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品一
- 作品数:7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江苏省县市经济增长效率测度与评价
- 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入和效率提高来推动的,只注重要素的投入是远远不够,单纯的要素投入无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的另一途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对当前区域生产效率的衡量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经济增长是依靠要素投入增加或是依赖效率提...
- 牛品一
- 关键词: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
- 文献传递
-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江苏省城市化动力因子分析
- 利用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根据人口城市化指标描绘出2000-2009年江苏省县域城市化发展分布状况,研究发现江苏省历年城市化差异基本稳定,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双峰趋同"的态势,说明了异质...
- 牛品一陆玉麒
-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动力因子分位数回归
-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江苏省城市化动力因子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识别城市化动力机制对城市化持续、合理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以往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计量研究多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城市化的发展动力判断过于粗略的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描绘出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分布状况,发现江苏省历年城市化相对差异基本稳定,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双峰趋同"的态势。分位数回归方法能精确地描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在特定分位点的边际效应,因而可使用分位数回归与OLS回归对比分析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子。以2005年为界,将研究时段分为两个阶段,前后城市化动力因子存在明显差异OLS回归发现,行政力对城市化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市场力量、外向力等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相对增大。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行政力量对城市化高的地区影响较弱,外向力对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的影响要大于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市场力对城市化的影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则经历了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产业结构的影响复杂多变。由此发现,江苏省城市化在不同阶段发展路径有不同的侧重点。
- 牛品一陆玉麒彭倩
-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动力因子分位数回归
- 江苏省县域经济集聚和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以实际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对江苏省65个县市的经济空间集聚、增长收敛性以及收敛机制进行讨论。研究发现1993—2009年实际人均GDP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全局正相关,局部空间相关性也有增强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存在着β收敛,分时段研究为不同研究时段选择恰当的空间收敛模型后,收敛速度加快。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和资本收敛机制分别在研究区间的前期和后期占主导作用,收敛机制的转变与江苏省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密切相关。
- 牛品一陆玉麒
- 关键词:空间数据分析Β收敛
- 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核密度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状况,使用分位数回归与OLS回归对比研究分析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因子。旅游经济动力因子呈多元化趋势,对不同旅游经济水平的影响显著不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的数量影响加大,资源禀赋在旅游起步阶段作用更大,基础设施中星级宾馆数量与环境状况的影响被低估,人力资本品质与对外联系对低分位点影响更大。与OLS回归相比,分位数回归结果更细致,对旅游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的认识更清晰。
- 彭倩黄震方牛品一
- 关键词:旅游经济动力因素分位数回归
- 区域旅游经济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分析——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14
- 2012年
- 城市旅游经济扩散区的研究对于区域旅游规划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该文运用栅格分析技术和场强模型对2000-2010年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扩散强度进行演化分析,结果发现:尽管安徽旅游经济扩散强区和极强区面积在扩大,从9.6%增至31.08%,但其比重仍小于弱区和极弱区,旅游经济发展仍较落后;安徽区域旅游经济扩散强区空间布局发展模式愈加清晰,2010年皖北已形成散块向条带过渡的模式,皖中呈现大团块模式,皖江城市带为大条块模式,皖南呈现网状模式。据此提出了安徽四大旅游经济圈:大皖北旅游经济圈、大合肥旅游经济圈、皖江城市旅游经济带、皖南旅游经济圈。
- 沈惊宏陆玉麒靳诚柯文前牛品一
- 关键词:场强旅游经济圈
- 江苏省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空间格局演变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算1993—2009年江苏省各县市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①苏南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苏北地区生产效率最低;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苏南下降幅度最小,苏北下降幅度最大;苏南地区生产效率较为均衡,苏中、苏北地区内部差距逐渐增大。②城市化率、GDP中第二产业比重、出口与GDP之比对生产效率具有正面作用,而政府干预程度与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③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逐步增加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贡献的。④通过对TFP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率联合对比把各县市分为四种类型。全要素生产率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及差异的形成过程。
- 牛品一陆玉麒彭倩
- 关键词:随机前沿模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