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明光

作品数:56 被引量:280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0篇储层
  • 13篇孔隙
  • 12篇盆地
  • 10篇孔隙结构
  • 8篇储集
  • 7篇油气
  • 7篇砂岩
  • 7篇储集层
  • 6篇盐岩
  • 6篇岩石
  • 6篇油田
  • 6篇碳酸
  • 6篇碳酸盐
  • 6篇碳酸盐岩
  • 5篇地质
  • 5篇压汞
  • 5篇油层
  • 5篇砂岩储层
  • 5篇珠江口盆地
  • 5篇课程

机构

  • 45篇西南石油大学
  • 10篇西南石油学院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
  • 3篇四川省煤田地...
  • 3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塔里...
  • 1篇长江岩土工程...

作者

  • 56篇廖明光
  • 14篇廖纪佳
  • 6篇林丹
  • 5篇姚泾利
  • 5篇谈德辉
  • 5篇唐洪
  • 4篇李斌
  • 4篇陈小强
  • 3篇付晓文
  • 2篇夏茂龙
  • 2篇程军林
  • 2篇渠芳
  • 2篇张廷山
  • 2篇曾德铭
  • 2篇姜巍
  • 2篇李仕伦
  • 2篇丁熊
  • 2篇李士伦
  • 2篇南珺祥
  • 2篇苟亚西

传媒

  • 6篇西南石油学院...
  • 5篇特种油气藏
  • 3篇化工设计通讯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内江科技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国外测井技术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地球物理测井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陶系宝塔灰岩网纹构造成因研究进展
宝塔灰岩是指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区奥陶系宝塔组的一套泥晶灰岩或生屑泥晶灰岩,因其层面上普遍发育形似'龟裂纹'或'马蹄纹'的特殊网纹构造,故又得名'龟裂纹灰岩'或'马蹄纹灰岩'。宝塔灰岩是整个地质历史时期中唯一在层面上具有这一...
马思豪廖纪佳廖明光
关键词:奥陶系沉积旋回
文献传递
根据压汞曲线估算储集层渗透率的模型被引量:17
2001年
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双对数坐标下储集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d和Sb及孔喉几何因子Fg三个参数唯一确定,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制流体流动的那部分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且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或顶点参数决定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分别用位置形状参数和顶点参数成功建立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估算模型,并用大量实测数据验证了估算模型的可靠性。
廖明光李仕伦谈德辉
关键词:储集层绝对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压汞曲线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存在多种不同划分方案,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蜀南地区飞仙关组台地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剖面、岩芯、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性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沉积物空间堆积样式的变化、早期成岩变化、电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识别出不同级次的11个层序界面,据此将本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和TSQ2)和10个四级层序,其中TSQ1可细分出6个四级层序,TSQ2可再分出4个四级层序,并将其与传统地层单位进行对比:三级层序TSQ1和TSQ2分别对应于飞一段+飞二段地层和飞三段+飞四段地层。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指出这些层序在全区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和等时性,每个层序均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特点,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未发现低位体系域和凝缩段。层序与储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四级层序Ⅲ和Ⅷ是台内鲕滩这种有利储集相带的主要发育层位,所形成的滩相鲕粒灰岩储层与高位体系域的向上变浅序列和早期暴露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廖明光周素彦罗冰李凌牟晓慧夏吉文周小刚冯钰
关键词:层序地层层序界面层序格架飞仙关组三叠系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裂缝概率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准确预测裂缝的分布发育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发展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都需要地震和先进测井技术的支持,而老区块通常只有常规测井资料,因此,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裂缝进行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利用现有岩心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GR、AC、DEN和RT曲线等),采用曲线元的方法计算裂缝存在概率,进而采用序贯高斯方法建立了裂缝存在概率的三维模型,从而展示出老区块裂缝的纵、横向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平面上在主构造高点区和主构造西南倾伏端附近较发育,纵向上各单元体的裂缝发育情况分带明显,这与现有地质认识相符合,为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唐洪廖明光靳松彭建国
关键词:测井数学模型裂缝(岩石)
致密砂岩储层自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组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组是近年来该区油藏评价新层系,分析砂岩中自生矿物特征对储层致密化机理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长3油组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3.35%,渗透率为4.90×10-3μm2,为低孔低渗透致密储层,目前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技术和手段,研究自生矿物的含量、类型、分布及成岩共生序列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绿泥石包膜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后期孔隙式充填降低了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伊利石易堵塞孔隙喉道,导致储层物性变差;高岭石沉淀往往与长石溶解伴生,局部溶蚀作用强烈;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作用发育,镜下溶蚀现象少见,对储层的发育有破坏作用;石英次生加大边和自生晶粒占据了大量孔隙空间,同时石英也增强了岩石的抗压能力,对孔渗影响不大。总体上,长3油组自生矿物胶结对储集物性起负面效应,是砂岩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张航廖明光姚泾利姚泾利
关键词:自生矿物绿泥石成岩序列致密砂岩储层
储层孔隙结构定量分析新方法及应用研究
该文从毛管压力资料分析入手,首次用双曲线模型建立毛管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提出一系列反映孔隙结构定量特征的关键参数,以全新方式处理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各种特征参数,并建立了相应的渗透率估算模型;探索了建立孔喉体积分布预测模型...
廖明光
关键词:储层孔隙结构
自然伽马曲线在我国南方Ah油田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自然伽玛测井信息对泥质含量或粒度中值反应敏感,能相当准确的反应岩层中砂和泥的百分含量,从而间接反应沉积环境中能量的高低,将该区块岩芯相与自然伽玛曲线形态仔细对应,找出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实现用自然伽马曲线形态来划分沉积相。本文着重介绍了这一方法在Ah油田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苟亚西廖明光王显财
关键词:自然伽马沉积相测井相微相
珠江口盆地A油田ZJ-1段低阻低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A油田ZJ-1段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平面上砂体连续性、层间层内隔夹层的定量评价以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揭示了A油田ZJ-1段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特征,指出该研究区为稳定的海相沉积,砂体广泛分布连通性较好,储层较为均质,由于层间隔层厚度的不稳定分布,其隔挡能力受到影响。
王显财廖明光苟亚西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
石油地质专业“计算机地质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分析石油地质专业“计算机地质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谈课程中教学的切身体会,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教学环节改革进行探讨。认为谊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专业化石油地质制图软件和油气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授课。通过回顾先前所学石油地质基础知识,开展启发式教学、并增加上机实验课时比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可通过提高平时上机成绩权重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丁熊程军林廖明光
关键词:教学改革
毛管压力曲线分析新方法及其在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被引量:20
1997年
通过对毛管压力曲线的双曲线拟合,从压汞毛管压力资料中提取一个储层孔隙结构方面新的重要参数RA,其物理意义是汞在岩石中开始形成一个连续且内部连通良好的孔隙系统时的孔喉半径。并通过实例用RA顶点的大小评价储层的好坏及油气聚集部位,效果十分理想。
廖明光巫祥阳
关键词:孔隙结构储集层评价油气聚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