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保生

作品数:151 被引量:1,647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天文地球
  • 12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剖面
  • 39篇气候
  • 27篇萨拉乌苏河流...
  • 24篇冰期
  • 19篇古气候
  • 17篇全新世
  • 17篇间冰期
  • 16篇末次间冰期
  • 16篇更新世
  • 14篇晚更新世
  • 12篇地层
  • 12篇气候变化
  • 12篇米浪沟湾剖面
  • 12篇巴丹吉林
  • 12篇巴丹吉林沙漠
  • 12篇层段
  • 11篇粒度
  • 11篇季风
  • 10篇气候波动
  • 9篇旋回

机构

  • 126篇华南师范大学
  • 126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中山大学
  • 17篇惠州学院
  • 17篇香港大学
  • 13篇清华大学
  • 11篇东华理工大学
  • 9篇佛山科学技术...
  • 8篇广州地理研究...
  • 8篇岭南师范学院
  • 7篇佛山大学
  • 7篇南宁师范大学
  • 5篇广西师范学院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国土资源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151篇李保生
  • 64篇温小浩
  • 44篇牛东风
  • 33篇董光荣
  • 28篇李志文
  • 26篇靳鹤龄
  • 23篇王丰年
  • 22篇杜恕环
  • 16篇高尚玉
  • 16篇欧先交
  • 15篇司月君
  • 13篇祝一志
  • 12篇高全洲
  • 12篇郭亿华
  • 12篇李森
  • 12篇阎满存
  • 11篇闫满存
  • 10篇杨艺
  • 9篇李后信
  • 9篇邱世藩

传媒

  • 38篇中国沙漠
  • 10篇地质学报
  • 8篇第四纪研究
  • 7篇地理科学
  • 6篇地理学报
  • 6篇地质论评
  • 5篇地球化学
  • 4篇地理研究
  • 4篇沉积学报
  • 4篇热带地理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学与国土...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额济纳233年来胡杨树轮年表的建立及其所记录的气象、水文变化被引量:39
2006年
通过胡杨树轮宽度的分析,建立了内蒙古额济纳地区过去233年来的STD,RES和ARS年表;并将树轮STD年表与采样点附近额济纳气象站的气温、降雨量以及狼心山水文站的地下水水位等记录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额济纳地区显著影响该地胡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地下水水位。胡杨树轮宽度年表与冬季及全年地下水水位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808(p<0.01)和-0.724(p<0.05)。在此基础上,设计转换方程,重建了额济纳地区过去232年来冬季及全年地下水水位变化历史,冬季地下水水位重建方程的解释方差达76.3%(调整自由度后为70.4%,n=11,r=0.874,F=12.881,p<0.003),全年地下水水位重建方程的解释方差为72.8%(调整自由度后为66.1%,n=11,r=0.854,F=10.731,p<0.005)。
孙军艳刘禹蔡秋芳W.K.Park李保生史江峰易亮宋慧明李强
关键词:树轮年表
150ka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堆积与变迁过程被引量:72
1998年
在萨拉乌苏河流域新近命名的“米浪沟湾地层剖面”记录了 1 5 0kaBP以来毛乌素地区 2 7个旋回的沙漠与河湖相和古土壤沉积发育的交替演变的历史 .研究表明 ,这种沉积模式是由过去亚洲冬季风与夏季风相互对峙。
李保生靳鹤龄吕海燕祝一志董光荣孙冬怀张甲坤高全洲阎满存
关键词:沉积环境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被引量:75
2004年
额济纳绿洲是发育在黑河下游内陆河三角洲上著名的天然绿洲。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加剧 ,绿洲萎缩 ,生态恶化。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是由水环境恶化过程、土壤干燥化过程、植被退化与生物多样性衰减过程、土地沙漠化过程和土壤盐碱化过程构成的地表动力学过程。导致额济纳绿洲荒漠化的驱动力是区域气候暖干化、强盛的风蚀侵蚀力、上中游过度开发水土资源的人为活动和额济纳绿洲内的“三滥”活动等。荒漠化驱动力的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 5 9.2 76 %和 2 8.0 83% ,反映出绿洲荒漠化驱动因子的多面性和综合性 ,绿洲内外过度的人为活动是其主导驱动因素。内在、外在驱动力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性是绿洲荒漠化的区域机制 ,驱动力因子团的互动激发作用形成荒漠化的动力机制 ,驱动力与荒漠化土地间的响应形成正反馈机制 ,三种作用机制组合成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的复杂的驱动机制。
李森李凡孙武李保生
关键词:额济纳绿洲驱动力
沙尘暴形成史初步研究——中国沙漠几个典型地质学记录的实证
<正> 本文以位于沙漠-黄土边界带的榆林、阿羌和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为典型例证,讨论了1100ka B.P.以来中国沙漠沙尘暴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提出,过去1100 ka该区总共记录了42个沙尘暴时期,并与41个间沙尘暴...
李保生祝一志靳鹤龄董光荣高尚玉吕玉晓余雪飞
关键词:沙尘暴
文献传递
中国南方红土年代地层学与地层划分问题被引量:91
2008年
南方红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以各类岩石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为母质发育的红色风化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第四纪土状堆积。本文在探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红色风化壳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根据风化壳发育程度将其划分为砖红土风化壳、红壤土风化壳和红化土风化壳3种类型。南方地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有河流相沉积、滨海相海滩砂和海岸风成砂——"老红砂"以及以下蜀土为主的风尘堆积。近年来在上述沉积物中多处发现旧石器遗址,促进了南方红土的地层年代学研究。根据前人及近期对南方红土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南方红土的年代地层学问题,提出了以风化壳岩性特征为基础的岩石地层单位初步划分框架:老红砂划分为中更新统北海组、晚更新统晋江组;风尘堆积划分为中更新统宣城组、晚更新统下蜀组;河流相沉积只划出中更新统白沙井组,晚更新统留待以后研究再划出。
袁宝印夏正楷李保生乔彦松顾兆炎张家富许冰黄慰文曾荣树
关键词:南方红土红色风化壳网纹红土地层划分
连江流域近18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被引量:163
2011年
以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和分析连江流域1988和2006年植被演变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将两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图与连江流域分岩溶区地质图进行叠加,进而分析地质构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及与人文因素的影响,1988~2006年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表现为较高和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低、较低和中度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②受地质构造影响,非岩溶区的植被质量优于岩溶区。③在空间分布上,近18 a来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较显著。
甘春英王兮之李保生梁钊雄李志文温小浩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岩溶区
末次间冰期多旋回气候波动记录: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流域典型地层剖面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李保生David Dian ZHANG温小浩董玉祥祝一志靳鹤龄
关键词:萨拉乌苏河流域末次间冰期气候波动多旋回米浪沟湾剖面气候旋回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演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3
1998年
根据不同地貌单元地层沉积相组合、典型剖面热释光和14C测年以及粒度、孢粉和化学元素等资料分析,重建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演化的过程。进而讨论了沙漠演化与冰期气候波动和东亚季风环流盛衰变化的耦合关系。
阎满存董光荣李保生李保生杨龙江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古季风
近50年来海南岛西部气候变化初步研究被引量:45
2005年
根据海南岛西部 1 951~ 2 0 0 0年气温及降水资料 ,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 ,对海南岛西部近 50年来气候变化做了分析。分析表明 :近 50年来海南岛西部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增温率为 0 2 4℃ / 1 0a,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 ,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根据近 50年冷暖波动情况 ,可将海南岛西部气候划分成两个冷期和两个暖期。近 50年历年降水量则呈下降趋势 ,变幅为 - 2 3 93mm/ 1 0a ,其中 80年代降水最少。各季节中 ,春、秋、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近 50年海南岛西部降水变化可分为三个多雨期和三个少雨期。
林培松李森李保生
关键词:海南岛西部气候变化年均气温降水量
化学蚀变指数指示古气候变化的适用性探讨被引量:9
2018年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冰消期层段由3层沙丘砂、2层湖相沉积、2层古土壤和5层黄土构成,对各沉积相进行了年代学研究与主量元素含量测试,确定该层段为末次冰消期,计算了各沉积相CIA指数,结果显示CIA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沙丘砂>黄土>古土壤>湖相沉积。通过对比,发现CIA指示的各沉积相化学风化作用强度(气候环境)与已有粒度成分指示的该时期气候变化研究结论相矛盾,通过对该矛盾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得到以下认识:1)研究层段的古土壤、湖相沉积、黄土的沉积物质可能来源于土门剖面东南一侧的黄土高原,沙丘砂沉积物质受北侧的腾格里沙漠沙丘砂强烈影响,各沉积相的物源化学元素存在差别使得不同沉积相CIA指数的对比存在先天性不足;2)土门剖面所处的低洼地形会产生汇水作用,使易迁移的钙、钠、钾等元素随降水迁移而汇聚于此,对不同沉积相的CIA值产生干扰,导致CIA指数偏小,其不能反映真实化学风化作用强度;3)应用CIA指数作为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需综合考虑沉积相物源差异及沉积环境的影响,CIA指数用于指示古气候变化存在一定的适用性问题。
赵占仑温小浩汤连生汤连生李保生牛东风孟洁
关键词:主量元素古气候变化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