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士伦

作品数:200 被引量:2,511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8篇天文地球
  • 8篇经济管理
  • 3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6篇气藏
  • 64篇凝析
  • 54篇凝析气
  • 51篇油气
  • 33篇凝析气藏
  • 29篇气田
  • 23篇多孔介质
  • 22篇油藏
  • 21篇凝析油
  • 21篇气井
  • 21篇采收率
  • 20篇注气
  • 19篇油气藏
  • 19篇相平衡
  • 17篇凝析油气
  • 15篇油气田
  • 14篇低渗
  • 14篇提高采收率
  • 14篇凝析气井
  • 12篇相态

机构

  • 100篇西南石油大学
  • 97篇西南石油学院
  • 4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6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石油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卡尔加里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力...
  • 3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吐哈...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华北油田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石油高等...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00篇李士伦
  • 91篇孙雷
  • 67篇孙良田
  • 62篇郭平
  • 27篇张茂林
  • 23篇李闽
  • 23篇梅海燕
  • 19篇刘建仪
  • 17篇杜建芬
  • 16篇汤勇
  • 14篇杜志敏
  • 13篇冉启全
  • 12篇黄全华
  • 10篇吴清松
  • 9篇熊钰
  • 8篇周守信
  • 8篇欧成华
  • 6篇潘毅
  • 6篇徐严波
  • 6篇苏畅

传媒

  • 58篇天然气工业
  • 36篇西南石油学院...
  • 15篇新疆石油地质
  • 10篇西南石油大学...
  • 9篇断块油气田
  • 8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钻采工艺
  • 4篇石油学报
  • 4篇中国海上油气...
  • 3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计量与测试技...
  • 2篇河南石油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油气井测试
  • 2篇石油教育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天然气勘探与...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2007年油...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6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19篇2004
  • 24篇2003
  • 34篇2002
  • 21篇2001
  • 10篇2000
  • 7篇1999
  • 7篇1998
  • 6篇1997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吸附现象作用的三维四相多组分模型被引量:5
2002年
在油气藏渗流过程中 ,油相、气相和吸附相内各烃类组分将会发生相间传质现象 ,油、气的相态也会随之发生转变 ;对于这类流体在孔隙介质中渗流的力学特征和各种物理化学问题 ,可以归结为求解三维四相多组分数学模型。文章在提出考虑“吸附现象作用”的多组分模型假设条件之后 ,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四相 (油相、气相、水相和吸附相 )多组分数学模型。为了完成油相、气相和吸附相的相平衡计算 ,建立了考虑“吸附现象作用”、适合于地下油气藏烃类体系的三相 (气相、液相和吸附相 )相平衡热力学模型 。
张茂林梅海燕孙良田李士伦刘明高钱根宝
关键词:凝析油气藏多孔介质多组分相相平衡相态
多孔介质对凝析气露点的影响讨论被引量:4
2001年
关于多孔介质对凝析气露点的影响,不同学者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有的结论甚至相反,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较好地解释这种矛盾现象.文中建立了一种考虑多孔介质毛管压力和吸附作用影响的露点压力计算理论模型,针对实验室和实际地层两种条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说明了造成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并阐述了地层条件下多孔介质对凝析气露点的影响趋势.
郭平孙良田孙雷李士伦
关键词:多孔介质凝析气露点毛管压力相态气藏
废弃凝析气藏注污水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被引量:9
2003年
使用中国大港板桥油气田板Ⅱ组废弃凝析气藏的真实岩心和配制的流体 ,首先在PVT中进行了CVD试验 ,然后在长岩心中进行衰竭试验达到 8MPa废弃压力 ,并在保持 8MPa下进行了注水速度敏感的实验对比 ,还开展了注水增加压力到 2 0MPa后再进行恒压注水方式开发试验。研究表明 ,长岩心中衰竭实验凝析油采收率比PVT筒中CVD测试凝析油采收率高 1倍 ,与实际气田衰竭式开发凝析油采收率相近。在废弃压力下注水进行注采平衡开发凝析油可新增采收率 3.39% ,天然气新增采收率 10 .11% ,效果较好 ;在废弃压力下注水速度快 ,获得的凝析油采收率相对较高 ;采用注水恢复地层压力到 2 0MPa后再进行注采平衡开发油采收率可新增 0 .6 8% ,天然气采收率新增 5 .39%。根据实验 ,现场采用强注污水开发凝析气藏试验 ,提高了采收率 ,同时解决了现场污水处理问题 。
郭平李海平程远忠李士伦杜建芬
关键词: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废水利用
高温高压下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等温线测试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结合石油工业中常用的氦孔隙度仪和化工领域应用较为普遍的体积法气体吸附测试仪的优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固体介质气体吸附测量装置,其中,温度测控系统能实现室温15~100℃范围内温度的精确控制和测量,绝对不确定度≤±0.1℃;压力测试系统的绝对不确定度≤0.001MPa,能在0~60MPa的压力范围内对体系的压力进行精确测量;体积测试系统用于岩心气体的贮存和吸附,能对吸附死空间体积进行自我校准,并实现对直径为50mm、高度在50~200mm范围内的圆柱状岩心与各类单、多组分气体吸附体系等温吸附数据的精确测量。
欧成华易敏李士伦李青
关键词:高温高压储层孔隙介质等温线烃类气体油气体系
毛细管压力影响油气体系相平衡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5
2000年
在油气藏中 ,油气流体和储层多孔介质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油气体系相平衡计算应考虑多孔介质中的界面现象的影响。文章从热力学基本理论出发 ,建立了考虑毛细管压力的相平衡计算模型。为了论证毛细管压力对油气体系相平衡的影响程度 ,针对我国两个凝析气藏 ,分别对油气体系的毛细管压力、露点压力、反凝析液量和 p—T 相图形态进行了相态模拟计算。并利用热力学亚稳态和新相生成理论中的开尔文 (Kelvin)方程对其相态模拟计算结果作出了满意的解释。
张茂林吴清松梅海燕郭平孙良田李士伦
关键词:毛细管压力油气藏储集层多孔介质相平衡
CO_2混相驱多级接触过程机理研究被引量:38
2001年
目前中国陆上油田综合含水达 81% ,产量出现递减 ,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成为陆上石油工业发展的迫切战略性任务。由于CO2 混相驱在油田小范围的应用非常成功 ,开始进一步研究CO2 混相机理指导油田大规模开采。CO2 混相驱静混相机理 ,如CO2 在油中膨胀并降低原油粘度很完善 ,但动混相机理即CO2 混相多级接触过程中气液两相物性参数变化未详尽研究。建立计算CO2 多级接触过程流体物性参数的一维数值模拟方法 ,结合中原油田井流物数据对混相前缘及后缘气液相组成、密度、粘度等参数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
苏畅孙雷李士伦
关键词:二氧化碳混相驱数值模拟物性参数采油
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天然气工业体系问题的思考被引量:6
2005年
中国进入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西气东输”工程等建设为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大规模开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上、中、下游一体化是由天然气的性质所决定的。要逐步形成全国型大供气系统,实现多气源、多通路、可靠、均衡、经济地向用户供气;要夯实资源基础;输气管道是产地和用户的纽带,它使气区内成组气田开发、大气区间勘探开发和市场配置的优化成为可能,管道的安全问题,应受到政府、企业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地下储气库的规划和建设要加强;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有着广阔的天然气市场,天然气的利用除发电、天然气汽车外,化工利用要重视;天然气与其它能源如何合理配置要规划,中国能源发展要走多元化道路;天然气作为特殊商品必须制定相关法规、定价机制、税收政策和其它激励政策,以加速天然气工业发展,改变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
李士伦汤勇王希勇
关键词:天然气工业产品价格地下储气库
气-液-固三相相平衡计算被引量:4
2003年
用状态方程和溶液理论建立了气 -液 -固三相相平衡计算方法。气相和液相均采用状态方程描述其非理想性和相态变化特征 ,用正规溶液理论来描述非理想的固体溶液。这样建立的气 -液-固三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具有热力学的连续一致性 ,并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通过实例计算表明 ,该方法不仅能够计算出压力或温度改变时发生气液固三相相态变化的起始点和三相相态变化趋势 ,而且还可以计算出在不同的温度、压力下各组分在各相中的分配关系。该方法可用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梅海燕张茂林孙良田李士伦吕晓梅
关键词:气态液态固态相平衡
致密泥质砂岩储层的物性预测方法及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在边际油气田中 ,泥质砂岩致密油气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然而 ,泥质砂岩致密油气田的储层物性预测是该类油气田高效开发的瓶颈问题之一。泥质砂岩致密储集层的储层岩石泥质含量高、粒径小、变化大 ,由于渗透率特别低 ,难以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岩心分析 ,测定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相当困难 ,而且不准确 ;同时 ,由于泥质含量很高 ,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都很低 ,各项参数与测井数据的相关性变得很差 ,甚至不敏感 ;由于水动力变化剧烈 ,储层平面非均质强 ,在进行储层物性的平面预测时 ,井间外推插值不准确。针对这些问题 ,文章提供了一套系统实用的解决方法。首先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获得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值 ;之后 ,应用改进了的遗传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高精度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 ,并对井点测井数据进行逐点解释 ;最后 ,利用分形克里格技术对储层参数进行井间外推插值。将这套方法用于某油气田的储层参数预测 ,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周守信徐严波李士伦孙雷张吉
关键词:物性参数低渗透油气藏储集层测井解释核磁共振
多孔介质中油气体系相平衡规律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油气体系和储层多孔介质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 ,储层中同时存在气、液、固 (指岩石 )三相。在多孔介质中 ,由于孔隙半径小 ,因而毛细管压力应予以考虑。在建立了考虑毛细管压力的相平衡计算模型之后 ,针对二个凝析气藏 ,一个黑油油藏和一个挥发油藏 ,分别对其油气体系的毛细管压力、饱和压力和恒组成膨胀过程中液相含量进行了相态模拟计算 ,并总结出毛细管压力对油气体系相平衡的影响规律。
张茂林梅海燕李闽孙良田李士伦吴清松
关键词:多孔介质油气体系相平衡油气藏毛细管压力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