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小浩

作品数:69 被引量:531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8篇剖面
  • 22篇气候
  • 17篇萨拉乌苏河流...
  • 15篇古气候
  • 14篇冰期
  • 12篇全新世
  • 12篇间冰期
  • 11篇末次间冰期
  • 11篇层段
  • 8篇粒度
  • 8篇粒度特征
  • 8篇米浪沟湾剖面
  • 7篇气候变化
  • 6篇气候波动
  • 6篇气候环境
  • 6篇主量元素
  • 6篇微量元素
  • 6篇化石
  • 6篇巴丹吉林
  • 6篇巴丹吉林沙漠

机构

  • 69篇华南师范大学
  • 54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山大学
  • 11篇惠州学院
  • 8篇香港大学
  • 7篇东华理工大学
  • 7篇广州地理研究...
  • 5篇广西师范学院
  • 5篇岭南师范学院
  • 4篇南宁师范大学
  • 3篇国土资源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佛山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作者

  • 69篇温小浩
  • 64篇李保生
  • 41篇牛东风
  • 20篇李志文
  • 18篇杜恕环
  • 16篇欧先交
  • 15篇王丰年
  • 14篇司月君
  • 11篇郭亿华
  • 10篇杨艺
  • 9篇邱世藩
  • 7篇杨庆江
  • 6篇李后信
  • 6篇孟洁
  • 5篇郑琰明
  • 5篇曾兰华
  • 5篇陈敏
  • 4篇刘宇飞
  • 4篇董光荣
  • 4篇叶建萍

传媒

  • 18篇中国沙漠
  • 6篇地质学报
  • 4篇沉积学报
  • 4篇地理科学
  • 3篇地球化学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滴哨沟湾剖面DGS1层段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被引量:18
2016年
分析滴哨沟湾剖面全新统DGS1段的粒度数据,认为流动沙丘砂、泥炭、砂质古土壤、古固定-半固定沙丘砂到湖沼相和次生黄土的颗粒总体上变细,分选变差。结合腹足类动物化石和湖沼相地层中石英砂粒表面电镜扫描,认为DGS1粒度结果实际上是全新世以来多次冬夏季风的交互演替过程的气候-地质记录。据此,将DGS1粒度信号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分为4个阶段——全新世早期好转期、全新世鼎盛期、大暖期向寒冷期转变波动期和降温不稳定的沙漠化频繁变化时期。
舒培仙李保生牛东风王丰年温小浩司月君陈琼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新世毛乌素沙漠
岭南粤东北地区晚第四纪红土与棕黄色沉积物的古气候转变记录被引量:18
2008年
通过对南岭以南的粤东北地区河流沿岸晚第四纪地质调查,并主要以对临江地层剖面为代表的红土与棕黄色粉砂的时代、主氧化物——SiO2,Al2O3,TOFE(Fe2O3+FeO)和CIA值反映的古环境的研究结果认为,该地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的红土属末次间冰期(距今132~73ka)湿热的类似于现代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环境背景下形成的网纹红土;上覆棕黄色粉砂层主要是末次冰期(距今73~11ka)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的堆积,其中的风成砂——LJ3层位代表了其时气候恶化的极端时期.这一看法与前人对岭南及其以东的大量的古生物指示的古生态的研究结果颇为吻合.由此表明,粤东北甚至整个岭南地区从末次间冰期到末次冰期、从红土为嗣后的棕黄色粉砂沉积替代(甚至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演替为澎湖动物群),生物气候带确实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急剧的古地理环境变迁,这一研究可为全球变化影响下的中国低纬区域万年尺度的环境响应提供一个重要的地质学实证。
李保生温小浩David Dian Zhang邱世藩董玉祥李志文杜恕环欧先交李后信牛东风杨艺
关键词:晚第四纪网纹红土环境变迁
萨拉乌苏河流域MGS3地层段腹足类动物化石种类及气候环境被引量:13
2007年
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与MIS3相当的MGS3地层段中33LS,35LS,37FL和39LS的腹足类—陆生蜗牛和淡水螺类化石,经鉴定为11种,隶属于8科10属.可以划分为:(1)旋螺属-土蜗螺属组合,主要成员是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usculus,西伯利亚旋螺Gyraulus sibiricus,小土蜗Galba pervia,奇异土蜗Galba superegra Gredler等;(2)瓦娄蜗牛属组合,主要成员有伸展瓦娄蜗牛Vallonia patens,白云石虹蛹螺Pupilla muscorum,浅圆盘螺Discus pauper等陆生螺类.依据年代测试结果和这些化石现生种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地理分布,研究认为,33LS,35LS,37FL,39LS依次距今为26000,29000,33000和38000a,其在时间与气候特点上与格陵兰冰芯GRIP-4,5,6,10间冰段具有较好的对比关系,33LS,35LS,39LS代表了非常温暖湿润时期,37FL次之;MGS3记录的这4个时期的气候波动与MIS3间冰阶全球气候背景下东亚夏季风对毛乌素沙漠的强烈影响有关.
李保生陈德牛David D.Zhang温小浩邱世藩欧先交杜恕环牛东风杨艺叶建萍郭云海
关键词: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腹足类化石气候环境
萨拉乌苏河流域MGS2层段主要氧化物变化及其指示的气候波动被引量:5
2010年
萨拉乌苏河流域与MIS2相同时代的MGS2地层段记录了5.5个由风成砂与河流相或湖沼相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各沉积旋回的主要氧化物分析表明:河湖相中Al2O3、TOFE、K2O、MgO、CaO、Na2O、TiO含量通常明显高于风成砂,而SiO2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构成了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的5.5个主要氧化物变化旋回。结合各主要氧化物的化学迁移特性和剖面所在区域的地貌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剖面的主要氧化物变化旋回是气候波动的反映,一个主要氧化物含量变动旋回指示了一个干冷暖湿旋回,也即一个冬夏季风先后演替的气候旋回。MGS2持续的时间仅为12ka,一个冬夏季风环境的变化大致平均仅需要2ka,一个冬季风或者夏季风环境的平均持续时间大约1ka。显然,这是一个千年尺度的环境变化。研究还表明,MGS2气候波动与晚冰期气候变化以及相关的Heinrich事件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以推断,MGS2记录的千年尺度环境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在本区域的反映。
李后信李保生温小浩欧先交李志文牛东风杜恕环
关键词: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气候波动
岭南东江流域碧寿洞哺乳动物化石再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别是其中典型热带成员中国犀、华南巨獏、长臂猿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的热带雨林环境。而化石层位土状堆积物的硅铝系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该动物群生存时期的这种气候环境。由此表明,OIS5a时东江流域及至岭南的南亚热带范围曾经发生过热带气候向北较大幅度移动的重大环境变迁。
彭培欣李保生边戈果何劲温小浩陈龙珠李志文刘韫司月君牛东风
关键词:岭南哺乳动物化石
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微量元素反映的古气候环境被引量:2
2019年
为探讨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的气候演变,通过测量土门剖面52L~41FD层段的6个测年样品的年代和83个常规样品的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了土门剖面微量元素特征反映的该地区末次冰消期的古气候环境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按其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Mn、P、Sr、Rb、Cr、V、Zn、Ni、Cu、Nb,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在砂黄土、古土壤和湖相沉积中表现为相对峰态,而在沙丘砂层段中表现为相对谷态;在垂直方向上,各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随着各沉积相的多次更替,构成了10条峰谷交替的锯齿状形态的元素波动过程线;结合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微量元素特征,以Zn、P的质量分数为代表的气候替代性指标指示本区东亚冬、夏季风变化,据此划分出了8个冷暖波动事件:"冷干事件"C1(11 870~11 640 a BP)、C2(12 650~12 050 a BP)、C3(13 340~13 010 a BP)、C4(13 810~13 620 a BP),"暖湿事件"W1 (12 050~11 870 a BP)、W2 (13 010~12 650 a BP)、W3 (13 620~13 340 a BP)、W4(14 850~13 810 a BP).本研究与格陵兰GRIP冰芯和中国南京葫芦洞H82石笋之间较高的同步性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的气候波动可能受北半球的高纬动力驱动.
李芳温小浩李保生杨庆江黄嘉慧陈思宏李俊覃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微量元素古气候
额济纳绿洲沙尘暴沉积的物质特征被引量:1
2005年
考察了额济纳绿洲内广泛分布的沙丘,并采集了称之“额济纳剖面”的典型沙丘不同粒级的样本263个,进行了25个化学元素的分析以及11个14C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沙丘是距今2500年以来多次沙尘暴堆积的沉积记录.褐黄色风成沙层类似我国内陆沙漠沙,该地沙漠风沙流的产物;黄土状亚沙土与黄河中游的沙黄土、现代沙尘堆积极其相似,且结合历史时期“雨土”资料,说明其是沙尘暴的叠加产物;含红柳枯枝落叶的沙层则是兼有前两者成分的混合堆积.
温小浩李保生李森欧先交
关键词:额济纳绿洲沙尘暴粒度沙丘
毛乌素沙地现代沙丘沙的粒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7
2016年
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类型41个现代沙丘的沙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沙主要由细沙和中沙组成,平均粒径为2.17Φ;固定-半固定沙丘沙的主要粒级是细沙和极细沙,平均粒径为3.09Φ。流动沙丘沙平均粒径整体自西北到东南减小,而分选性总体表现为中等-较好,无明显空间变化规律。概率累计曲线和粒度特征参数散点图表明,毛乌素沙地沙丘沙以跃移搬运方式为主,存在着就地起沙和就地堆积的可能。平均粒径和分选性空间变化规律的差异,是在频繁强烈的风沙活动环境下物源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培仙牛东风李保生温小浩司月君郭亿华胡观冠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粒度特征
太阳活动驱动的百年尺度沙漠气候波动--来自神木剖面主量元素的证据
本文以毛乌素沙漠东缘具有风成沙与古土壤交替的神木剖面为代表,在AMS14C定年基础上,通过常量元素分析,探讨了该地全新世早期(~7600-10800 cal.yr)沙漠气候百年尺度波动.结果表明,除Si、K、Na外其他常...
舒培仙李保生温小浩牛东风章典郑春红田雪莲
关键词:早全新世气候波动太阳活动
微量元素记录的毛乌素沙漠全新世气候波动——以萨拉乌苏流域DGS1层段为例被引量:14
2015年
选取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滴哨沟湾剖面全新统(DGSl层段),结合微量元素与测年分析结果,探讨了该地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结果表明,P、V、Cu、Zn、Sr、Ni、As、Cr、Pb属于易迁移一较稳定元素,其含量在沉积相中主要呈现为古土壤〈沙丘砂〈湖沼相,Co、Rb、Nb、Ba、C1、Zr属于稳定一惰性元素,主要呈现为古土壤〉沙丘砂〉湖沼相,说明沙丘砂是冬季风主导下的沉积,古土壤和湖沼相是夏季风主导下的沉积。以Rb和Sr两种元素在垂向上峰谷交替的变化特征为依据,将DGSl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分为升温期(11000-10130aB.P.)、大暖期(10130-6590aB.P.)、降温期(6590-3760aB.P.)和寒冷期(3760-0aB.P.)四个阶段,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萨拉乌苏河流域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下的结果。
牛东风李保生王丰年陈琼舒培仙温小浩陈敏
关键词:毛乌素沙漠微量元素全新世气候变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