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诚

作品数:82 被引量:2,015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经济管理
  • 15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旅游
  • 18篇可达性
  • 16篇长江
  • 16篇长江三角
  • 16篇长江三角洲
  • 10篇景点
  • 9篇旅游景点
  • 9篇旅游流
  • 8篇影响因素
  • 6篇入境旅游
  • 6篇生态
  • 6篇路网
  • 6篇公路
  • 5篇区域旅游
  • 4篇网络
  • 4篇县域
  • 4篇县域单元
  • 4篇乡村
  • 4篇景区
  • 4篇空间结构

机构

  • 8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0篇南京晓庄学院
  • 5篇赣南医学院
  • 5篇中山大学
  • 4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湖北经济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

  • 82篇靳诚
  • 25篇陆玉麒
  • 20篇徐菁
  • 10篇黄震方
  • 4篇钟业喜
  • 3篇沙润
  • 3篇范黎丽
  • 3篇徐慧琳
  • 2篇曹芳东
  • 2篇柯文前
  • 2篇张子昂
  • 1篇丁正山
  • 1篇马颖忆
  • 1篇余凤龙
  • 1篇张郴
  • 1篇苏勤
  • 1篇沈惊宏
  • 1篇罗文斌
  • 1篇刘佳
  • 1篇吕兴洋

传媒

  • 8篇南京师大学报...
  • 7篇经济地理
  • 5篇地域研究与开...
  • 5篇人文地理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5篇地理与地理信...
  • 4篇地理研究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地理学报
  • 3篇旅游学刊
  • 3篇地理科学
  • 3篇可持续发展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商业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地理教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12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05
2007年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5)4个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既而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去探讨其背后的差异机制——规模分布。根据规模的变化,将长三角各市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类: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然后对14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城市职能、资源分布对差异和规模分布的影响。文章将为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旅游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参考。
靳诚徐菁陆玉麒
关键词:旅游规模差异长三角影响因素
旅游流研究进展与启示被引量:10
2020年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流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理论与方法上,主要是依据旅游系统理论、流空间理论、关系经济地理学理论、空间结构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旅游动机理论。同时,一些复杂的空间计量统计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仿真模型等应用较多。(2)研究内容上,对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影响因素、驱动机制、流动效应和空间网络6个方面的有关主题进行了系统研究。(3)实证研究上,重点关注全国尺度范围内、典型区域之间、重要省域、城市之间和微观景区内部游客流动的特征与规律。
闫闪闪靳诚
关键词:旅游流空间网络
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的江苏省交通流动特征与影响因素被引量:26
2018年
高速交通网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地区间联系形式,对区域空间结构的重构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为从高速公路流量视角探讨区域交通流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以江苏省为案例区,以江苏省内高速公路网络2014年的收费站点间出发地—目的地(O-D)数据为支撑,探究区域交通流动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苏省内部交通流动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核心节点(收费站、县域节点)主要位于江苏省南部,在空间上呈现出以核心节点为中心的放射性结构。(2)流量总体上呈现距离衰减特征,空间间隔尺度越大,距离衰减规律特征越明显,且衰减规律符合幂律分布。(3)常住人口、经济发展、公路里程可有效解释县域流量分布,经济发展对各县域交通流量的影响在江苏北部地区表现的更为强烈,人口对江苏南部地区交通流量影响具有局部优势,公路里程对苏南地区存在较弱的负向影响。
靳诚徐菁黄震方黄震方柯文前陆玉麒
关键词:交通流动影响因素高速公路
县域单元公交线路人口覆盖程度与运输压力分析——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基于村域单元的六普人口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的房屋分布数据,估算县域人口分布。在此基础上,探讨县域单元公交线路人口覆盖程度及其运输压力。结果表明:(1)德清县公交线路沿主要道路分布,县城公交线路最为密集,乡镇公交线路呈现出以县城为中心的放射性结构;公交站点在县城呈现出团状分布,其他地区沿道路带状分布。(2)27.82%的居民可以在200 m距离内到达最近公交站点,57.24%的居民可以在500 m范围内到达最近公交站点。(3)在单个线路服务人口方面,K106线、K107线、K108线、K111线、K112线、201线等公交线路服务人口较多,而313线、314线、新千线、钟环线等线路服务人口较少。(4)运输压力较高的线路主要分布在县城内部,与武康镇、乾元镇相连的部分公交线路运输压力也较高,压力值最高的是312线。
徐菁靳诚王丰
关键词:公交线路
贸易发展对旅游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东盟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
2021年
贸易和旅游作为"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在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贸易对旅游溢出效应的探讨尚不充分.本文基于1995-2017年中国—东盟贸易和旅游面板数据,运用拓展引力和门槛效应等模型,探讨贸易发展对旅游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1)贸易发展对旅游存在显著溢出效应,且"出口对入境"溢出大于"进口对出境";通过工具变量法、剔除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时变性检验表明结果稳健可靠;2)自中国—东盟自贸区筹备、启动、建成,贸易对旅游的溢出效应先增加后减弱;3)不同贸易产品对旅游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出口对入境"的溢出效应依次是技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进口对出境"溢出效应依次是劳动、资源、技术密集型.本研究为中国—东盟旅游和贸易合作与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陈乔靳诚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出入境旅游
中国省域间旅游关注网络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旅游关注是旅游虚拟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文章基于百度指数探讨旅游关注空间格局特征,并建立面向线状要素的空间相互作用局部分析模型,探讨影响因素作用的空间异质性。旅游关注网络存在差异,高关注度省份集聚于东部地区。局部模型拟合结果优于全局模型,能很好解释旅游关注。景区数量和GDP对旅游关注具有促进作用,距离则为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景区数量对短距离关注具有较强影响,西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长距离关注有更强影响,经济较好省份受到关注距离的影响较小。在旅游关注这一虚拟空间中,距离效应依然存在,但作用强度弱于现实空间。文章构建的线状要素空间相互作用局部分析模型,为理解旅游关注网络乃至其他类型网络(流动)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空间分析方法。
徐菁靳诚
关键词:网络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
江阴市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实践探索
2023年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两者相互联系、互为前提,是我国现阶段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背景下内在要求,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现实体现。江阴市作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城市,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在生态产品供给、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产业结构优化、核心技术、循环经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当前实践存在问题,从体制机制、产业经营、绿色金融方面对未来工作提出建议。
张伟清曹天邦孙康康靳诚
关键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基于域内旅游流场的长三角旅游空间结构探讨被引量:30
2009年
以长三角15市2004年数据为例,从经典的引力模型出发,构建城市旅游流强度模型,通过对长三角域内旅游流下空间结构探讨表明:①域内长三角旅游的目的地和客源地在地域上表现为一种以上海为中心的圈层结构;②上海和除舟山外长三角其他城市都发生强相互作用,具有较强的中心性,长三角外围地区的城市旅游有被长三角边缘化的趋势;③长三角域内旅游流网络在α=1的水平下,β、γ的指数分别为1.5333、0.5897,发展较好,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④加强周边地区的网络建设,特别要加强南京旅游圈、长江北岸旅游带和杭甬旅游带"一圈两带"的旅游网络化建设,从而实现旅游流空间流向合理调整与结构优化,提高旅游网络化水平,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靳诚陆玉麒徐菁
关键词:旅游流空间结构长三角
江苏省县域单元旅游发展与交通流量相互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精细化数据,在深入分析县域尺度交通流量和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国内游客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苏南地区国内游客较多,是旅游发展的热点区域,而低值簇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流量值较高的交通流主要存在于苏南县域之间,苏南地区设区市市区是重要的放射中心,县域交通流量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格局,苏南的苏州、无锡地区是交通流量的热点区域。将交通流量和旅游发展的转化关系划分为5种类型:转化超前、转化轻微超前、转化协调、转化轻微滞后和转化滞后。南京市区、扬州市区为转化超前型单元,苏州市区、南通市区、江阴、靖江、泰兴为转化滞后型,江苏大部分县域为转化协调型。
徐菁靳诚
关键词:旅游发展交通流量高速公路县域单元
都市区国内旅游流网络空间关联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以上海都市区为例,运用社会网络理论、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基于游客发表旅游行程攻略数据,从节点和网络2个层面分析上海都市区内部旅游流网络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旅游节点具有明显的等级分层结构特征,知名度较高的明星景区在旅游流网络中占据重要核心地位,上海市旅游节点划分为集聚型、扩散型、均衡型、中介型4种类型;2)旅游流网络在空间上呈现以主城区黄浦区为核心的“单核放射状”,以西南松江、东南浦东新区、西北嘉定区为主流扩散方向的分布形态;3)旅游流网络总体上为联结低、扩散强、趋于均衡分布的散状格局,存在内部关联度高、外部关联度低的5个凝聚子群,网络核心—边缘区分层显著,核心区对边缘区的带动效应有限;4)旅游流与景点之间距离存在指数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但各距离段内衰减程度差异明显,0~20 km内旅游流距离衰减规律最为显著。
闫闪闪张河清靳诚
关键词: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都市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