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谈德辉

作品数:14 被引量:131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油气
  • 5篇测井
  • 4篇储层
  • 4篇储集
  • 4篇储集层
  • 3篇地质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渗透率
  • 3篇绝对渗透率
  • 2篇低电阻率
  • 2篇电阻率
  • 2篇压汞
  • 2篇压汞曲线
  • 2篇岩石
  • 2篇油层
  • 2篇油气田
  • 2篇油田
  • 2篇束缚水
  • 2篇束缚水饱和度

机构

  • 8篇西南石油学院
  • 7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14篇谈德辉
  • 5篇廖明光
  • 3篇夏宏泉
  • 3篇李士伦
  • 2篇冯国庆
  • 2篇王静
  • 2篇苏波
  • 2篇李仕伦
  • 1篇洪庆玉
  • 1篇李云省
  • 1篇孙良田
  • 1篇陈洪雁
  • 1篇付晓文
  • 1篇王燕
  • 1篇刘红歧
  • 1篇陈小强
  • 1篇陈科贵
  • 1篇梁常宝
  • 1篇唐洪
  • 1篇李允

传媒

  • 4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国外测井技术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测井与射孔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砂泥岩薄互层低阻油层地质成因——以珠江口盆地A油藏M_1油组为例被引量:10
2010年
珠江口盆地A油藏M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为了查明造成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从储集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及粘土矿物类型和分布形式、孔隙结构特征、导电矿物含量、砂泥岩薄互层发育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高阻层段M2油组进行对比。形成M1油组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是:储集层细颗粒含量高,泥质含量高,细微孔喉体积百分数高,造成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高,增强了油层的导电性能;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高岭石为主,呈薄膜状、絮状、分散状分布,增强了储集层的附加导电能力;砂泥岩薄互层的发育使本身低阻的油层受围岩低电阻率的影响而变得更低。导电矿物和地层水矿化度虽对储集层电阻率降低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廖明光苏崇华唐洪谈德辉姜崴陈小强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低电阻率油层束缚水饱和度粘土矿物薄互层
地面自然伽马曲线正演模型的高分辨率研究
2008年
岩心描述资料、地面自然伽马曲线资料与井下自然伽马曲线资料三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刻度对应后,再结合BP神经网络构建出比较合理的正演模型,此模型用于其它非取心井的自然伽马曲线预测,把预测出的具有较高分辨率并能够反映出薄互层的自然伽马曲线最后应用于测井精细解释,再结合其它测井曲线,能够分辨出厚度为0.3米或0.4米的薄储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常规测井纵向分辨率的目的。
王静谈德辉苏波
关键词:正演模型BP神经网络高分辨率测井精细解释
根据压汞曲线估算储集层渗透率的模型被引量:17
2001年
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双对数坐标下储集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d和Sb及孔喉几何因子Fg三个参数唯一确定,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制流体流动的那部分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且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或顶点参数决定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分别用位置形状参数和顶点参数成功建立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估算模型,并用大量实测数据验证了估算模型的可靠性。
廖明光李仕伦谈德辉
关键词:储集层绝对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压汞曲线
储层岩石渗透率估算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5
2001年
毛管压力曲线表征了储层岩石孔喉大小和分布 ,对于孔隙性储层而言 ,岩石绝对渗透率主要取决于孔喉分布。通过对来自吐哈、辽河、胜利、四川德阳新场气田等油气田不同砂岩储层岩样 393个和陕甘宁中部气田及加拿大等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岩样 2 5 7个的压汞毛管压力数据的研究发现 ,双对数坐标下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明显的双曲线特征 ,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 pd 和Sb 及孔喉几何因子 (Fg)三个参数唯一确定 ,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制流体流动的那部分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 ;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或顶点参数决定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文中分别用位置形状参数和顶点参数成功建立了砂岩储层和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绝对渗透率估算模型 。
廖明光李士伦付晓文谈德辉
关键词:绝对渗透率储集层毛细管压力双曲函数岩石
声波测井曲线的沃尔什反演被引量:3
1998年
在地球物理常用的沃尔什函数法基础上,提出了声波测井曲线的沃尔什反演法;对反演过程的具体技术问题作了细致、深入的探索,总结出了逐点反演法和逐段反演法;并对临盘油田L2-3井的声波测井曲线进行了反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冯国庆谈德辉夏宏泉
关键词:声波测井反演测井解释测井曲线
模糊贴近度在储层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8
1999年
为了克服测井解释中通常采用的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决策分析导致信息丢失所引起的判别结果的偏差,将模糊数学中的非对称贴近度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分量信息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贴近度的神经网络识别法。通过临盘油田实际资料解释表明,在储层识别中采用该方法可大大改善解释效果。
冯国庆李允谈德辉
关键词:神经网络储集层油田油气层识别
砂岩储层渗透率与压汞曲线特征参数间的关系被引量:24
2001年
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 ,在双对数坐标下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 ,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d 和Sb 及孔喉几何因子Fg 三个参数唯一确定 ,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制流体流动的那部分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且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或顶点参数决定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分别用位置形状参数和顶点参数成功建立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估算模型 ,并用大量实测数据验证了估算模型的可靠性。
廖明光李士伦谈德辉
关键词:绝对渗透率砂岩压汞试验双曲线油气田
海南W1、2油田低阻油层形成机理研究
2008年
低电阻率油气层在我国分布广泛,其储量和产能都相当可观,是油田老井挖潜和增储上产的主要方向。海南W1、2油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在同一地质剖面上高阻出水和低阻出纯油交互出现,使油层的识别难度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储层低电阻率形成机理,认为岩性细、微孔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以及高矿化度地层水是形成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本项研究为该地区测井识别低阻储层提供了地质依据。
苏波谈德辉王静王迪
关键词:低电阻率油气层束缚水饱和度测井识别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地区测井资料标准化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测井曲线的标准化处理的实质是依据一个油田或一个地区的具有相同的地质地球物理特性的同一层段,不同井中的同一类测井数据的自身分布规律,由关键井及标准层建立起各测井数据的油田(或地区)标准分布模式,采用相关分析技术,对各井的测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校正刻度不统一带来的误差,即消除非地层因素对测井数据的影响。其方法包括:频率直方图校正技术,重叠图校正技术,趋势面分析校正技术。
谈德辉王燕陈洪雁
关键词:测井解释趋势面
储层岩石基于物性参数的孔喉体积分布反演模型被引量:13
2000年
储层孔喉分布是储层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是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宏观综合表现。本文通过对来自我国吐哈、辽河、胜利、鄂尔多斯、四川和加拿大等地区油气田的 6 5 0个砂岩和碳酸盐岩样品压汞测试资料及物性数据的分析研究 ,成功发现了对于孔隙性岩石 (无论是砂岩还是碳酸盐岩 ) ,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 (特别是渗透率 )与岩样不同孔喉大小的体积分布有密切的相关性 ,并首次建立了储层孔喉体积分布反演预测模型。该模型解决了在一个地区部分层段、部分井因缺乏压汞测试样品或岩芯资料给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带来的困难 。
廖明光谈德辉李仕伦
关键词:储层物性参数油气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