测方法对30例手部慢性湿疹的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分析其常见过敏原。
周志强孙占学李元文张丰川
关键词:手部慢性湿疹过敏原检测皮肤斑贴试验生活质量变态反应生物共振
“双轨合一”模式下中医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2021年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双轨合一”便是在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该模式下中医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专业不“专”,导师不“导”,特色不“特”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调整。
萧明蔡玲玲张丰川李元文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皮肤科
银屑病的宏观与微观辨证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文章对银屑病宏观上的证候和皮损组织病理上的微观表现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从表皮细胞的五行辨证、真皮血管辨证、宏观与微观辨证论治银屑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笔者通过临床真实病例介绍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认为银屑病的微观辨证是中医宏观辨证的有益补充,通过观察微观状态,可进一步强化中医对病理机制的认识。
李元文王京军孙占学张丰川
关键词:银屑病辨证论治
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湿疹属于中医“湿疮”范畴,临床表现为瘙痒剧烈,皮损多形性,渗出倾向,对称发生,易成慢性,反复发作。中医学认为湿疮总由禀赋不耐,或因外感风湿热之邪,郁于腠理,致湿热内蕴而发本病;或由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腻,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而发病;或湿热蕴久人血,致使血热内蕴,发于肌肤而致病;久病则耗血伤津,致脾虚血燥而成慢性。《外科正宗》认为湿疮大多由于风湿、血热、血燥而成,其有云:“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湿疮外因多为风、湿、热邪,内因注重血分的变化,病位在心、脾,病证为湿热、血热、血燥。
余青张丰川
关键词:急性湿疹疗效观察止痒汤祛湿《外科正宗》湿热内蕴
青石止痒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湿疹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神经性皮炎、湿疹属于炎症性皮肤病,也是常见的慢性反复难治性皮肤病之一,国内外西医外治主要是采用强效消炎效果的糖皮质激素软膏,存在的问题是停用后易复发,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造成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遗留干燥、皮肤萎缩、毛发增多、毛细血管等不良反应。
李元文张丰川蔡玲玲孙占学杨碧莲邓颖白彦萍段行武都金辉白方树吴春燕吴迪李楠姜颖娟陈雪燕蒋静张妙良
关键词:神经性皮炎软膏湿疹止痒
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治疗女性寻常痤疮60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女性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组口服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AGS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及治疗4周,GAG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治疗女性寻常痤疮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李响张丰川
关键词:小柴胡汤二陈汤肝郁脾虚证丹参酮胶囊《伤寒论》
金起凤教授治疗皮肤病验方介绍被引量:3
2000年
周德瑛张丰川李元文
关键词:验方皮肤病中医药疗法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